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篇-
一、年度动态概观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召开之年。本年度关于文艺评论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出台,对我国文艺评论工作进行顶层设计、规划指导和具体部署,评论导向更加鲜明,方向更加明确。文艺评论界以此为契机,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全面回顾100年来中国文艺发展历程,牢牢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扎实开展文艺评论工作,不断推出文质兼美的优秀评论作品,为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营造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建设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贡献力量。
(一)锚定新时代历史坐标,加快推动文艺评论建设与发展
1.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
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向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5点希望,并指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评论建设,增强朝气锐气,发挥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建设更具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的文艺评价体系”“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营造自尊自爱、互学互鉴、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建设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等。讲话作为指导新时代新征程上文艺工作的又一纲领性文献,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评论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文艺评论工作者备受鼓舞、倍感振奋,针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事关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一系列原创性、战略性、基础性新观点、新理念、新论断,全方面多维度展开学习研究、阐释述评,进一步增强自觉、坚定自信。中国评协、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及时通过专题策划约稿、座谈研讨交流、撰写深度阐释文章、推出学习成果等方式组织文艺评论家加强学习贯彻落实。《人民日报》开设《坚持“两创”书写史诗》专栏,热情点赞新时代文艺新气象,鼓舞文艺工作者担当使命、发奋作为;《光明日报》推出学习讲话系列笔谈;《中国艺术报》开设《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投身复兴伟业 谱写壮丽史诗》专栏,刊发学习贯彻系列精神笔谈;《文艺报》开设《学习贯彻讲话精神 书写新时代新华章》专栏;“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聚焦文代会·作代会”专题,开设《深度评论》《代表热议》等专栏,汇聚精彩评论和热议。各大主流媒体策划组织专版专栏专题,推出系列评论文章,掀起学习热潮,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2.助力建党百年重大时代主题和党史学习教育,传承赓续红色基因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党史题材文艺作品、考察高校美术教育、观看庆祝建党百年重点文艺活动、参观党史题材重大主题展览、给艺术家回信,并作出一系列关于文艺工作和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围绕“庆祝建党百年”等重大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学术论坛、研讨会、座谈会,回顾百年文艺理论评论历程,品评百年文艺精品,助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4—7月,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共同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在京展演50余部优秀作品。文旅部组织专家开展评论工作,推出《百年芳华 百部传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评论集。中国评协、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组织专家观看34台展演剧目,公开发表评论文章33篇,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评论文集》,与北京评协共同主办专题研讨会。文旅部组织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专家研讨会,指出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互动、联动,才能共同营造出有助于孕育文艺高峰的文艺环境。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活动,文艺评论界积极开展相关评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并召开创作座谈会,党史专家、美术评论家联袂开展鉴赏研讨,通过美术作品加深大众对百年党史的认识和理解。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微信公号)
