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推荐专题>人民论坛>正文

网络文艺:焕发青春力量,培育审美场境 / 庞井君

2017-09-07 阅读: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 庞井君 收藏

  

      【开栏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与《人民论坛》共同开办“文艺评论”栏目,刊登文艺名家、知名文艺评论家对文艺界热点事件、现象和人物的评论性文章。《人民论坛》杂志本期“文艺评论”栏目推出“西湖论坛”专题,刊登庞井君、杨俊蕾、乔焕江、常江四位与会专家的精彩文章,以飨读者。            

      2017年6月,第三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在浙江杭州举办。活动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浙江省文联主办,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基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承办。本届“西湖论坛”以“网络文艺的中国形象”为主题。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杂志主编庞井君讲话

      当今,人类历史的脚步已迈入互联网主导文化格局的时代,文化发展的视听化、网络化、数据化、数字化是大势所趋。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网络文艺形态、门类和群体不断涌现,传统文艺发展的形态正处于向新形态转型和转换的过程之中。无论我们是欢迎还是抵抗,都不能改变这样一种趋势,所以我们对网络文艺应该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一方面,网络文艺发展得很快,如浪披沙,来势迅猛,我们的理论研究、学术现有探讨跟不上;另一方面,网络文艺发展动摇和瓦解了人们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论框架和分析范式,我们需要对文艺评论范式重新进行审视、判断和重建。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课题和时代任务面前,青年文艺评论家大有发挥作用的空间。

  网络文艺评论与传统文艺评论有很大区别

  网络文艺评论的写作方式、传播方式、价值功能都与传统文艺评论有很大的区别,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新特点。一是评论主体多元,从专业精英评论家转向“草根”网民、“大众点评”呈现出“人人都是批评家”新态势。特别是“北小京”等一批“隐形评论人”和一大批网络匿名评论者成为突破传统“人情”评论的新景观。二是评论内容广泛,从学术专业评论转向对作者、情节、人物、台词的评论和文化评论、跨界评论乃至生活评论。三是评论更新更快,从固定刊载播放周期转向随时随地“发声”,从静观审美发展为流观审美。四是平台载体多样。从传统报刊、电视转向专门的评论网站、网络评分、弹幕、社交媒体评论等新形态。五是文风鲜活生动,从教导式、“我说你听”的高冷学术风、学报体转向对话式、交锋式、鲜活参与的网络体,话题性强、标题抢眼、观点犀利、图文并茂、短小精悍、彰显锐气,数百字“微”评论在万字学报文章丛林中别开生面,迅速形成口碑美誉度。六是评论功能转型,从教化、审美导向转为娱乐、商业利益取向,特别是青年群体社交性评论、市场消费性评论日益主导大众文化市场。七是社会影响力大,从体制内、学术圈转向行业市场与社会大众,出现了以网上从事文艺批评为生的群体,而且影响到了文艺发展链条的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文艺评论工作得到了各方的重视,但工作格局基本上还限制在传统的领域和范式里,平台多为学报、期刊等纸媒,队伍多在高等院校及传统媒体。近年来,伴随着网络文艺蓬勃发展,网络文艺评论逐渐受到各方关注,工作格局逐渐打开。我们认为,网络文艺评论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框架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也不能用商业标准来取代艺术标准,把文艺的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分析中国网络文艺(包括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文艺形式)繁荣发展所呈现的新面貌,以及它们在时代语境和现实状态下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探索全球化条件下网络文艺创作及网络文艺理论发展创新的理论范式和话语体系,探寻网络文艺在“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方面的作用与价值,树立网络文艺的“中国形象”,彰显当代青年文艺评论家的时代担当和精神气质,为青年评论人才的成长搭建平台,为新形势下的文艺繁荣发展开创评论新风,构建具有深厚民族文化积淀、开阔的人类精神视野、深远的未来价值取向的审美文化新场境。

  青年文艺评论家是文艺评论事业的希望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青年文艺评论家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性转化的承担者,也是文艺评论的生力军、先锋队,是文艺评论事业以及文艺评论工作继往开来、发展创新、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力量。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青年人多表现为思想活跃,关注新鲜事物,关注新的文艺思潮与文化,紧贴文艺实践发展动态,与文艺创作联系更为紧密。青年文艺评论家往往行动快,能够及时把握住当下文艺作品、文艺队伍、文艺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赶上瞬息万变的文艺发展潮流。青年人的评论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引导力,语言风格丰富、新颖、多变,在文艺作品发表、上映或上演后第一时间开展科学评价,及时满足广大群众对文艺新作、文艺活动的关注需求,引领和提高群众的审美鉴赏水平。我们看到青年文艺评论家英气、锐气、生气十足,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青年人阅历不足,文化和知识积淀有限,看法容易片面或偏激。因此,青年文艺评论家要刻苦学习,深入实践,勤于思考,善于倾听,学会欣赏他人,努力培植大气、正气和底气,敢于并勇于承担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

  青年网络文艺评论家要保持价值自信,这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当今世界深刻变化,各种观念相互交融激荡,各种文化交流交锋,围绕价值观的博弈和竞争日益激烈,当代中国也正处在深刻的历史大变革之中,人们的思想活动和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显著增强,价值观念和价值选择日益趋向多元、多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树立高度的价值自信、文化自信,多一份淡定和从容,少一些浮躁和盲从,坚定正确的价值立场、价值追求,才能鼓起改革创新的勇气和底气,形成攻坚克难的力量,为顺利实现中国梦做出青年学者、青年文艺评论家应有的贡献。

  青年文艺评论家是文艺评论界的中坚力量,是文艺评论事业的希望所在。今天我们通过第三届“西湖论坛”,把全国优秀的青年网络文艺评论家聚集起来,研究问题,交流思想,共同为中国文艺评论事业发展出谋划策。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文艺工作的要求,坚持中华文化立场,增强艺术敏感性和鉴别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密切关注当代文艺发展新实践,深入思考时代对文艺及文艺评论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努力提高文艺评论的引导力、公信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文艺评论事业培育更具思想力量、审美精神、话语魅力的文化新场境。

第三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与会嘉宾合影

  (作者:庞井君,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本文根据作者在第三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庞井君在中国文艺评论网认证的个人主页

      庞井君:黑夜之美

      庞井君:燃起照亮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

      庞井君:建立“文艺评论学”初议

      庞井君:文艺的价值向度

      庞井君:重大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的三种价值关怀

      文艺评论·人民论坛专题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