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入人心》:深入人心,还是难入人心?(周思明 刘小波)_音乐评论_音乐舞蹈_艺评现场_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
普通搜索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近日,原创新形态声乐演唱节目《声入人心》收官,节目播出期间,一度在网上掀起话题热议,节目中颜艺俱佳的美声唱将们也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有人说,《声入人心》把美声和流行结合,让更多的人发现美声的魅力,让普通观众不再觉得美声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而是可以听得很享受的音乐;也有人说,这不过就是市场化下的产物而已,节目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迎合普罗大众的喜好,本质上换汤不换药,而节目组的精心剪辑也是为了让节目更加的吸睛,根本就没有什么新意。为此,《中国艺术报》特别约请深圳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周思明和《当代文坛》编辑、博士刘小波谈谈对《声入人心》的不同观点。
《声入人心》中王晰、郑云龙演唱《慢慢喜欢你》 《声入人心》:让高雅音乐走近普通观众 (周思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深圳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声入人心》立足原创,凸显独特价值,该节目从略显高冷的美声表演大胆切入,36个美声、音乐剧或歌剧方面的专业人才,以争夺“6个首席座位”的方式同台比拼。明显区别于常见音乐节目的是,《声入人心》比拼的是美声唱法,这就将节目从流行音乐提升到高雅艺术层面,参赛选手气质迥然不同,节目通过真人竞演的综艺形式,让高雅音乐成为主角,让观众从曼妙歌声中品味经典歌剧、音乐剧韵味。每期节目播出,都会在网上掀起一阵话题热议,其高品质内容更是被网友们盛赞并盖戳认证为“神仙打架”。有道是:“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然而,随着话题性和惊喜度的不断发掘,节目中颜艺俱佳的美声唱将们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在优良制作和充满创意的模式下,美声、歌剧和音乐剧作为非传统意义上的小众综艺题材,从“曲高和寡”华丽转身为电视观众眼中的“小爆款”。 陈博豪在《声入人心》的舞台上表演 以打造“美声新榜样”为目标的《声入人心》,究竟靠什么成为当今中国电视综艺的黑马? 《声入人心》成功唤醒了大众对高雅艺术的关注度和好奇心。在既往以流行音乐为核心的音乐节目中,选手是没有门槛之限的。五湖四海、三教九流,无论是否懂乐理、是否有专业训练,只要唱得好,英雄不问出处。因此草根逆袭、音乐无界也成为此类节目受到欢迎的原因。而美声、音乐剧这些高门槛的高雅音乐艺术往往会阻碍大众的关注目光。然而,《声入人心》播出后,网友却为之叫好喝彩,称:“这么冷门的美声,竟然可以放给亿万大众欣赏”“第一次觉得这种形式的音乐好动听,虽然啥也不懂,但就看得很激动”。郑云龙的高雅、高天鹤的花腔、石凯的率真……令人惊喜的同时,也让人感叹:如此高冷高格的美声,原来也可以不失趣味的表达。 《声入人心》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规模的关注,离不开声乐大咖配以年轻群体对声乐艺术的专业呈现,同时也表征着当下电视综艺节目受众尤其是青年群体对不同类型音乐体验的迫切需要,为高雅音乐、美声唱法“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声入人心》在同类综艺节目中颇具创新特质。