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影评论>正文

《铁门关》的当代意义(皇甫宜川)

2023-11-30 阅读: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皇甫宜川 收藏

《铁门关》的当代意义

——观戏曲电影《铁门关》有感

近日,有机会观看了戏曲电影《铁门关》(吕剧)。影片取材于利津史料,讲述清末监察御史王会英奉旨送“造福于民”功德牌匾于家乡,却发现其侄子河汛官王国柱勾结山东巡抚福润、利津知县钱镕等人私吞治河巨款,并制造冤案,导致黄河泛滥,民众受灾,千人罹难。王会英通过私访调查,在情与法的艰难选择中,最终将侄子王国柱等贪官绳之以法。影片以案为线,以情写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却有情有义有智慧的“清官”形象,具有很强的当代性。

影片不仅“情”写得好,母子情、叔侄情、兄弟情、友情、乡情、家国情,情真意切。“法”也写得好,面对亲情,铁面无私;面对贪官,坚决执法。写得更好的则是“情”与“法”的关系,且贯穿全片。创作者正是通过王会英在“情与法”面前的纠结、选择,来展示其丰富的内心情感,表现其鲜明的性格,彰显反腐倡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当代主题。

比如,面对侄子的求情,他办不办这个替他尽伺母之孝、被他视同儿子的侄子?面对母亲的求情,他要不要考虑家族的兴衰而放侄子一马?当在刑场上听到母亲因悲痛在家悬梁自尽,他还要不要继续坚持对侄子的刀斩……随着叙事的展开和唱腔的起落,观众为之揪心,为之动容。正是这种代入感,让影片和人物具有了当代性,在艺术欣赏的同时,给人带来思考,具有了教育意义。

特别是影片临近尾声时,王会英自我举报当年自己的科举考试,可能存在已故哥哥的“舞弊”操作,王会英这个人物的文化意义和当代性就更加凸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王会英这个“清官”,在当代戏曲电影乃至故事片创作中,是一位具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在具体创作上,影片将戏曲艺术与电影表达进行了较好的融合,为当代戏曲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文本。在笔者看来,好的戏曲电影,仍是戏曲又是电影。所谓仍是戏曲,是指影片保留了戏曲本身的精华,不会因为“电影”方式的介入,而失去戏曲本身的艺术之美,失去观众对戏曲的审美享受。所谓又是电影,就是好的戏曲电影是用电影语言打破戏曲舞台的空间,重新结构观众与戏曲舞台及其人物关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当代观众熟悉的电影观看方式,让更多的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在愿看、爱看戏曲电影的同时,获得一种新的审美体验。

在这种观看方式中,戏曲电影突破了剧院中观众与舞台、观众与人物的物理和心理距离,变成一种基于电影语言表达系统的动态关系。在这种电影语言的作用下,观众以他们熟悉的电影观看方式,去欣赏戏曲艺术,去体味人物的表演,窥探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情感波动和命运的跌宕起伏。比如影片中出现的许多略俯镜头,既给剧中人物形成一种压迫感,又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对剧中人物及其内心世界的审视感,这是剧院不能提供的观看角度和观看感受。至于影片中的特、近、中、全等景别和各种角度及各种移动镜头,在与人物的表演、唱腔有机结合后,不仅把戏曲表演的动作细节、微观表情呈现在观众眼前,也使唱腔更具一种流动的画面感,不仅形成一种不同于剧院观看戏曲的审美体验,而且也可能更容易让当代观众与剧中人物产生共情。

因此,好的戏曲电影,就是对传统戏曲审美的一种当代再发现、再创作和再表达,值得继续开掘和探索。就这部《铁门关》而言,影片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戏曲电影创作上的一次有意义的艺术实践,更为当下反腐倡廉教育提供了一部生动的戏曲电影文本。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它。


(作者:皇甫宜川,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谯国夫人》:创造戏曲电影的新成就

《敦煌女儿》:戏曲电影的历史与美学探新(刘春)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