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视评论>正文

《梦中的那片海》:怀旧式的迷恋与想象性的补偿(殷昭玖 冯俊杰)

2023-06-15 阅读: 来源:《文汇报》 作者:殷昭玖 冯俊杰 收藏

跨越三十年时间,《梦中的那片海》讲述了一群青年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变幻中挥洒青春、命运起落的故事,在对时代回望的同时也为青春罩上了一层滤镜,在塑造一系列青年群像的同时也对人物作了理想化的处理。因此,该剧是关于青春记忆的一次怀旧式的迷恋,更是一种想象性的补偿。

全剧开篇细致地描绘少年恣意的青春时光,中间历经时代阵痛与成长荆棘,最后长大成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为时代弄潮儿。创作者既追忆往昔,又展望新篇,将处在日新月异中的北京城呈现为一幅流动的画卷,以个体命运系出时代变迁,通过对人物命运的书写折射出时代洪流巨变。

男主角肖春生的父亲肖延培一生戎马却难以为自己“正名”,梁东与夏明风云一时也只能向生活“认怂”,创作者通过父辈光辉的陨落,让我们瞥见了动荡时代留下的创伤。而相比之下,青年人则是大为不同,贺红玲实现了自己的小提琴梦,陈宏军把握住恢复高考的机遇而成为国家干部,曾因倒卖入狱的齐天在市场化大潮下则成为“倒爷”发了大财。而肖春生在执行任务中负伤退伍后,乘着改革开放的时代风帆从事医疗器械行业,艰苦创业并与新兴行业一同成长,最后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再次反哺社会。通过对于群像的书写,该剧呈现出时代更迭下的价值嬗变、人物的命运起伏,而个体也成为了时代最好的注脚。

作为北京典型的集体生活空间,上世纪70年代的“部队大院”与“胡同四合院”在剧中形成对比。大院布局冷峻整齐,代表着上层空间,具有一种政治符码意味;而胡同则是四通八达交叉在一起,街坊四邻相互帮助,更具有人情味与烟火气。如此设计所体现的是以肖春生为代表的大院子弟和以齐天为代表的胡同少年之间的冲突,作为子一代,无论是大院子弟还是胡同少年,在和平年代中他们无法像父辈一样登上战场,加之没有学校的约束,于是“碴架”便成为他们挥洒荷尔蒙、想象革命的一种方式。

看似是两个阶层的对立,实际上并非如此。肖春生为了替陈宏军出头,带领一帮大院子弟与齐天为代表的胡同顽主门在午门正要大打出手,出身于底层的大哥梁东这时出来调解,从而避免了一场“恶战”。为何梁东愿意出来将“碴架”化解,从其家庭空间营造便可揭示——肖春生第一次到梁东家,看到的是一屋子的奖状。两个阶层于是被巧妙地融合到一起,肖春生拜梁东为师学习功夫,并与齐天成为好兄弟,同时和出身底层的贺红玲谈起恋爱,成为大院子弟与胡同少年两个阶层开始融合的隐喻。

不过,真正将二者融合到一起的其实是对于道义的认同——肖春生与齐天等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好兄弟,是因为后者看到了大院子弟的仗义,前者也看到了后者的重情重义。肖春生能够为兄弟出头、替兄弟挨一“叉子”,让黑子等人看到了他的义气;梁东、齐天对于贺红玲的关怀,也让肖春生看到了胡同百姓之间互相帮扶的温情。反之,行违背道义之事则让同一阶层的人越来越远,同样出身于底层的李上游试图拉拢肖春生来对付齐天时,被肖春生果断拒绝,因其“不地道”;调戏黑子女朋友,则显得其更“不厚道”。同是大院子弟的叶国华抢了救自己性命的好兄弟的战功,着实“不地道”;陈宏军对无私帮助自己的大哥肖春生心生怨恨,则显得更“不厚道”。不同阶层的对立被是否讲究道义——也就是不同道德观念的对立——所取代,也就是说,两种阶层可以融合到一起,所不能融合的是道德观。

2015年,由管虎导演的电影《老炮儿》以胡同老炮儿六爷为主要人物,表面上讲述的是“救子”的故事,实则表达了创作者对于道义失守、不讲规矩的反思。六爷所找的不只是儿子,更是在找回昔日的荣光,以及作为底层人的尊严。道义与规矩,在《梦中的那片海》中则被进一步强调,特别体现在主人公肖春生身上。肖春生帮助好兄弟叶国华追求贺红玲,即使自己也爱上了她,但是因为感觉横刀夺爱不够义气而要让给对方;然而感情是不能被让的,在叶国华言明这一道理之后,两人终于开始了公平竞争。在这里,让与不让,都是合乎道义与规矩的。肖春生作为别人的大哥,永远要替兄弟们出头,明知对方人多势众,也要应战,不能“认怂”;宁愿被黑子扎伤,也要让兄弟顺利参加高考;拒绝排长替自己安排,要求加上五公里越野跑,只愿意靠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为了救兄弟叶国华的性命,不惜替对方踩雷,并因此身负重伤,甚至还将战功让给了对方。

正如剧中贺红玲所说,春生好像和大家都不一样,在理想与现实面前,在道义与利益面前,在其他人和自己生命面前,他好像永远都是选择前者。可见,肖春生这一人物过于无私,太讲道义与规矩,被编导大为美化了,而这一人设也成为该剧的一大争议点。

实际上,这一人物是否真实已不重要,重要在于编导或许仅想通过肖春生这一人物来建构一个崇高的价值客体,并将欲望投射到这一客体身上,从而实现一种想象性的补偿。不难看出,剧中滑冰、碴架、入伍等元素时代痕迹鲜明、怀旧情结浓郁,这也是部队大院出身的主创们(如叶京)对于自我青春记忆又一次的深情回望,之前则有《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血色浪漫》《阳光灿烂的日子》《老炮儿》等作品。但记忆是难以完全客观的,这每一次回望也都难避免罩上一层主观滤镜,当然,每一次回望也都会打上讲述话语的年代的印记。

除了男主角肖春生的塑造过于理想化引发争议之外,作为女主角的佟晓梅则前期戏份太少,难免让人有些遗憾。

总体而言,《梦中的那片海》作为一部以特定历史时期为背景的年代剧,将对个体记忆的回望纳入到时代变迁的洪流当中。越过岁月长河,该剧让处于现实社会的观众仿佛听到了历史传来的回响。梦中的那片什刹海是凝聚青春的记忆空间,也是命运交集的社会空间,但它更是一个想象性的空间。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一点就到家》:“重主题”的“轻表达”(殷昭玖)

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扶贫主题的文化支撑(殷昭玖)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