中国评协、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积极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先后举办“建党百年红色文艺经典”研讨会(点击查看)、“建党百年与文艺评论”专题研讨会(点击查看)、田连元《话说党史》评书创作研讨会(点击查看)、电影《1921》观摩研讨会(点击查看)、“百年征程 时代光影”研讨会(点击查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点击查看)、电影《长津湖》作品研讨会(点击查看)等,从红色经典、百年评论、献礼作品等多维度深入开展研讨交流。中国影协、中国评协共同主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电影研讨会,深入探讨重大主题电影的风格与特色。中国视协、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共同主办重点现实题材电视剧精品创作座谈会(点击查看),围绕《山海情》《跨过鸭绿江》《觉醒年代》等电视剧深入探讨,进一步推动电视剧精品创作,改进电视剧评论工作,提高电视剧评论工作水平。中国美协主办“史诗的图像建构——党史百年历史画创作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梳理中国革命美术史发展历程及反映党史百年历史画创作的演变轨迹,多角度探讨作品的深刻内涵及艺术成就。
2021年5月,“建党百年与文艺评论”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媒体平台充分发挥理论阐释和舆论引导作用。《人民日报》推出《展时代画卷 谱奋斗华章》《品味红色经典》等专栏;《光明日报》推出大型系列文艺评论特刊《光辉的历程 永恒的经典》;《中国艺术报》推出2期《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特刊;中国文艺评论网开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网络专题,先后选编刊发评论文章百余篇。文艺评论界热议百年党史,传承弘扬红色精神,为庆祝建党百年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3.顶层设计显著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迎来重大发展契机
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文艺评论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决议》同时为文艺评论锚定了历史坐标,对于文艺评论界坚持以历史的观点开展文艺评论,进一步发挥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调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机关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把“组织开展文艺评论工作”列为中国文联及各全国文艺家协会的重要职责,彰显党中央对文艺评论工作的高度重视。7月,中宣部、文旅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总体要求,并就“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强化组织保障工作”等提出具体意见,为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指导意见》(点击查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央党政群部门联合发文的形式出台的关于文艺评论的专门指导性文件,凸显了文艺评论的地位和作用,标志着文艺评论迎来了重要的时代契机和明朗的发展图景。立足新方位,把握新坐标,开启新征程,各相关职能部门推出一系列举措将“蓝图规划”转变为“现实画卷”。如中国文联制定印发《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文联系统加强文艺评论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保障,规划部署了“围绕重大选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文艺评论活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文艺评论人才”“组建一支有定力、能战斗、影响较大的文艺评论队伍”“切实加强文联系统文艺评论工作的统筹协调”“深化文艺理论基础研究和舆情动态分析”“加大文艺评论阵地发声力度”“持续打造文艺评论的平台载体”等10个方面重点举措。中国文联召开加强改进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点击查看)。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共同主办文艺评论工作推进会(点击查看)。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编制出台《全国文联“网上文艺之家”建设工作规划(2021—2023)》,提出“努力加强网络文艺理论建设和评论引导”。各地宣传文化部门分别召开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
文旅部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印发《进一步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的方案》,将文艺评论工作纳入《“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同时,国家社科基金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设立“新时代文艺评论研究”课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等举办“批评的历史意识——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浙江省文化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四川省“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等把构建新时代文艺评价体系、阵地建设、评奖机制和人才培养列入“十四五”规划重要工作。江苏“文艺评论阵地建设研讨会”、湖南“网络文艺评论阵地专题研讨会”等为评论阵地建设建言献策,加快推动文艺评论事业繁荣发展。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分别开设《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等专题专栏,《中国艺术报》开设《推动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高质量发展》专栏,《中国文艺评论》开设《新文艺评论大家谈》栏目,深入解读《指导意见》精神,全面阐释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方向、思路与抓手。
4.助推文娱领域综合治理,营造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
