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邓原、潘钧导演,讲述广东云浮独臂篮球少年张家城成长故事并由张家城本人主演的电影《我,就是风》近日在全国院线上映,影片无论在选题及表现手法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显示出网络时代少儿体育电影创作上的新探索。
一
就选题而言,《我,就是风!》从诞生就带有网络基因,选择以张家城为主人公创作影片离不开网络时代短视频爆炸式增长和传播带来的“网红”效应。
随着抖音等的兴起,短视频已成为网络时代人们休闲娱乐、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及记录生活、表达自我的重要形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到10.26亿人,占网民整体数量的95.2%。全球范围内,TikTok注册用户在2023年达到了19亿。
张家城正是在2020年因短视频传播一夜走红的篮球少年。当时他还是广东云浮高村镇中学的初一学生,5月31日,他在珠海观看篮球比赛时与比自己高大的专业运动员单挑,单手投入9球获全胜,其单手运球,转身过人,跳跃扣篮等一系列动作娴熟流畅,赢得了满场喝彩。视频上传网络后,得到了国内外知名篮球明星的关注与转发。6月1日,朱芳雨转发称赞这是他“见过的打球最好的孩子”;易建联转发时写下感言“心,永远都会是身体里最强壮的部位”。而NBA球星库里亲自出镜录制视频鼓励他“请继续发挥正能量,告诉那些认为你不行的人,你可以”。达米安·利拉德留言为他加油,塔克留言称想赠送他签名球鞋鼓励他。他的账号收获了上百万粉丝,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
成为“网红”的张家城实现了许多一般人难以完成的梦想,他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完成了广东省青少年运动员注册、见到偶像易建联、为CBA复赛开球等一系列梦想。他还获得了2020南粤十大好网民故事,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2021年广东省“新时代好少年”等一系列荣誉。电影界也因“网红”效应发现了他的故事,有了《我,就是风!》的诞生。
二
从内容来看,《我,就是风!》不仅像一般体育电影一样讲述了主人公阿城克服困难追求梦想的故事,也讲述了其特有的在成为“网红”后所面临的烦恼、困惑与选择。
张家城的走红虽然离不开网络传播的影响力,但根源还是其自身顽强的意志和追求梦想的精神感动了全社会。作为一部体育电影,《我,就是风!》自然不缺少对阿城意志和精神的表现。比如片中的阿城在刚开始接触篮球时控球不稳,投球力量不够,老师对他也没有信心,同学不愿跟他一起打,他就买了篮球在自家楼上看着手机视频训练。他把左手当作左右手,运球,俯卧撑,腿部肌肉训练,跑步,蛙跳,投篮等训练一样不少,技术不断进步,终于从自家的楼上训练到了夜里的篮球场,再打到了正式的篮球赛场。此一过程的细致展示揭示出了主人公令人感动的精神和力量,奠定了影片成功的基础。
然而,网络给阿城带来的并非只有打球获得认可这一件事,在通过网络获得社会认可的同时,影片也呈现了成为“网红”给阿城所带来的烦恼:除了众多想要了解阿城的采访者之外,还有不少看中阿城流量,想让他直播带货的商业公司也纷至沓来。影片叙述者赵雅竹所在的体育IP孵化公司便是其中之一,公司因雅竹与阿城的同乡身份派其回到云浮去接近阿城一家人,目的便是让她说服阿城同意签约。这些人和事给阿城一家带来了困扰。从阿城父母最初对雅竹的态度来看,一个又一个外来的采访者和商业公司令他们一次又一次揭开了阿城断臂的伤口,给他们一家人带来了反复的伤害。
影片也思考了“网红”身份对人物命运的影响。作为动漫设计师,雅竹也曾象阿城一样有过闪耀的时光,但在赢得荣誉之后她的发展之路并不顺利,自身的经历令她对阿城的未来充满担忧。她提醒阿城:“网红”可能转瞬即逝,他必须要做好梦想难以实现的思想准备。这种提醒在一部励志体育电影里或许不合时宜,但其却为影片增添了现实的深度。毕竟欢呼之后,如何继续走下去才是阿城必须面对的问题。据最新报道,张家城目前已上高二,他正在努力学习,希望考到好的大学,在大学篮球场上,“继续打我的篮球,继续去热爱篮球”。此一现实与影片的思考相互呼应,更显出影片在讲述阿城故事时“为之计深远”的价值所在。
三
该片采用了许多适合网络时代的表达方式。影片的一大亮点是以张家城作为主演来扮演阿城。作为阿城原型,张家城本人主演有许多优势:观众早已通过网络对他非常熟悉,在大银幕上看到就会备感亲切而容易带入;他自创的独臂花式篮球动作并非其他人能够完成,如果由其他人主演的话也要再由他本人来做动作替身。而另一方面,张家城缺乏表演经验,用他主演带有一定冒险性。幸运的是,张家城以自己聪颖勤奋克服了初登银幕的不足,塑造出了阳光淳朴、大胆追梦的阿城形象,也为影片增添了网络传播的亮点。
动漫融入也是影片的一大特点。片头、片中都有不少以动漫表现的打球的场景,叙述者雅竹本人也是一个动漫设计师。片中最突出的是动漫精灵竹风铃。它的实物是童年阿城从雅竹手里拿到的一个竹风铃,它挂在阿城的窗前,是陪伴他成长的伙伴。而在阿城遇到问题和困惑时,它就以动漫精灵的形式出现在阿城面前与它交流对话,这其实是阿城内心世界一种外化。为何选择用动漫来表现这个外化?导演说:“无疑,使用内心外化有各种手段,比如心声、比如另一个自己形象的出现等等。但创新的欲望激动着我们,打破平庸的追求支撑着我们”。最终他们采用了动漫这种网络时代青少年最为熟悉和喜欢的方式,使影片更为生动活泼。
“红于网络,却不能止于网络”。网络时代,新的传播方式带来了受人关注的新人物和新故事,如何发掘和讲好这些故事?《我,就是风!》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周文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大学副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