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学观潮>正文

关仁山小说的现实意义:坚持“二为”方向 秉力书写农民(杨立元)

2022-12-20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杨立元 收藏
坚持“二为”方向秉力书写农民

——关仁山小说的现实意义

关仁山被人称为“农民之子”,这是因为多年来他坚持“二为”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三农”作为创作重点,把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村新人作为创美对象,创作出了许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所以他的作品可以称为新时代的农村发展史、农民心灵史。他的小说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当下的话语立场,真实描写从新世纪到新时代农村改革的变化和历史走向,深刻解析农民心灵流变和命运起落的生命历程,真切表现与人民群众同忧共乐、与时代同行共进的人文情怀。

他是在新世纪,为农民而写的作家。一个作家矢志不移地为农民写生塑像,为农民诉求言说,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啊!他这种精神也就是我们所提倡的“柳青精神”。这正如他所说的“作家只有聚焦人民,向现实生活的深处开掘,向精神思想的高处探索,才能创作出真正有温度、有感情、有思想、有价值的精品力作。”

深厚的历史意识:写出了农村的真实境况和发展趋势

关仁山的作品是植根于土地的,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土地脉动和浓厚的土地气息。他热切关注农村社会变革,大胆深刻地逼视农村的现实矛盾,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在发展中的矛盾和历史走势。如《天高地厚》以三个家族、三代农民的感情纠葛、命运遭际为主线,表现了中国农民对家园土地的深切依恋、保护和开发,对悲苦命运的不屈、苦斗和奋争,充分说明只有改革才能改变农民的命运和土地的命运,充分表现农民的不懈追求和土地的宝贵价值。

《麦河》表现了中国正在实行的土地流转政策,对冀东平原百年的乡土变革史进行了细密梳理,是一部反映农民土地观念的更新变化、勇于开拓新型农业之路的具有史诗意义的作品。

《日头》生动地描写了冀东平原日头村近半个世纪波诡云谲的巨变,通过金家、权家、汪家、杜家几代人错综复杂、交缠纠结的关系图谱,鲜活地再现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北方农村斑斓多彩、震撼心魄的生活画卷,达到了对“乡村中国的深度书写”。

《金谷银山》则是一部当代农民的新创业史,在当下京津冀协同发展时代大背景下,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北方农村建设金山银山、保护绿水青山,创造共同富裕、农工商和谐发展的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直面现实、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深情地表现了新时期的农民对土地的深情和眷恋,对生活的热爱与创造,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白洋淀上》则是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开篇之作,该小说书写了百年来白洋淀及周边地区人民的奋斗与辉煌,展现了一代人从普通的乡村青年到有信仰的城市建设者的心路历程,描绘出新时代乡村巨变,奏响了新时代的主旋律。

深刻的现实精神:塑造了当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人形象

关仁山的小说中塑造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人物,形成了一个完整人物形象谱系,并着重表现了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新人的形象,尽情地展示了这些社会主义新人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崇尚科学、追求文明的精神境界和理想追求。如固守农村的陈凤珍(《大雪无乡》、荞麦(《白洋淀上》),进城还乡的九月(《九月还乡》)、曹双羊(《麦河》)、范少山(《金谷银山》),大学毕业回乡的陶立(《红月亮照常升起》)等。

这些人物有着浓厚的“土地情结”和“乡村意识”,他们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他们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工作态度和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牺牲精神,鲜明地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农村新人的精神素质和道德倾向。如《大雪无乡》中的陈凤珍为了改变乡镇的困境,不遗余力地打拼、进取,在困境中突围,在坎坷中行进,终于使福镇的经济出现转机。《日头》中的乡长金沐灶尽管丢官失职,也誓死捍卫状元槐、修建魁星阁,重铸天启大钟,守护《金刚经》,筹办端午节,使得日头村文脉得以延续,并身体力行以大爱精神拯救、重建和振兴乡村文明。《麦河》中的曹双羊凭借着开拓的气魄、打拼的勇气、商业经营的智谋,为了让乡亲们摆脱贫困的处境,他又回到鹦鹉村搞土地流转,成为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引路人。《白洋淀上》中的王永泰具有传统农民的勤劳和淳朴,他挚爱自己的家园,最后为保护白洋淀而献身,成为白洋淀的精魂。