近年来,文娱领域出现众多乱象,相关部门聚焦文艺生态和行风建设制定有力政策,联合发力,对文艺评论发挥引导审美、引领风尚作用提出明确要求。8月,中宣部印发《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发挥文艺批评作用,引导正确审美”。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要求“增加作品导向及专业性评价等指标权重”,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指出要“开展专业权威文艺评论”“对行业不良现象、反面典型旗帜鲜明发声批评,坚决反对圈子文化和行业陋习,正本清源,维护行业良好风气”。中国文联召开“修身守正 立心铸魂——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出《修身守正 立心铸魂——致广大文艺工作者倡议书》(点击查看),指出要“建设风清气正的文艺生态”,“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时代负责”,同时表明在坚决处置违法失德问题、治理不良粉丝文化乱象等涉及行风建设、行业引领等方面的共识和态度。中国作协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学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加强文学理论批评,引领文学风尚”“旗帜鲜明批评文学创作中的不良思潮、不良倾向和畸形审美”。
2021年8月,修身守正 立心铸魂——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通过政策解读、理论阐释、评论引导等为文娱领域综合治理营造良好氛围。中国评协、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组织召开“饭圈文化治理”专题研讨会(点击查看),从多维视角深入探讨“饭圈文化”治理的工作方向和具体措施,发挥文艺评论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努力廓清社会风气,回应社会关切。国家广电总局网络司召开网络视听文艺节目及人员管理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坚持严肃客观全面地评价作品,不断提升文艺评论的专业性,充分发挥倡优抑劣作用。全国文艺评论界发扬“批评精神”,为文艺健康发展激浊扬清、正本清源。
(二)围绕“做人的工作”,建设高质量专业化文艺评论人才队伍
1.强化组织联络,团结凝聚评论人才
2021年,中国评协召开全国文艺评论工作会暨中国评协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点击查看),成立理论、艺术产业、视听艺术、舞台艺术、造型艺术、新文艺群体、新媒体、青年工作、职业道德建设等9个委员会,着力提升文艺评论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加强协会制度建设,相继制定完善《主席团成员、理事会理事履职工作规则》《团体会员服务管理办法》《个人会员服务管理办法》《专委会工作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组织开展“新时代中国文艺评论人才发展研究”,形成《新时代中国文艺评论人才发展研究报告》,深入探索评论人才培养机制,为高水平评论人才发展做好规律性研究、经验性探索;推荐新文艺群体文艺评论工作者入选中国文联“两新”人才库,打通联系服务“文艺评论两新”的桥梁纽带;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为国家社科基金优秀社科学术社团奖励性补助单位,评估为第一档第一名(点击查看)。9月,西藏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补上了西部地区省级评协组织的一块留白(点击查看)。截至2021年底,中国评协共有会员1879人,团体会员28家,全国评协组织(含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共有217家,会员总数为24529人。福建省文联围绕文艺评论人才队伍建设与整合,形成一家协会(福建省评协)、一个中心(福建省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一本杂志(《海峡文艺评论》)的立体格局。北京评协建立首批10名签约评论家队伍。广东省评协建立签约文艺评论家制度,引导文艺评论家积极参与各类评论活动,培养一支理论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评论队伍。
2021年3月,全国文艺评论工作会暨中国评协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赣州召开
文旅部在各类文艺评论活动中加强青年评论人才培养和扶持力度,助力青年评论人才脱颖而出。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增设“文艺评论人才项目”资助项目,为青年评论人才成长搭建良好实践平台,切实提高文艺评论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文化和旅游行业智库建设相关试点单位以智库建设为抓手,将文化研究、艺术研究、文艺评论、文旅融合研究相结合,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消费、文化政策、文艺评论等方面贡献力量。
文艺评论基地和评论联盟建设持续升温,着力培养文艺评论新力量。高校日益成为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阵地,为推动文艺评论事业发展发挥了主力军、生力军的重要作用。2021年,北京、浙江等地成立高校文艺评论联盟,汇聚高校优质评论人才资源,建立学术共同体(点击查看)。广东、广西、安徽、河北、湖南等省级评协与本省多所高校合作,继续共建文艺评论基地,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壮大文艺评论队伍。广西举办第二届“中国—东盟高校研究生文艺理论国际研讨会”,着力打造一个兼顾培元育人的前沿性、专业性、国际性学术和人才交流平台。
2021年1月,北京高校文艺评论联盟成立,22家高校院所加盟
2.加强教育培训,增强评论人才朝气锐气
文艺评论界积极开展培训教育,注重优化评论人才结构,增加评论人才储备,打造具有朝气锐气和战斗力说服力的评论人才队伍。中国评协举办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点击查看),为培养和造就一批理论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的高水平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举办第三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点击查看),切实加强网络文艺评论人才和新媒体骨干队伍建设,加强改进文艺评论及网络传播工作。文旅部人事司、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全国文艺评论高层次人才研修班,统筹兼顾文艺评论工作者的思想建设、能力建设、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新时代杰出青年音乐理论评论人才高级研修班(中国音协举办)、江苏文艺评论骨干高级研修班、第九届浙江省文艺评论人才研修班、广东省戏剧评论人才高级研修班、江西省艺术管理干部暨艺术评论骨干培训班、四川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青年评论人才培训班等为各艺术门类评论事业输送优秀人才。
