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学观潮>正文

《赣南客家传统村落的保护及振兴》:把论文写在赣南大地上(叶青)

2023-05-31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叶青 收藏
把论文写在赣南大地上

——评《赣南客家传统村落的保护及振兴》

赣南是全球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区。散布在赣南奇山秀水之间的客家传统村落,是千百年来客家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产物,是客家人世代繁衍生息的家园,也是赣南农村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作为客家文化的根性遗产,传统村落沉积着客家人的记忆、基因与情感,存储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交通便利、信息畅通、经济发达的现代生活,改变着客家人的生活观念和方式,高速发展的“离心力”使客家传统村落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客家围屋或失修残破、或拆除改建,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的“火柴盒”民居,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和形态被破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加剧了传统村落空心化进程,使附着于这片土地和村落的民间信仰、民俗活动、民间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快速消失。由于大部分村落没有“村落志”,因而这种消亡是如此彻底和无声无息。

如何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传统村落格局、客家建筑风貌以及传统民俗文化事项,如何留住岁月凝成的古村落历史风华,这不仅是历史与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重大课题,更是一场时不我待的实践行动。

当下最紧迫也是最基础的工作,是对村落进行基本信息的调查和记录。这一行动的要点在于通过对乡土建筑、自然人文景观以及文化、民俗活动的调查、梳理、研究,恢复和重建乡村记忆,实现对乡村文化资源再认识;并通过抢救性重塑,使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作用,进而实现传统村落的活态保护与振兴。多年以来,赣南师范大学教授陶晓俊和他的团队始终以坚韧的状态行动在客家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一线,《赣南客家传统村落的保护及振兴》一书,正是他们在多年实践基础上完成的一部厚重之作。

科学、客观的调查和记录是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基础性一环,对今后的村落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陶晓俊带领学生们“拿起笔和本,背起相机”,参与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的全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中,十多年里走遍赣南大地,尽可能地为具有代表性的赣南传统客家村落记录立档。

他们以赣南地区客家传统民居的全面普查记录为切入点,实地走访调查赣南传统村落,根据立档调查的要求,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包括属地沿革、村落形态、自然环境、民族、姓氏、人口、生产生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等在内的16个调查事项,这些事项都是传统村落保护所需的基本内容。

他们在工作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深入村落调研前,首先与各个乡镇文化站进行良好沟通,向其查阅传统村落申报材料;再深入村落对村民进行个别访谈,通过笔记、录音、摄影、摄像等方法,对古村落进行多角度、多途径的记录。田野调查中获得的资料经过整理再次返回到县市文化馆、建设局等部门,在相关专业人员指导下完善记录材料。

深入的传统村落立档调查,使他们对村落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从而得以更准确地梳理出赣南客家传统村落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一,传统建筑未得到有效维修保护而自然损毁、土坯建筑遭到大面积盲目拆除,缺乏特色的新建筑数量激增,使传统村落格局、风貌被破坏严重;其二,乡村道路加宽以及广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无序建设,不断破坏着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其三,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镇,传统村落空心化非常严重,村落传统民俗活动、民间信仰逐渐衰落消亡;其四,村落规划工作滞后,基础设施整治力度偏弱,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倾乱倒等现象严重,雨污未处理分流,造成村落环境脏乱差。

调查记录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但陶晓俊的工作没有停留于记录立档,而是进一步探索传统村落如何在保护、利用中实现振兴。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破解上述问题提供可资总结的经验和办法。十多年来,团队将村落调查研究成果运用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振兴实践中,先后指导、策划、规划、设计了百余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免费培训万余名各级乡村干部,真正践行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将课题研究成果直接落地转化。他们选择有条件的传统村落,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从项目策划、规划到设计,全面落实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理念,建设示范点样板项目。本书下篇中列举的13个案例,就是陶晓俊和他的团队近年实施的百余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在这一实践探索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传统村落格局、客家建筑风貌以及传统民俗文化事项是出发点。陶晓俊认识到,强化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通过有效宣传,提高广大村民保护的自觉性,通过立法,增强保护的强制性;必须使传统村落保护与当地村民民俗生活联系在一起,从保护单体传统建筑,转向保护整个村落形态,延续村民的生活状态、民风民俗;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村落的不同状况实施不同的保护手段,寻求保护方法的多样性,避免保护模式的单一化。

本书所收的相关案例正体现了基于上述认识而进行的实践探索。这些方案最大限度地保留传统村落格局、客家建筑风貌以及传统民俗文化事项,努力从“民间文献”、族谱家谱中挖掘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入村落的文化结构中寻找和发现村落文化的生动性和传递性,并通过非遗保护、节庆活动、家训族规、乡规民约等形式,在政府与村民之间形成了共识,汇集了合力。

《赣南客家传统村落的保护及振兴》一书是我国多年来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和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的重要成果之一,为赣南客家传统村落的保护留下了规范、完整的文本和珍贵的记忆,也记录了走向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探索路径,实现了“为赣南客家传统村落立档,为传统村落文化立说,为传统村落规划建设示范,为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的初衷,为传统乡村保护和振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鲜活案例。


(作者:叶青,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文联主席)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叶青专页

《信念树》:传承红色基因的广播剧精品(叶青)

植根生活沃土、强化精神引领、树立精品意识(叶青)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