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婺剧团优秀青年演员楼胜在戏曲界掀起了“楼旋风”,荣登“梅花奖”榜首,且成为这一年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楼胜以其多年刻苦训练而形成的惊艳全场的绝技,唤醒了戏曲界对技术在戏曲表演中的关键性作用的深刻理解与领悟。与此同时,青年编剧罗周逐渐浮出水面,她将毫无悬念地成为有史以来戏曲编剧数量第一人,作品的戏剧性也在逐渐提高。2021年,“建党百年”主题性创作演出压倒性地成为戏曲演出的中心,新剧目的创作和演出使这一年成为当之无愧的“献礼年”,但题材的开掘与多样化仍是有待跨越的难关。本年度戏曲界痛失郭汉城、杜近芳、沈福存和王文娟等大师,他们的离世更令人们意识到戏曲人才培养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笔谈中国评协代表团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包恩泽摄)坚持文化为根 传承文化精粹谢先莹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2021年,是笔者倍感振奋的一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省南阳市,对家乡做好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给予殷殷嘱托。12月,笔者又作为代表参加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亲耳聆听习近平总书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是站在民族、时代、人民的立场,对当代文艺评价体系的系统论述,对建设天朗气清、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
2021年的中国杂技在叙述历史、创新风格、阐释思想、书写中国故事、开拓时代审美等方面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并不断提升着在主流文艺领域的地位。
努力学习、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基于人民立场的守正创新,我国的文艺事业就能健康发展,最终涌现出足以代表人类当代文化艺术水平的高峰杰作。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我认为新时代文艺的逻辑起点、理论框架、科学内涵、美学特征等已构成完整体系,有如北斗七星高、骑麒飞凤凰,正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蓬勃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其中蕴含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从哲学层面回答了文艺领域的若干重大问题,对于文艺创作具有极强的指导价值。
文艺评论者只有始终坚持自觉自愿的自我批评,不断进行回头的自我反思、自我否定和自我调整,才有可能真正磨砺出文艺评论的朝气和锐气,推进文艺评论质量和水平的稳步提升。
当前,中国已是当之无愧的影视大国,不仅每年的电视剧和网剧产量高居世界第一,电影产量也名列前茅,但中国影视作品在海外的传播还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有东西方文化差异、意识形态差异、影视作品质量尚需提高、中国在全球影视宣传发行渠道上的弱势地位等原因。中国影视作品海外传播的主要策略:一是“存异求同”讲好中国影视故事;二是做好海外宣传发行和销售工作。只有在内容和宣传发行上一起努力,中国才能真正从影视大国迈向影视强国。
本文以2018年以来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与重大现实题材剧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创作美学层面切入思考,认为近年来重大主题影视创作在国家、地方 行业与个人需要之间形成了同频共振,书写了最有分量的中国故事,成为表现中国精神、传达中国声音最有力的艺术载体。文章进一步对重大主题的创作观念如“深扎”意识、剧作创造力提升、突破观念演绎及作品基调把握等加以辨析;并对“高摹仿”人物与群像塑造、历史事件 专业事理与情感心理的关系把握、“意象群”营造以及历史质感追求等展开艺术美学分析。文章最后对融媒背景下重大主题影视创作在策划、制播、营销、审查等多环节所面临的局限与挑战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创作提出展望。
2020年以来的中国电影在曲折中前行,呈现出了很多新趋势、新问题和不确定性:互联网与电影深度融合,“线上+线下”发行上映机制成为现实;现实题材、“想象力消费”、喜剧美学、“合家欢”情感向、国家记忆等人民群众的精神消费成为刚需;“新主流”电影仍居于当仁不让的“头部”地位,但需要总结生产模式、寻求可持续发展之道;“新力量”导演充满活力,继续引领创作。中国电影业的未来发展应该利用好互联网媒介与巨大的观众市场“红利”,不断拓展题材风格、类型样式和美学形态,融合电影工业美学和多元文化,产业与创作格局朝向更为多元、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的文艺西化现象显著,虚无晦涩的现代主义诗歌流行,余光中(1928-2017)拒绝这样的诗风。他写诗颂屈原,称“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对李白、杜甫、苏东坡、李清照等多所吟咏。他虽然翻译西方文学作品,介绍西方绘画、音乐,咏写西方诗人的篇章反而不多。余氏散文有“余体”雅称,风格博丽;他形容中文是“仓颉所造许慎所解李白所舒放杜甫所旋紧义山所织锦雪芹所刺绣”的美丽文字。其诗其文,表现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也表现对国家的信心。早在1966年写《当我死时》,称颂中国是“最美最母亲的国度”。1986年写《欢呼哈雷》,从彗星说到国家,昂然表示“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向着热腾腾的太阳”。余光中中西文学修养深厚,著作丰富,有诗、散文、评论、翻译等不同文类,为当代中华文学大家。
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电影批评以理性的洞察力诠释倡导新主流电影创作的美学意义,勾画时代精神谱系特征,以及流媒体冲击下电影产业新的发展态势。但是,在资本的操控驱使下,影评的专业批评舆论场和社会大众舆论场之间存在着失衡现象,微媒体、自媒体成为当下电影批评的重要空间,暴露出平面化、碎片化、情绪化等诸多问题。中国电影批评唯有立足于时代发展需要,重构价值体系,发挥其理性思辨的光芒与力量,才有可能助推中国电影从“高原”走向“高峰”,助推中国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迎来电影批评的第三次黄金时代。
民族文艺工作是党的文艺事业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艺评论不仅是题材问题,也不仅是艺术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大问题。我们要站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充分认识民族文艺评论的重要价值和独特作用,科学把握当前民族文艺评论面临的现实矛盾和挑战,坚定正确导向,强化主流声音,以精准及时健康的理论评论,构建民族文艺理论评论话语体系,引导民族文艺创作。
本文将电影《流浪地球》置于中国科幻民族性视域下,重新审视了该作品的价值所在,阐明其对于中国科幻民族化的里程碑意义。通过创造整体性、在地化的科幻空间,以及选用基于民族历史经验的科幻主题,《流浪地球》回应了此前理论界的设想,完成了从“琉璃瓦”到“长城星球”的转变,并实现了对西方赛博朋克类型科幻的突破。这既为理论界的有关争论提供了启发,也为中国科幻的创作指明了一条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