2021年10月,第三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在重庆奉节开班
3.开展论坛研讨,引导评论人才发出新时代最强音
全国性文艺评论论坛研讨活动精彩纷呈、亮点突出,聚焦当下文艺热点,积极汇聚人才力量。第七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立足青年、广聚英才,发布《建强文艺评论阵地 营造健康评论生态》倡议书,展现青年评论家的朝气锐气(点击查看)。2021全国“文艺评论两新”锦江论坛发布《团结文艺评论生力军 把好文艺批评方向盘》倡议书,吹“文艺评论两新”集结号(点击查看)。第三届全国民族文艺论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文艺评论的力量(点击查看)。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 论研究所举办“青年文艺论坛”,对文艺热点与前沿问题,特别是新媒体文艺与青年亚文化现象进行深度研讨,针砭病象,促其发展。
区域性论坛研讨为区域文艺发展、人才聚合搭桥铺路。“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在广东中山举办,积极响应和服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主动以文艺评论方式和力量,促进和推动大湾区文化建设(点击查看)。“西部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汇聚四川、重庆、贵州等西部十二省(区、市)文艺评论家代表共商文艺评论工作西部协作办法和机制,着眼于人才队伍建设和前瞻性、指导性问题。江西、广西、陕西、湖北、贵州五省(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主办首届映山红文艺论坛,聚焦红色文艺创作生产。第三届川渝文化发展合作论坛、敕勒川文艺论坛旨在加强地区文化艺术发展,推动区域评论人才建设。广东省评协举办“迎百年巨变、发时代先声”广东文艺百年创新发展研讨会、“影像中的红色力量”等系列文艺评论展演活动,福建开展“2021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学术活动周”,“安徽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互动互进专题研讨会”对加快建设“文学皖军”具有示范创新意义,北京评协举办“坊间对话”学术活动,湖南省评协召开“‘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学汉译、传播与影响研讨会暨第四届湖南省文学评论学会年会”等,各省都发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评论话语声音,推动各地文艺评论加快建设与发展。
各门类、产行业论坛围绕热点、焦点开展学术性、前沿性、战略性探索,有力凝聚产行业人才,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中国评协艺术产业委员会举办“新时代中国特色艺术经济理论体系创新与实践探索”研讨会、“中国艺术产业发展论坛”(点击查看),探讨新时代发展机遇下的中国特色艺术经济理论体系创新与实践探索,梳理新时代中国艺术产业发展理论成果,为艺术市场未来发展指引方向。中国电影评论高峰论坛为提升中国电影评论影响力、构建中国电影评论体系建言献策。“中国电影教育与产业高峰论坛”以评论人才为重点培养方向,在产业发展与实践中培养人才。中国视协围绕重点现实题材开展剧本论证打磨,组织召开《闪亮的坐标》《温暖的味道》《中国》等电视作品研讨会,为激发和引导精品创作提供理论评论支撑。2021中国电视剧艺术评论高峰论坛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电视剧评论的价值功用、评价标准、队伍建设等议题,探索电视剧艺术评论新标准,引领电视剧艺术评论新风范,凝聚电视剧艺术评论新共识。
4.加大评奖推优力度,健全文艺评论激励机制
为贯彻落实《指导意见》,中国文联、中国评协举办的第六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在此前设立的年度优秀文艺评论著作、年度优秀文艺评论文章(长评)两个项目基础上,增加了年度优秀文艺短评文章项目,围绕热点文艺现象等推选出更多杂文式、随感式,有灵气、接地气,有温度、高能量的文艺短评作品,突出时代性、问题性、导向性(点击查看)。同时延展工作链条,扩大激励范围,激发优秀作者和入围作者的获得感、荣誉感、责任感。本届推优共推出《电影工业美学研究》等5部优秀著作、《中华曲艺如何再创时代新经典》等20篇优秀长评文章、《返回现场:重建批评对文艺实践的关怀和引领》等10篇优秀短评文章,有力引导舆论、市场、大众(点击查看)。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入选“啄木鸟杯”推优的优秀作品纷纷予以配套奖励。2021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试行)》,明确入选“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的优秀文艺评论著作和文章的奖励标准分别为5万元和3万元(点击查看)。7月,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合肥市文学艺术精品扶持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合肥市获全国性文艺奖项配套扶持、入选“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优秀作品奖励3万元。
各省级评协持续开展“文艺评论奖”评选工作,第十一届河北省文艺评论奖、第七届陕西文艺评论奖、第七届辽宁文艺评论奖、首届江苏省文艺大奖·文艺评论奖评选活动成功举办。北京、广东、广西等省(区、市)举办2021年度推优活动,并推出优秀作品报送参评第六届“啄木鸟杯”推优活动,为“优中选优”提供了重要的“种子选手”。
2022年1月,第六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云发布典礼在京举办,现场嘉宾与线上线下作者代表集体合影
(三)阵地建设成效显著,有力助推评论工作高效开展
1.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深度融合,奏响主流文艺评论交响曲