在这些人物中最有现实意义和典型意义的是《金谷银山》中的范少山。他为了改变家乡的穷困而放弃城市的买卖回到家乡,用现代化农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绿色生态农业的开发,种出了“金谷子”,结出了“金苹果”,并建成万亩金谷子种植基地。他还在北京与山村之间搭建了电子商务平台,把山里产的绿色生态产品成功向外推销。他为村里安装了光伏发电和沼气灶,开发溶洞,办起了农家乐,使得白羊峪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观光村,带领乡亲们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作者在范少山这个人物身上寄寓着丰富而又深刻的时代内涵。首先,他对祖辈留下来的土地和资源进行现代化的开发、创造,带领乡亲们所进行的绿色产业之路、共同富裕之路,对当下所进行的美丽乡村建设也是一个成功的经验。其次,他是离开土地进城又回归土地的农民典型人物。在外面闯荡的日子使他懂得,只有土地才是他精神的栖息地和生命的乐园。

这些社会主义新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也成为从新时期到新时代深化农村改革、开发现代农业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的塑造大大丰富了新世纪文学的人物画廊。九月、陶立、曹双羊、金沐灶、范少山、荞麦等人的生命历程生动地体现了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由自发到自觉的思想跃进。这些新一代的农民通过自己的痛苦与欢乐、失败与成功、迷茫与坚定、离乡与还乡,表现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生动地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广阔天地和美好未来。

深邃的写作意识:用新现实主义的创美形式表现生活

关仁山的农村小说是以鲜明的写实风格进行创作的,但他并不恪守传统的现实主义写作方法,而是运用了许多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来创作,这无疑增加了作品的审美容量,增值了作品的哲学内涵。如《天高地厚》《麦河》《日头》《平原上的舞蹈》《红月亮照常升起》等小说的题目,都有很深的象征意蕴。

在创作中,他善于选择一些有象征意义的道具。这些道具既是情节的线索,又是小说的灵魂;既是故事发展的导向,又是人物命运的象征。如《红月亮照常升起》中用红月亮象征主人公的命运和品质。红月亮是初升的月亮,生机勃勃、无限美好,象征着陶立的事业发展壮大;月亮纯洁、美丽,象征着陶立的外貌和内质美丽高洁。虽然她在事业发展过程中有一些风雨的侵袭,但红月亮还是升起在高高的天空上。

有的作品在结构中运用了多样化的手法,如《天高地厚》中运用白、蓝、黑、绿、红五色蝙蝠形成作品的结构,连缀全篇,因为“五种蝙蝠飞聚在一起,常常表示五种天赐之福的降临:长寿、富裕、健康、好善和吉祥”。这五种蝙蝠既寓含了丰富的意蕴,又表现了各种人物复杂多变的命运,使小说的艺术氛围更加浓重,意旨更加深邃。尤其是《日头》充满了魔幻和超现实主义色彩。如小说中的天启钟自鸣、枯井冒黑水、状元槐的状元眼喷血、天启大钟滑落响了三天三夜……这些在作品中都有深刻的寓意和哲理意味,扩张了小说的意蕴和内涵,增强了“故事的传奇性和野逸风格”。另一方面,小说还以古钟为主线,用中国古代审定乐音的高低标准“十二律”作为各章的命名,成为全书最大的象征意象,“筑成了宏大高妙、新颖独特的时空结构”。这不仅强化了小说的节奏感,同时与小说各章的起承转合相吻合。

关仁山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清新朴实、诙谐幽默,充满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意味,能够有力地表现社会主义农村新一代建设者的美好性格和乡村振兴的美丽景观。如《白洋淀上》有浓郁的水乡气息,充满诗情画意,继承了荷花淀派“将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与革命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和谐统一起来”的写法,并与新时代精神相融合,用全方位、宽镜头、长景深来书写波澜壮阔的时代,有力地表现了新水乡巨变的历史进程。《金谷银山》用清新明快、自然舒畅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新一代农民“把土地捧在手心里”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土地未来的追求与向往。《白洋淀上》表现了在社会转型时期,白洋淀人创新意识的觉醒和不惧艰难的意志,对实现共同富裕之路的勇敢实践和锐意探索,艺术地再现了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宏大主题。这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文学要能够“更充分地表现出他那个时代社会的或者精神的需要或憧憬”,关仁山的作品无疑做到了这一点,给了我们“精神的需要或憧憬”,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作者:杨立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关仁山小说中的党员形象:“新人”形象的表达和变迁(桫椤)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