该节目之所以成为国内原创综艺市场“爆款”,就在于它以科班美声为题材,实现高雅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的生态嫁接与有机融合,因而在音乐类节目创新性和口碑度上收获一致好评。与以往的音乐节目不同,它融入声乐元素,给观众全新视听体验,最大特点是去淘汰制,用首席和替补概念制造悬念,进而颠覆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才艺选拔理念。不单是模式新颖与制作精良,更重要的是选题贴近国际文化,不光能引起国内受众关注,也能引起海外观众共鸣。 《声入人心》的精彩独特,有着生动的情节及细节体现。比如,节目中二重唱的演绎让观众印象深刻,自带老唱片低音炮效果的王晰开嗓就圈粉无数,王晰首度搭档同样在节目中备受欢迎的郑云龙,两人的合作被网友称为“王炸组合”,相辅相成的高音与低音完美互补,连王晰自己也自豪地认为,与郑云龙的合作是“防守自带反击”。两人的演出被网友评价是“一开口就将观众代入情境之中”“温暖声音让人舒畅又迷恋”。除了唱得好,节目也颇具故事性。“翅膀兄弟”贾凡、陆宇鹏演唱《跟着你到天边》时,贾凡一直鼓励和帮助陆宇鹏,“我能做的就是帮助他来到这个舞台,给他一对翅膀”。在贾凡的鼓励下,陆宇鹏爆发了自己的潜力。网友纷纷为两人的精彩演出点赞叫好:“为‘翅膀兄弟’鼓掌,你们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我的心”。 豆瓣平台已有数万观众给《声入人心》打分,这体量对于一档综艺节目来说已属关注度超高,是广大受众对该节目的至高褒奖。但如果从口碑与市场统一的更高标准要求,它仍存在着提升的空间。比如,开播几期以来该节目收视成绩都颇为低迷,以至不少节目粉丝也很着急:“明明是这两年品相最好的综艺,也把传统意义上的高雅和通俗做了有机平衡,但发现这块璞玉的人怎么这么少?”“这档节目的口碑和收视热度为什么是背离的?”客观而言,选手演唱技巧虽然很好,但情感表现上尚需要提升,还需更多的人生历练。再者,主办方应向大众做些科普工作。如今荧屏和网络综艺节目越来越多,观众欣赏胃口也越来越难把握,而创新本身就意味着会有风险。就此意义而言,湖南卫视《声入人心》主创者们“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非常值得点赞。 难以深入人心的《声入人心》 (刘小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当代文坛》编辑) 近期,一档主打美声的音乐娱乐类节目收官,取名为《声入人心》显示出了节目组的庞大野心,那就是将美声这一在中国较为小众的音乐样式推广开来,深入人心。《声入人心》的初衷是让高雅音乐走入大众,打破大家对它的刻板印象。实际上,一般观众也的确在这样的一档表面看起来颇具新意的节目中获取了不太一样的娱乐体验。但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讲,这样的节目并没有多少创新可言,也难以真正深入人心,而且由于节目过分的娱乐性还使其饱受专业人员的诟病。 首先,这是一档娱乐节目,商业性是其本性,美声以及古典音乐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并没有完全商业化,而是一种具有公益性质或者社会效应的艺术样式,往往依靠的是政府或者公益机构的资助,这与甫一诞生就和商业联姻的流行音乐有着本质的区别。反观《声入人心》,商业性极为浓郁,节目将时下流行的真人秀与音乐选秀混搭,目的是商业价值最大化,尤其是当选手们出场前举着某品牌牛奶干杯加油鼓劲的时候,这一特性暴露无遗。而且,节目也延续了这一卫视平台乃至其他音乐娱乐节目的套路,比如淘汰制,节目过程中穿插的讲故事比赛、卖惨、比痛苦等固有的煽情路数。而且这档节目较之其他类型的音乐娱乐节目,这些套路玩得更深,比如在现场观众的选择上,颜值更高的女性观众被青睐,镜头也不断捕捉这些观众;再比如更复杂的赛制,将观众绕得云里雾里。 从商业角度而言,这档节目是看中了近年来小众音乐的火爆这一趋势,民谣、说唱、摇滚、电音等音乐样式的节目不断试水,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这些差异化的竞争模式归根结底还是具有统一性的,因为这些音乐样式仍是属于流行音乐这样一个大类的。