《人民日报》聚焦庆祝建党百年重大主题宣传,观照文艺重大问题和热点议题,强化报网融合,聚焦新媒体文艺评论,在引领风清气正的文艺风气、增强文艺评论朝气锐气等方面重点发力,显著增强党报文艺评论的三个“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将文艺正能量转化为评论大流量。其中文艺评论新媒体产品19次登上微博热搜,微博话题阅读量21亿+。《光明日报》在聚焦重大主题外,办好《影视锐评》《观者有心》等短小精悍的评论栏目,开设《网聚青春的声音》栏目,加强文艺评论的锐度和力度,培养文艺评论新力量。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与《中国艺术报》合作开设《文艺观察》言论专栏,以“文新达”为笔名,组织撰写观点鲜明、文风清新的理论阐释和评论文章50余篇,融媒体平台阅读量达数十万,有力增强对文艺领域的思想引领力和对文联系统的行业影响力。《中国艺术报》全年刊发122个《文艺评论》版、63个《百家论艺》版、12个《时评》版、7个《网络文艺评论》版,共刊发评论文章350余篇,约90万字。《中国文化报》以“文艺评论”“理论”“高原高峰”等版面为文艺评论主阵地,推出《艺海观潮》《辣味斋》《艺苑卮言》等评论专栏,同时充分发挥好“文旅中国”新媒体平台“评论”频道的引导和引领作用。《文艺报》开设《新作点评》《艺谭》《锐评·锐见》等20余个文艺评论栏目,推出近千个文艺评论版面。《文汇报》每周推出8个“文艺评论”版,和中国评协共建《时代艺评》栏目,深入文艺创作现场,积极开展建设性的文艺批评。
中国评协首创“艺见”融媒体发声平台(点击查看),针对当前文艺领域重大理论问题和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组织文艺评论家集中发声,缘事析理、褒优贬劣、激浊扬清。2021年针对文艺领域的圈层化现象、网络漫画现象、“饭圈文化”治理等,组织编发多篇评论文章,并以“钟艺志”“钟艺妍”“钟艺新”“钟艺莲”等为笔名,组织撰写多篇评论,在多家中央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刊发、转载、置顶,形成强大合力,获得社会广泛关注,推动文艺创作健康发展。
文艺评论新媒体矩阵不断聚力,覆盖面融合性更加凸显。“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文艺评论”频道,包括政策理论、文艺研究、热点观察、网络文艺、影视评论、传统文论等栏目,围绕文艺发展和行业趋势,聚焦热门文艺话题,引导艺术创作提高内容质量,提升主流文艺评论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矩阵以中国文艺评论网、“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艺评中国”新华号为3大主要阵地,坚持立足评论前沿、突出网络特色,做精做强《原创首发》专栏,“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突破10万(点击查看)。文旅部艺术发展中心所属“中国艺术头条”微信公众号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推出《百年百部学党史》《美术中的党史》系列栏目。中国艺术研究院创新评论呈现方式,推出文艺评论系列视频。政务类新媒体逐渐成为文艺评论传播的重要渠道,有效提升文艺评论社会影响力。
2.及时总结文艺发展成果,展示行业发展全貌
中国文联组织编写并出版《2020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力争把报告打造成“展示行业发展成果,观察艺术发展趋势,彰显艺术文化价值,促进行业繁荣发展”的综合性行业发展报告;编写并出版《新时代文联工作》,指出理论评论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也是文联组织发挥行业建设主导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抓手,从顶层设计角度推动理论评论工作开展。中国艺术研究院编写并出版《2020年度中国艺术发展研究报告》,聚焦艺术学理论及各个艺术门类盘点。中国影协推出《2021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从创作、导演艺术、剧作艺术、表演艺术等维度进行评论和探索。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推出《中国文艺评论》精选集,对话马识途、秦怡、蓝天野等文艺名家和理论评论家,总结老一辈艺术家创作和研究宝贵经验(点击查看);与浙江省评协共同推出《非常时期文艺的价值与力量》评论文集,彰显文艺工作者和评论工作者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编撰推出《中国网络文艺发展研究报告(2020—2021)》蓝皮书,总结网络文艺评论健康发展的相关举措。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2020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论述了中国网络文学发展背景、产业现状、主要特征、趋势和展望。《2021北京文艺发展报告》《2020江苏青年文艺评论集》等充分展现各地文艺发展情况和评论风貌。
《中国文艺评论》精选集
3.评论刊物深度介入重点文艺评论,体现学术厚度、评论深度、理论高度
《中国文艺评论》(点击查看)于2021年晋级C刊,学术性导向性更加鲜明。杂志深度打造《名家专访》《特别关注》《作品评析》等示范性引导性强的品牌栏目,增设了《批评争鸣》栏目,加大策划组稿力度,刊发重点文章,不断扩大学界业界影响力。《文艺理论与批评》开设《评论》专栏,刊发“好处说好、坏处说坏”评论文章,力倡实事求是评论风气,引发积极反响;聚焦文艺热点,刊发专题文章,进行理论引导与评论实践探索。《文艺研究》开设专题专栏,对艺术批评面临的问题、文艺评论工作者应采取的批评态度等重要话题进行深入阐发,引领文学、艺术学研究界投身到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中。《美术》推出《百年党史题材美术研究》专题,围绕反映百年党建重大历史节点的美术作品展开研究,力图在当代视野中挖掘红色美术经典深蕴的历史内涵与现实意义。《艺术评论》《电影艺术》《当代电影》《中国电视》《当代电视》《曲艺》等学术期刊均以专题、专栏等形式,围绕年度重大主题开展深度评论与引导。
二、评论热点扫描
(一)从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汲取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建设经验和智慧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文艺评论界以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认真回顾和总结党领导下的百年文艺以及文艺评论事业的发展历程、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建党百年与文艺评论”“党的领导与百年文艺”等主题,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展开广泛研讨,以纵深而广阔的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从壮丽斑斓的百年文艺画卷中提炼历久弥新、值得资鉴的历史启示和时代价值。《以史明志,吹响新征程的嘹亮号角》(铁凝)(点击查看)、《党领导文艺百年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启示》(李屹)(点击查看)、《文学里的党史和党史里的文学》(王蒙)(点击查看)、《党领导文艺评论的历史启示》(夏潮)(点击查看)、《中国共产党与百年文艺理论批评》(张炯)(点击查看)、《文艺观念的历史性创新——重温文艺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陆贵山)(点击查看)、《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毛时安)(点击查看)、《百年党史与中国新文艺的逻辑演进及艺术呈现》(张福贵)等,将百年文艺置于历史长河、文明演进、时代风云与思潮变迁之中,梳理脉络、揭橥规律、明确方向,展现出鲜明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守正创新的正大气象。
