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学观潮>正文

基层写作当为文学攀高峰夯基垒台(姚祥)

2023-11-20 阅读: 来源:《文艺报》 作者:姚祥 收藏

2022年7月,中国作家协会启动了“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紧接着,“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启动。“两个计划”旨在激励广大作家勇攀新时代文学高峰,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极具创新性、前瞻性和引领性。在这个过程中,基层的写作力量值得我们关注。这是我国文学事业的底座。

当前,各级作协会员中,市级和县级作协会员占比在九成以上。还有很多散落在各个地方的写作者,他们是更为庞大的基层作家群体。笔者认为,在勇攀新时代文学高峰的背景下,基层写作越发重要,应该得到进一步加强,使之成为新时代文学高峰耸峙的坚实基石与有力支撑。为此,基层作家和基层作协需积极行动起来,携手开拓新的文学空间。

对基层作家来说,应该扬体验之长,写生活之变,铸文学之魂,以踩稳攀登文学高峰的每一个台阶。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网,摄影:杨庭林

作家的主责主业就是在自己生活的时代,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下对生活与他人的理解。这种理解必须以熟悉对象为前提。熟悉的生活空间、熟悉的行业领域、熟悉的特定人群,是最可靠的文学素材来源。基层作家散落在社会的角角落落,是这一方土地的生活者,更是代言人。他们有责任把最鲜活的“细”“小”“微”,从生活中打捞出来,编织成文学作品,以小切口讲述大主题,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这些“细”“小”“微”如和风细雨,最能浸透社会虚掩的屏障,彰显出文学的投射功能与教化作用。基层写作的独特价值即在于此。而这些“细”“小”“微”,就是人性中的善与暖,唯有亲身观察和体验才能获得。很多基层作家本身就是五行八作的“局内人”,观察和体验具体的人际情境,不需要前往采风、采访、蹲点扎根找感觉,可谓天天沉浸式。只要这些鲜活的素材和宝贵的经验运用得当,定能给自己的文学创作带来神奇的功效。

现实,变幻莫测的现实,作家不去审视,谁还会有意审视?不同地域的现实生活,基层写作不去观照,谁还会充分观照?不曾观照的生活,在历史翻篇后必将隐入尘烟,以致岁月无痕。从本质上说,基层作家创作的现实题材作品,是弥漫着烟火气息、托起普通人的梦想的日常书写,是有着一己深刻生活体验与朴素生命思考的本色书写,是与现实在榫卯相契中的直接对话。应该相信,浸染在现实中的基层写作,掘取了社会生活中特定人群的真善美,最能撼人心魄,最能有效抵抗文学的脱实向虚,真正为群众代言,铸魂于纸面。这类作品,群众乐于阅读,共鸣者更多,受益面更广。这类作品真实饱满,元气淋漓,借助新媒介更易破圈、跨界,延展传播方式,赢得更多的受众。

基层作家离“一线”近,要警惕因鲜活素材俯拾皆是而在创作中缺少精当取舍与艺术加工,仅以生活的浅表面目出现,不能向复杂的社会、深邃的人性敞开,从而使作品产生一种低层次的现实感,拉低了作品的艺术含量。总之,基层作家只要扬长避短,勤耕善作于一方生活的土壤,心铭文学高峰,脚踏艺术阶梯,就终能以精进不止的姿态,创作出独具价值的文本,也终会有文学奇才、写作高手从中脱颖而出。

对基层作协来说,应该扬培育之长,营氛围之郁,行伯乐之举,以托起攀登文学高峰的每一个作家。

基层作协是由基层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自愿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基层文学人才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文学事业、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基层作协当为基层作家提升创作水平,全方位地做好服务;为基层作家挥洒才情,不遗余力地创造条件。新时代基层作协工作要开创出人尽其力、文尽其才的新局面。

中国作协以及省级作协有各种各样的创作计划和扶持项目,基层作协要积极宣传,广泛寻找合适的创作人才。基层作协也可以制定各自的支持计划,围绕出精品、出人才,把资金的润滑作用发挥出来,形成正向激励效应。思想认知与文字功力是文学创作的两翼,决定着作品的飞翔高度。基层作协要以提高基层作家的创作水平为核心,做实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可邀请实力派作家、文学刊物的编辑、身边的佼佼者,分期、分体裁、分类别举办形式多样的讲堂、讲座、研讨、沙龙、改稿等活动,让基层作家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进步在其中。有名皆从无名来。基层是文学人才的始发地,基层作协负责人要有伯乐情怀,以火眼金睛找寻文学新人,以座上宾重视文学人才,想方设法营造文学人才各显其能的环境。对有潜质的年轻新锐,制定墩苗培育计划,延请名师重点指导开小灶。同时,积极争取各种机会,把他们推向更大的平台,让他们早日破茧而出,亮出自己的光芒。

可以确信,有基层作协的团结引领,基层作家肯深挖一口地域之井,不断提升创作水平,定会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天赋、意志和体能俱佳的基层作家,还会迎来创作历程中的高光时刻。如果把一名基层作家喻为一抔土,那么,一个基层作协就是一根柱。他们共同在为我国的文学大厦夯基立柱,合力在为勇攀新时代文学高峰垒阶架梯,携手在为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


(作者:姚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作协主席)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基层写作的破圈之“道”(张慧瑜)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