而美声也想效仿一把,其结果可想而知。 蔡程昱在《声入人心》的舞台上表演 其次,这一档节目的专业性值得推敲。这档节目的初衷是推广普及古典音乐,有意思的是,评委们并不全是古典音乐背景的人士,而有很多是流行音乐节目中常常担任嘉宾、评委的人士,非专业人士的出场仅仅是因为他们自带流量,可以有一定的收视保障。这样的非专业人士担当评委,除了提一些生活问题外,如何触及美声本身?当然,即便是专业搞古典音乐的评委,也很少提出专业问题和指出选手们表演的不足,更多的是赞许和鼓励。尤其是收官之战,几乎达到了谬赞的程度。 李琦在《声入人心》的舞台上表演 从节目的选手构成来看,很明显节目组捕捉到了观众的喜好,精心挑选了颜值上过得去的选手,这些选手大都是音乐学校科班出身,当普通的选秀节目将一大批学通俗唱法的学生捧成明星的时候,学美声唱法的学生又何尝不在等这样一个机会呢?再从选手们的发挥来看,很明显是走着美声通俗化的路子,即是说,这些演唱无论是在曲目选择、改编、乐队伴奏,还是在最终呈现上来讲,都像极了一般的流行歌曲,美声并不凸显。节目组和选手们都很明确真正的美声或许并不被普通观众买账,而只好变着戏法来进行这样的演绎。普通观众们由于音乐知识相对缺乏,也就看看热闹而已,门道不是他们关注的点。 阿云嘎在《声入人心》的舞台上表演 再次,这样的一档节目并没有做足创新的功课。从节目上马到播出就几个月时间,缺失精细化创意设计制作的基本保证。仅举一个细节来阐明:古典音乐或者说美声表演,都有一个最基本的观赏礼仪,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不必强求要什么样的服饰、提前多久进场,起码保持安静这样的最低要求要满足,因为观众的一些行为会影响演员的发挥。而反观这档节目,选手舞台上的表演和观众台下的喧嚣仍然和一般节目无异。节目组可以解释将美声通俗化是其初衷,繁文缛节可以不管,试问一下,如果这样最基本的程式都不遵循的话,举办这样的节目意义又在哪,何不重复流行音乐的选秀套路就可以了?上文也已经提到,本质上这档节目和其他类型的音乐娱乐节目无区别,只是期望走差异化的路线来完成一次逆袭,说到底,这样的节目只是试水,并没有真正进行创新。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新时代文学的“速度与激情”(周思明) 央视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观察:新时代喜剧艺术的精彩呈现(周思明) 刘小波:中国需要怎样的说唱音乐?
《声入人心》中王晰、郑云龙演唱《慢慢喜欢你》
《声入人心》:让高雅音乐走近普通观众
(周思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深圳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声入人心》立足原创,凸显独特价值,该节目从略显高冷的美声表演大胆切入,36个美声、音乐剧或歌剧方面的专业人才,以争夺“6个首席座位”的方式同台比拼。明显区别于常见音乐节目的是,《声入人心》比拼的是美声唱法,这就将节目从流行音乐提升到高雅艺术层面,参赛选手气质迥然不同,节目通过真人竞演的综艺形式,让高雅音乐成为主角,让观众从曼妙歌声中品味经典歌剧、音乐剧韵味。每期节目播出,都会在网上掀起一阵话题热议,其高品质内容更是被网友们盛赞并盖戳认证为“神仙打架”。有道是:“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然而,随着话题性和惊喜度的不断发掘,节目中颜艺俱佳的美声唱将们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在优良制作和充满创意的模式下,美声、歌剧和音乐剧作为非传统意义上的小众综艺题材,从“曲高和寡”华丽转身为电视观众眼中的“小爆款”。
陈博豪在《声入人心》的舞台上表演
以打造“美声新榜样”为目标的《声入人心》,究竟靠什么成为当今中国电视综艺的黑马?