2021年7月,文艺评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京召开
2021年,聚焦庆祝建党百年、民族复兴时代主题,展现国家文化形象的重大文艺现象和文艺实践,文艺评论界直面热点、直抵现场,从作品出发,展开了具有理论深度和价值引导力的评论,如针对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美术作品、央视《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特别节目等,《“艺术就要有创新精神”——我看中央广电总台〈美术经典中的党史〉》(靳尚谊)、《百年党史精神图谱的完美艺术呈现》(冯远)(点击查看)、《史诗叙事与音画交响——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的视觉呈现与时代寓涵》(于洋)等从思想内涵、创新形式和审美风格等方面进行全面探讨,引发社会共鸣。
在舞台艺术领域,针对京剧《李大钊》、歌剧《红船》、昆剧《瞿秋白》、话剧《谷文昌》《路遥》《红旗渠》、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五星出东方》、川剧《江姐》、越剧《核桃树之恋》、田连元评书《话说党史》、杂技剧《战上海》等献礼建党百年的优秀作品,《川剧〈江姐〉与沈铁梅的艺术魅力》(傅谨)(点击查看)、《路漫漫其修远兮——话剧〈路遥〉评论》(宋宝珍)(点击查看)、《赞美型正剧与现实主义——从话剧〈谷文昌〉的“创作密码”说开去》(麻文琦)等着重从其深耕中国叙事、彰显时代特色、探索民族化风格等视角切入,形成评论集聚效应。
中国剧协供图:话剧《谷文昌》剧照
在电影领域,针对《长津湖》《1921》《守岛人》《革命者》《红船》《三湾改编》《我的父亲焦裕禄》《柳青》《中国医生》等影片,《战争电影创作的新界碑——评电影〈长津湖〉》(胡智锋)、《〈1921〉: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影像表达》(侯光明)、《先驱者的精神肖像与电影的实验涵育——评〈革命者〉及其他》(丁亚平)等或聚焦“新主流”概念,或探讨题材“年轻态”拓展,或分析新媒介环境,对中国电影植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用光影讲好中国故事给予了展望。
在电视剧领域,针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现实题材《山海情》《在一起》《功勋》《大江大河II》等,《2021年党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特征与经验启示》(易伟平)、《观念突破与美学拓展——重大主题影视创作的多维思考》(戴清)、《〈觉醒年代〉是知识分子心灵史,更是中国文化精神蜕变史》(李跃森)、《国家英雄书写:历史叙述与民族想象——浅谈电视剧〈功勋〉的美学意蕴》(周安华、尹相洁)等注重分析作品的思想精神塑造、人物形象塑造、思想价值引领和故事叙事风格,将视野聚焦历史长河,描绘百年党史的正大气象。
(二)聚焦重大节点、重点题材、热点作品,评论始终在场
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文艺理论评论界以各种方式,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回顾鲁迅的思想和成就,重温鲁迅理想的烛照和鲁迅精神的时代光芒。中国作协主办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并讲话,强调“无论文艺创作还是文艺评论,都要讲真话、讲道理、讲正气,都要弘扬清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引导创作者把社会效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帮助读者观众区分美丑、辨识优劣,塑造新时代刚健、厚重、先进、质朴的文化审美观、价值观”。“典型”理论是现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是鲁迅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评协围绕“典型”理论进入中国百年组织召开研讨会(点击查看)。《“典型”在现代中国的百年旅行——外来理论本土化的范例》(王一川)(点击查看)、《典型建构论:从艺术形象到文化符号》(李震)(点击查看)对“典型”这一中国文艺理论评论体系中的核心范畴进行反思,以期对当代中国文论及其对古典传统的传承作新的建构,在对话交融中寻求在新的时代建设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新路径。
文艺评论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时代性、在场性、主题性回应社会关切,凝聚思想共识,激发奋进力量。《讲述中国故事的成功实践——读唐晓玲〈两根丝连接一片民族情〉》(吴义勤)、《立足现实·聚焦情感·不忘思辨——电视剧〈山海情〉的美学新范式和新美学范式》(饶曙光)、《“精神扶贫”的破与立——论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的文化立意》(张爱凤)等对脱贫攻坚、全面小康题材文学、影视作品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中的艺术价值、审美特质、人物形象等,充分展现文艺评论的责任担当。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攸关人民幸福的文艺创作、文艺评论持续跟进。《中国“抗疫文学与文学抗疫”纵横谈》(谭桂林、汪政等)、《纪实与艺术之间:影像的现实主义精神——时代报告剧〈在一起〉笔谈》(梁振华、陈雪莹等)等抗疫题材评论以鲜明立场弘扬了积极向上的主旋律,对作品所体现的人文精神、艺术特质给予充分肯定,充分发挥评论的引导作用。
(三)“加强改进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理论阐释丰富、评论成果丰硕
