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学观潮>正文

石钟山长篇小说《问苍茫大地》:对小说可读性的追求

2022-08-01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孟繁华 收藏
对小说可读性的追求

——评石钟山长篇小说《问苍茫大地》

石钟山是一个有特点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大多与红色历史有关,或者说,他对百年来的中国革命历史有着长久的关注和文学书写的热情。在创作过程中,石钟山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一方面,他一直追求小说的可读性。石钟山的小说特别注重故事性,注重情节的连贯和人物的完整,对本土的文学传统有很好的继承;另一方面,石钟山通过创作实践,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学人物,特别是军人形象。我们甚至可以说,石钟山的小说创作,包括根据其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在某些方面改写了中国的军人形象,军人形象更真实,更有生活质感,因此也更可信。比如石光荣就是典型的代表。仅此一点,石钟山的贡献就可圈可点。

《问苍茫大地》是一部“反特”小说,也是一部“逆向写作”的小说。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文学作品中,都是共产党潜伏在国民党内部,敌人在明处,我们在暗处;这部小说写的是国民党特务的“潜伏”,我们在明处,敌人在暗处。这种表达方式接续了《前哨》《羊城暗哨》《秘密图纸》《国庆十点钟》等“反特”文艺作品,因此是一部接续经典的、读者喜闻乐见的小说。这部小说的特点首先是故事性极强,有毋庸置疑的可读性。故事的背景是辽沈战役中的锦州解放前后。情报科长毕剑接到指示要提前进沈阳城,为解放沈阳做情报准备。正好这时缴获了一台敌方电台,可以和敌人打情报战。在紧张激烈的情节中,小说张弛有度,既有和潜伏着的敌人的斗争,有解放军渡江战役,也有市民生活,有军人家属们的人间烟火。但小说最重要的还是在复杂的人物关系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比如情报科长毕剑,不仅智勇双全,而且多情重义,对牺牲的恋人朱红的情感讲述,是小说最动人的片段;李银河是被俘的国民党电报员,后改名李江,曾经和马龙一的太太赵静茹在一个培训班,后自首入狱,出狱后被敌特“老爷子”杀害;迎春是李银河的妻子,是李银河从妓院赎出来的妓女;马龙一是隐藏最深的、老奸巨猾的国民党东北情报系统的上峰,是一个神秘人物,被称为“老爷子”,他在沈阳解放后冒名顶替王守业,真实的商人王守业夫妇那时被枪毙了;赵静茹曾经是保密局督察处二室主任李绍秋的恋人,马龙一潜伏下来后逼赵静茹改名许碧芬,并且成为马龙一的太太。她身世复杂,不是现在的父母亲生,真实身份是李巧莲的妹妹李桂莲;李巧莲是朱红牺牲后毕剑的追求者,以托付毕剑找妹妹为由接近毕剑。

小说书名“问苍茫大地”,重要的是下一句“谁主沉浮”。苍茫大地是人民主宰的,而不是敌对势力。潜藏的国民党特务最终被一网打尽,小说至此结束了。“反特”本来就是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这又是多年不见的抓捕敌人卧底的稀缺题材,加上复杂的人物关系,都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如果说不足的话,就是小说结构有电视剧的痕迹,几乎可以直接拍电视剧,不用重写剧本。但是小说毕竟和电视剧不同,小说应该更注重语言,注重那些没有在情节中呈现出来的东西,对戏剧性要节制,更讲求水到渠成,讲求自然。


(作者:孟繁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孟繁华专页

缓慢驶出港湾的船:评程永新的小说集《若只初见》

文学史研究视野中的江苏文学(孟繁华)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