《声入人心》成功唤醒了大众对高雅艺术的关注度和好奇心。在既往以流行音乐为核心的音乐节目中,选手是没有门槛之限的。五湖四海、三教九流,无论是否懂乐理、是否有专业训练,只要唱得好,英雄不问出处。因此草根逆袭、音乐无界也成为此类节目受到欢迎的原因。而美声、音乐剧这些高门槛的高雅音乐艺术往往会阻碍大众的关注目光。然而,《声入人心》播出后,网友却为之叫好喝彩,称:“这么冷门的美声,竟然可以放给亿万大众欣赏”“第一次觉得这种形式的音乐好动听,虽然啥也不懂,但就看得很激动”。郑云龙的高雅、高天鹤的花腔、石凯的率真……令人惊喜的同时,也让人感叹:如此高冷高格的美声,原来也可以不失趣味的表达。
《声入人心》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规模的关注,离不开声乐大咖配以年轻群体对声乐艺术的专业呈现,同时也表征着当下电视综艺节目受众尤其是青年群体对不同类型音乐体验的迫切需要,为高雅音乐、美声唱法“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声入人心》在同类综艺节目中颇具创新特质。该节目之所以成为国内原创综艺市场“爆款”,就在于它以科班美声为题材,实现高雅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的生态嫁接与有机融合,因而在音乐类节目创新性和口碑度上收获一致好评。与以往的音乐节目不同,它融入声乐元素,给观众全新视听体验,最大特点是去淘汰制,用首席和替补概念制造悬念,进而颠覆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才艺选拔理念。不单是模式新颖与制作精良,更重要的是选题贴近国际文化,不光能引起国内受众关注,也能引起海外观众共鸣。
《声入人心》的精彩独特,有着生动的情节及细节体现。比如,节目中二重唱的演绎让观众印象深刻,自带老唱片低音炮效果的王晰开嗓就圈粉无数,王晰首度搭档同样在节目中备受欢迎的郑云龙,两人的合作被网友称为“王炸组合”,相辅相成的高音与低音完美互补,连王晰自己也自豪地认为,与郑云龙的合作是“防守自带反击”。两人的演出被网友评价是“一开口就将观众代入情境之中”“温暖声音让人舒畅又迷恋”。除了唱得好,节目也颇具故事性。“翅膀兄弟”贾凡、陆宇鹏演唱《跟着你到天边》时,贾凡一直鼓励和帮助陆宇鹏,“我能做的就是帮助他来到这个舞台,给他一对翅膀”。在贾凡的鼓励下,陆宇鹏爆发了自己的潜力。网友纷纷为两人的精彩演出点赞叫好:“为‘翅膀兄弟’鼓掌,你们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我的心”。
豆瓣平台已有数万观众给《声入人心》打分,这体量对于一档综艺节目来说已属关注度超高,是广大受众对该节目的至高褒奖。但如果从口碑与市场统一的更高标准要求,它仍存在着提升的空间。比如,开播几期以来该节目收视成绩都颇为低迷,以至不少节目粉丝也很着急:“明明是这两年品相最好的综艺,也把传统意义上的高雅和通俗做了有机平衡,但发现这块璞玉的人怎么这么少?”“这档节目的口碑和收视热度为什么是背离的?”客观而言,选手演唱技巧虽然很好,但情感表现上尚需要提升,还需更多的人生历练。再者,主办方应向大众做些科普工作。如今荧屏和网络综艺节目越来越多,观众欣赏胃口也越来越难把握,而创新本身就意味着会有风险。就此意义而言,湖南卫视《声入人心》主创者们“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非常值得点赞。
难以深入人心的《声入人心》
(刘小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当代文坛》编辑)
近期,一档主打美声的音乐娱乐类节目收官,取名为《声入人心》显示出了节目组的庞大野心,那就是将美声这一在中国较为小众的音乐样式推广开来,深入人心。《声入人心》的初衷是让高雅音乐走入大众,打破大家对它的刻板印象。实际上,一般观众也的确在这样的一档表面看起来颇具新意的节目中获取了不太一样的娱乐体验。但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讲,这样的节目并没有多少创新可言,也难以真正深入人心,而且由于节目过分的娱乐性还使其饱受专业人员的诟病。
