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新世纪西部作家论坛:次仁罗布作品研讨会”在兰州举行。 刘一辰 摄
6月29日,由兰州大学文学院主办,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兰州大学文艺评论中心承办的“新世纪西部作家论坛:次仁罗布作品研讨会”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活动旨在推动西部文艺评论发展,繁荣西部文艺创作,落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与兰州大学文艺评论合作备忘录的相关工作。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副主席、第二届顾问,中宣部文艺局原副巡视员路侃,西藏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西藏作协常务副主席、一级作家次仁罗布,甘肃省文联副主席、兰州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所长古世仓教授,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于涛,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利芳,副院长郭茂全、杨建军、连亚敏等,以及校内外师生共计70余人参加。论坛开幕式由兰州大学文艺评论中心主任王大桥教授主持。
本次研讨会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与兰州大学签署文艺评论合作备忘录后的首次活动。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利芳在致辞中介绍了兰州大学文学院文艺评论的发展情况,感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对此次研讨会的指导与支持。指出兰州大学文学院将持续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开展文艺理论评论研究,开展文艺评论研讨活动,培养文艺评论人才队伍,为繁荣西部文艺做出应有的努力。
路侃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动在加强西部地区文艺评论建设,助推西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促进兰州大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了次仁罗布创作的创新性和价值意义。
古世仓教授认为,次仁罗布的小说以心灵为介质,以文学为信仰,以温柔姿态持守藏地生活,并建构了独特的小说世界。次仁罗布的小说中有一双温柔的手,去抚摸粗粝的生活,带给读者情感上的触动。藏族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图景都通过真实的笔触展示出来,在表达现实的同时也带来从容与温和。
于涛对次仁罗布小说中的纹理和走向进行了解读。认为次仁罗布小说中的身份意识和空间呈现很有特点,身份的变化如同长出了纠缠曲线的手纹,空间符号突破了城市与乡村的界限,并充分肯定了次仁罗布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增加文化自觉中的积极意义。
兰州大学文学院郭茂全教授、王大桥教授、周仲谋副教授、陈柏彤讲师、吴世奇讲师,诗人沙冒智化,以及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20余人,围绕次仁罗布作品的创作范式、叙事视角、审美经验表达、电影改编策略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特邀嘉宾作家、西藏作协常务副主席次仁罗布对兰州大学举办此次活动表达了真诚的谢意,认为与会者的发言对其创作提供了新思路,指出藏族文学如果想要很好地走出去,只有进入到自己的文化里,从自己的文化中挖掘东西,作品才会有生命力。
据悉,“新世纪西部作家论坛”是兰州大学文艺评论品牌活动之一,已对多位西部重要作家的作品进行了研讨,推出了系列文艺评论成果。相关成果在《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当代文坛》等重要期刊发表。研讨的作家遍及新疆、青海、宁夏、甘肃、贵州、西藏等省区,先后获得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等全国性文艺奖。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