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世界旦夕之间》:戏剧和世界同样面临挑战

2022-04-18 阅读: 来源:“广东艺术杂志”微信公号 作者:王甦 收藏

“科技艺术节”是被观众戏称为“西部中心”的中间剧场的特色艺术节,已经进行了三届,其充满科技感的剧目,对舞台新技术、新手段的探索很符合海淀区在北京与众不同的气质。2021年度第四届“科技艺术节”在疫情的影响下,被迫暂停、重启反复了三次,从年中到年终,最后还是取消了大部分剧目,推迟到2022年演出。李建军导演携新青年剧团带来的《世界旦夕之间》能在岁末顺利上演,实属不易。新青年剧团此前以素人为主演的《美好的一天》《大众力学》《人类简史》在剧坛崭露头角,广受关注。而此次他们的作品显得有些特别。

《世界旦夕之间》由马璇改编自法斯宾德同名电影,而电影改编自科幻作家丹尼尔·弗朗西斯·伽洛耶出版于1964年的长篇小说《三重模拟》。这本小说是科幻文学史上第一本涉及“虚拟现实”的作品。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尚未普及,多数人在1980年代甚至1990年代才开始听说“电脑”,而家用电脑的普及更是晚于2000年。《三重模拟》极具前瞻性,小说在冷战背景下再次触及科技对人类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乃至威胁的问题。彼时,人类经受着时局的动荡,见识到科技和核技术的威力,对未知的命运产生了质疑,陷入恐惧和迷茫。小说在1973年和1999年两次被改编成电影,对后来一系列科幻电影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经典电影《黑客帝国》。

此次新青年剧团带来的戏剧版《世界旦夕之间》又有哪些新意呢?看似烧脑的故事很简单,可以概括为《楚门的世界》+《盗梦空间》。主人公斯蒂勒在参与某构建虚拟现实的项目中,遭遇离奇事件,对所处的世界和身边的朋友甚至自我存在感产生了怀疑,在追查真相的过程中,多重“世界”均逐渐走向失控。

戏剧和电影在叙事上没有太大出入,都停留在制造悬念、提出问题的层面。表现形式是冰冷富有科技感的,舞台被划分成两个区域,上层是巨大的荧幕,下层是两个铺着绿幕的狭隘表演空间。几位年轻演员一上来就自报家门,戴上刻板的假发和面具,舍弃表情,一张张木讷冰冷的脸对着镜头表演,通过现场控台将虚拟的场景和演员的表演合成为实时画面,投影在大屏幕上。起初,这种表演形式让观众感到很不适应,眼睛似乎不够用,视线在上下两层空间来回切换,不过很快就开始聚焦大屏幕。下层空间被忽略,和剧情发生了“互文”。两层空间互相补充、互相阐述、互相补充。剧中人物对自我存在的怀疑,对“我是谁”的发问,对身份定位的探寻和空间层层叠加,剧场内多次亮起照向观众的强光,很快就形成了第三重空间——每一位观众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上层世界”的看客、成为了剧中人物无法改变的固执的NPC(non-player character,游戏的非玩家角色),清醒理智地看着舞台上两层空间虚拟人物苦思冥想、挣扎求生,自以为超然物外,却落入主创精心设计的“陷阱”,完成编导希望观众完成的任务,时不时脊背发凉,在脑海中产生情感共鸣,发出灵魂三连问——“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值得注意的是,观众观剧时产生的思考和共鸣是由故事和演出形式带来的,演员的表演被弱化到了极致,在形式和技术的包裹下,变得非常二维化。剧中加入了贴近当下的直播和短视频元素,虚拟人物爱因斯坦的VLOG让人联想到“虚拟”大行其道的当下,真人表演的浮夸、模式化愈发严重,而虚拟人物则愈发逼真、生活。《世界旦夕之间》的独特表演形式透露出主创对表演艺术的担忧和困惑。当下,网络游戏制作愈发精良,大荧幕上的虚拟形象可以完成人类力所能及的基本技能,还可以不知疲惫,不断升级,不生不灭。从虚拟偶像的鼻祖林明美到《心跳回忆》的女主角诗织到现在大受欢迎的初音未来和阿喜,随着VR技术的普及,虚拟主播也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他们虽然有人设,有烟火气的生活日常,有曲折离奇的精彩故事,可他们没有自主意识,所做的一切都是人类的“娱乐方式”,是精心设计的科技商品。可是如果有一天,为虚拟人物点赞的“人”发现自己似乎也是一团电线,一组代码,看似平常的衣食住行都尽在程序员操控下,根本无法决定自己的未来,你会选择做一组快乐的数据,还是以人的方式,有尊严地了结“生命”?《世界旦夕之间》给出的答案是悲观的,友情、爱情、成就都不能成为斯蒂勒的“现实”,他要的“现实”和“价值”恰恰存在于精神世界。创作虚拟人的人类享受当造物主的快感,一旦虚拟人产生思考,形成精神世界,人类又感到恐惧,担心虚拟人失控。不管是计算机还是人工智能,人类创造的科技越发达,遭到的反噬也越大,恐惧和不安,夜以继日折磨着我们。《三重模拟》原著诞生至今已有57年,人类的精神世界似乎依旧危在旦夕。以人类目前的科技和文明也许还要追寻存在价值很久很久,主人公斯蒂勒对真相的不懈追寻,宁可死于枪口,也不放弃的勇气,不要失去探寻真相的决心和勇气。

在世界面临诸多挑战的新世纪,戏剧艺术不仅要承受影视艺术的冲击,还要随时面对虚拟世界和未知艺术形式的挑战。我们必须承认,人很难超越自身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尽管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还会沐浴阳光,生活在真实中。科幻题材的作品展示着人类的精妙想象力,也记录着人类深深的忧虑。和《三重模拟》属于同类型科幻作品《克莱因壶》《环界》《美丽新世界》均提出对人类存在的真实性的质疑,也同样以开放式结尾结束;《侏罗纪世界》《金刚》《哥斯拉》等影视作品也提醒着人类学会和自然和谐相处,不要企图创造为我们所用的“怪物”。

本文发表于《广东艺术》杂志2022年第1期


(作者:王甦,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辑,第三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学员)


延伸阅读:

万里归来年愈少,此心安处是吾乡——访话剧艺术家蓝天野(王甦)

小说改编戏剧,成功的路有多远(宋宝珍)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