首先,这是一档娱乐节目,商业性是其本性,美声以及古典音乐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并没有完全商业化,而是一种具有公益性质或者社会效应的艺术样式,往往依靠的是政府或者公益机构的资助,这与甫一诞生就和商业联姻的流行音乐有着本质的区别。反观《声入人心》,商业性极为浓郁,节目将时下流行的真人秀与音乐选秀混搭,目的是商业价值最大化,尤其是当选手们出场前举着某品牌牛奶干杯加油鼓劲的时候,这一特性暴露无遗。而且,节目也延续了这一卫视平台乃至其他音乐娱乐节目的套路,比如淘汰制,节目过程中穿插的讲故事比赛、卖惨、比痛苦等固有的煽情路数。而且这档节目较之其他类型的音乐娱乐节目,这些套路玩得更深,比如在现场观众的选择上,颜值更高的女性观众被青睐,镜头也不断捕捉这些观众;再比如更复杂的赛制,将观众绕得云里雾里。
从商业角度而言,这档节目是看中了近年来小众音乐的火爆这一趋势,民谣、说唱、摇滚、电音等音乐样式的节目不断试水,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这些差异化的竞争模式归根结底还是具有统一性的,因为这些音乐样式仍是属于流行音乐这样一个大类的。而美声也想效仿一把,其结果可想而知。
蔡程昱在《声入人心》的舞台上表演
其次,这一档节目的专业性值得推敲。这档节目的初衷是推广普及古典音乐,有意思的是,评委们并不全是古典音乐背景的人士,而有很多是流行音乐节目中常常担任嘉宾、评委的人士,非专业人士的出场仅仅是因为他们自带流量,可以有一定的收视保障。这样的非专业人士担当评委,除了提一些生活问题外,如何触及美声本身?当然,即便是专业搞古典音乐的评委,也很少提出专业问题和指出选手们表演的不足,更多的是赞许和鼓励。尤其是收官之战,几乎达到了谬赞的程度。
李琦在《声入人心》的舞台上表演
从节目的选手构成来看,很明显节目组捕捉到了观众的喜好,精心挑选了颜值上过得去的选手,这些选手大都是音乐学校科班出身,当普通的选秀节目将一大批学通俗唱法的学生捧成明星的时候,学美声唱法的学生又何尝不在等这样一个机会呢?再从选手们的发挥来看,很明显是走着美声通俗化的路子,即是说,这些演唱无论是在曲目选择、改编、乐队伴奏,还是在最终呈现上来讲,都像极了一般的流行歌曲,美声并不凸显。节目组和选手们都很明确真正的美声或许并不被普通观众买账,而只好变着戏法来进行这样的演绎。普通观众们由于音乐知识相对缺乏,也就看看热闹而已,门道不是他们关注的点。
阿云嘎在《声入人心》的舞台上表演
再次,这样的一档节目并没有做足创新的功课。从节目上马到播出就几个月时间,缺失精细化创意设计制作的基本保证。仅举一个细节来阐明:古典音乐或者说美声表演,都有一个最基本的观赏礼仪,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不必强求要什么样的服饰、提前多久进场,起码保持安静这样的最低要求要满足,因为观众的一些行为会影响演员的发挥。而反观这档节目,选手舞台上的表演和观众台下的喧嚣仍然和一般节目无异。节目组可以解释将美声通俗化是其初衷,繁文缛节可以不管,试问一下,如果这样最基本的程式都不遵循的话,举办这样的节目意义又在哪,何不重复流行音乐的选秀套路就可以了?上文也已经提到,本质上这档节目和其他类型的音乐娱乐节目无区别,只是期望走差异化的路线来完成一次逆袭,说到底,这样的节目只是试水,并没有真正进行创新。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新时代文学的“速度与激情”(周思明)
央视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观察:新时代喜剧艺术的精彩呈现(周思明)
刘小波:中国需要怎样的说唱音乐?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雷锋在舞台,更在我们身边——音乐剧《我和我的雷锋》观感
歌舞剧《猫神在故宫》:“让厚重的深沉的历史变得有生命、有温度”
歌曲《无我》唱出无私奉献的时代强音(王晓丹)
音乐剧《星辰》:“未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慕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