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以来,文艺评论界不断深化、持续推进文艺评论基本理论问题研究。针对《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的“构建中国特色评论话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评论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加强改进文联系统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李屹)(点击查看)、《构建中国特色文艺评论话语》(仲呈祥)、《新生代文艺批评的“缺席”与“在场”》(傅道彬)(点击查看)、《别绕!文艺评论当开门见山》(张德祥)、《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的思想根源、基本方法和话语特征》(王廷信)(点击查看)等,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当代中国文艺创作具体实践相结合,重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的价值,倡导“文质兼美”的评论文风,从而建构以人民为中心的评论话语体系。针对《指导意见》中提出的“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董学文)、《五大观念认知:一种文艺评论的新方向》(周星、任晟姝)、《新时代文艺评论“三思”:“为 何”“何为”与“如何为”》(陈旭光)(点击查看)等文艺评论理论文章,为推动文艺评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深厚理论基础,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针对《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强化组织保障工作”,《文艺评论纳入科研评价体系十分必要》(傅谨)(点击查看)、《把文艺评论工作放在繁荣文艺更加重要的位置》(向云驹)(点击查看)、《聚焦“做人的工作”,汇聚新时代文艺评论强大力量》(徐粤春)(点击查看)、《审美治理与增量变革——论新时代文艺评论的功能拓展》(胡一峰)等从评论工作的实践操作层面,对《指导意见》进行了系统思考和深度解读,明确改善和优化文艺评论评价机制的方向和措施。
(四)“文娱领域综合治理”系列评论激浊扬清,充分发挥评论的“利器”作用
2021年8月以来,文艺评论界积极响应文娱领域综合治理,聚焦职业道德与行风建设,深入剖析“饭圈”乱象并提出具体措施,形成激浊扬清的舆论态势,有效推动文娱行业健康发展。中国评协、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策划《“饭圈文化”治理的多维观察》专题,通过“艺见”发声平台刊发11篇短评文章,如《端稳精神食粮的中国饭碗》(祝燕南)、《“饭圈文化”严重冲击青少年价值观建设》(邓希泉)(点击查看)等,推出系列微评《啄木声声|微评“饭圈”乱象》22组(点击查看)。《中国文艺评论》杂志策划“饭圈文化”治理专题,从文艺学、伦理学、经济学、青少年文化等多维视角对“饭圈文化”的产生根源、基本特征、不良影响及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推出《“饭圈文化”反思》(张颐武)(点击查看)、《“饭圈文化”的道德批判》(曹刚)(点击查看)、《“饭圈经济”的概念、理论与批判》(张亚光)(点击查看)等长评文章。《人民日报》开设《引导粉丝文化步入健康轨道》栏目,推出《网站平台必须强化管理》《让更多流量向上向善》等系列评论,微博话题阅读量1.1亿+,网民点赞33万+。《光明日报》开设《新时代需要健康的审美观》栏目,刊发15篇评论文章,多篇登上微博热搜榜,其中《警惕耽改剧把大众审美带入歧途》《“娘炮形象”等畸形审美必须扼制》《别让“浓妆艳抹”遮住艺术真实之美》微博阅读量分别为3.5亿次、5亿次、1.2亿次;推出系列“关铭闻”署名评论文章《做有崇高道德操守的文艺工作者》《做有高尚审美追求的文艺工作者》《做有深厚人民情怀的文艺工作者》,引领社会风尚。《中国艺术报》开设《塑造新时代审美风尚》专栏、《艺道馨声》曲艺行风建设专栏等,邀请仲呈祥、王一川、张晶、毛时安等专家学者撰写《坚持价值导向,着意审美引领》《传统人生境界论与当代审美风尚》《以美感的神圣荡涤畸形审美》《走出“饭圈”畸形审美误区》《警惕“流量明星”带来的不良审美风尚》等评论文章。《文艺报》推出《“饭圈文化”治理需要多管齐下》《把文艺评论工作放在繁荣文艺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大众传媒的美育力量塑造新时代的审美风尚》等评论文章。“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整治‘饭圈’乱象 弘扬健康审美风尚”专题。中国文艺网开设《小艺有话说》《时评》《微评》等栏目,发表“闻义枰”署名文章,推出《娱乐明星必须守法、守德》《让“饭圈”走出怪圈》等网络评论;探索开展短视频评论,在抖音开设《小艺有话说》专栏,对文艺界不良现象及时发声,阅读量超过2100万。文艺评论界通过媒体平台积极发声,回应社会关切,为营造良好的行业风气,建设健康文艺生态汇聚起评论力量。
2021年8月,“饭圈文化治理”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五)文艺评论的理论思考与问题研究不断深化、持续推进
面对文艺领域的新变化、新挑战、新课题,文艺评论积极探索建立拥有广泛群众基础和强大引导力的新样式、新话语、新业态,着力推动理论的当代重构。“当前文学理论研究的问题与方法”学术研讨会上,近90位与会者直言当下文艺理论感知与把握现实能力的衰退,倡导“讲实话”“讲真话”“讲人话”,建构中国特色的艺术学、美学、文艺理论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体现出真切的现实关怀。面对网络文学、网络剧、网络综艺、短视频、微短剧等新媒体文艺现象、热点内容、前沿话题,文艺评论界围绕“新文艺评论”展开讨论。《互联网时代文艺评论体系的重构》(尹鸿)(点击查看)、《互联网催生文艺评论表达与传播创新》(李明泉)(点击查看)、《新文艺评论的事态、意态与情态》(黄鸣奋)(点击查看)等,对互联网语境下文艺评论的思维方式、表达手段、引领功能进行理性分析,以期有效引导“新文艺评论”,从而提升评论专业性权威性,造就文艺评论多元共生的良好生态。《网络文艺评论:“走进”而非“走近”网络文艺现场》(欧阳友权)、《作为事件的网络文艺与新文艺评论的再出发》(胡疆锋)(点击查看)、《倍速,为何成了观剧“刚需”?》(赵丽瑾)、《横屏“让位”竖屏,别出让了审美体验和思想追求》(陈阳)等围绕网络文艺发展现状、审美体验、媒体传播,以及网络文艺评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与思考,以期引导网络文艺健康发展。此外,围绕“中国当代艺术的评论话语和理论建构”主题,《当代艺术的中国转向》(彭锋)(点击查看)、《作为时期术语的“当代艺术”概念:一个中西比较的历史脉络》(董丽慧)、《当代性理论与中国当代艺术的世界坐标》(王志亮)等评论文章立足中国当代艺术现场,直面思考西方话语体系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理论问题,助力重建中国当代艺术理论和批评,构建中国自己的当代艺术。
三、问题思考和趋势展望
2022年,围绕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主题文艺活动,文艺评论界应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中国文联十一大精神,继续发挥好文艺评论在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文联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理论研讨会现场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评论建设,走稳中国文艺发展道路
建党百年历史证明,中国文艺发展道路是中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评论应锚定新时代历史坐标,以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为坚持中国文艺发展道路发挥积极作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中国文艺发展道路的重要基石、指路明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实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飞跃,创造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形态,为中国文艺发展道路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文艺评论界应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评论建设,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阐释与评论引导,聚焦党领导的百年文艺发展道路,梳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艺路径,砥砺奋进、阔步前行,为续写中国文艺崭新篇章贡献评论的力量。
(二)加快建设更具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的文艺评价体系
文艺评价包括对文艺创作生产、理论评论、评奖推介、传播欣赏等各领域的评价。随着文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也随着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文艺作品的内容形式、品位格调提出更高要求,建设更具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的文艺评价体系迫在眉睫。文艺评论是实现文艺评价的重要方式,应积极开展引导引领,亮出“正确导向”和“价值遵循”之剑,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紧扣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把政治性、艺术性、社会反映、市场认可度统一起来,把文艺评价融入文艺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科学评价文艺作品的优劣得失,助推文艺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文艺评论介入重大文艺现场的重要引领作用
当前,新技术新应用的广泛使用极大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呈现出传统与现代杂糅、东方与西方交汇、主体与客体碰撞的多元气象,单向度评论或局部式、碎片化评论已难以满足文艺发展需求。文艺评论应牢牢树立“重大文艺实践要有重点文艺评论的工作理念”,紧贴时代发展脉搏,聚焦当下文艺实践,积极介入重大文艺现场,统筹各艺术门类评论资源,集合多维度评论人才,围绕展现时代精神风貌、民族复兴主题、国家文化形象、人民美好生活、火热创作实践的重点文艺作品,集中力量开展多向度、全景式评论,充分发挥好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
(四)发挥文艺评论在行风建设和文艺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文艺行风建设和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性任务。2021年文艺评论在文娱领域综合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22年文艺评论界应继续加强对不良文化倾向、错误文艺思潮、畸形审美观念的关注,直抵现场、直面问题、直击要害,突出评论作为“利器”和“良药”的重要作用,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人情”批评、“抬轿”批评、“广告”批评、“拔高”批评、“粉丝”批评、“红包”批评、“酷恶”批评,助力营造自尊自爱、互学互鉴、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建设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点击查看)。
2022年4月,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京召开,《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发布
《2021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文艺评论篇”编写组名单
【负责人】
徐粤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
【首席专家】
夏 潮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撰稿人】
李明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四川省社科院二级研究员
马建辉 《红旗文稿》杂志副总编,编审
白 浩 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 立 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副研究员、博士后
李国太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张利国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研究处副处长
杨 婧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研究处干部
签发:杨晓雪
审核:张利国
责编:钟艺妍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