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9日19:00,纪录片《波比的工厂》《90后的中非情缘》DVD首发式暨展映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融媒体中心演播厅举办。本次展映的作品《90后的中非情缘》采取“中-非”对话模式,以90后视角讲述中非交流故事,目前已译制成英语、法语、阿拉伯语、斯瓦希里语、豪萨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等多个语言版本,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阿语频道、纪录频道和海外多个主流媒体落地播出,成为向世界介绍中非青年交流合作的“文化名片”。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媒介叙事研究团队、中非视听工作室主办,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广播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赵瑜担任主持人。
展映研讨会上,首先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党委书记王庆文、浙江省纪录片协会副会长严卫平、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副社长杨瑰玉为本次活动致辞。接着,主办方邀请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副社长杨瑰玉与唐洁、浙江大学国际影视研究院执行院长范志忠、《波比的工厂》《90后的中非情缘》导演张勇进行首发式揭幕。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党委书记王庆文在致辞中表示“中非交流,视听为桥”。他说在中非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大背景下,浙大响应“一带一路”号召,坚持开放办学,深化国际文化交流,而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更是成立中非视听工作室,高度关注中非相关议题,在对非影视创作和文化传播方面贡献力量。他认为今天的首发和研讨活动能让更多的中国学者、学生、民众走近非洲,感知非洲,欣赏非洲,同时也让更多的非洲朋友认识中国,理解中国,信任中国,对未来中非友好交流、共同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浙江省纪录片协会副院长严卫平称张勇为国内中非题材纪录片第一人。他认为张勇导演的作品以长期调研为背景,以小视角展现大情怀,能将任务叙事与宏大叙事有机结合,不仅体现了中非双方的价值,也可以推动中非文化的交流和一带一路的进行。除此以外,他还希望浙大发挥人才优势,鼓励更多人参与到纪录片创作中来。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副社长杨瑰玉在分析创作背景的基础上肯定了张勇导演为中非交流做出的贡献。他认为非洲题材在影视业行业小众,而且中非两地地理上相隔远、语言差别大,民众间存在较多偏见、误解,但张勇导演做出了国际文化交流的有力实践,《90后的中非情缘》更是以崭新视角促进国际文化沟通。
研讨环节
著名电视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冯应谦表示《90后的中非情缘》扩宽了他对于非洲的认识,使他感受到90后青年的蓬勃朝气。他还提倡将这些纪录片推广到香港,搭建香港与大陆交流平台,使更多人认识到非洲。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对于《90后的中非情缘》表示极高赞誉,其谈话要点有以下三项:一、该纪录片是一个服务国家战略的作品,能推进文明交流与互鉴;二、该纪录片瞄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90后”,他们是文明交流、民心相通的主力军。而民心相通需要不同国家的年轻人共同生活、相互理解,张勇导演进行了较好的呈现。三、这部纪录片的歌曲极具创新意义,是第一首中文、乌干达语、英语三语并行的作品。
《波比的工厂》《90后的中非情缘》张勇导演阐释其创作背景,其一,他发现非洲的90后特别活跃,对于推动当地发展发挥了主要作用,但却缺乏影视作品记录他们的故事;其二,他指出,中国的90后比以前的任何时代都要更加了解非洲与这个世界,对于推动中非文化传播交流、具有极强的潜力。
来自津巴布韦的米莱认为张勇导演,富于人文主义的关怀,能从具体的人物中发觉思路与灵感,确定主题。在拍摄过程中,张勇导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拍摄理念,以生活为素材,关注非洲人自然的生活状态。除此以外,他还说明,张老师作品能够让双方青年进行积极相互交流和理解,从而更加了解对方文化。
来自刚果金的克里象说张老师的纪录片旨在呈现最真实的面貌,拍摄中演员感觉十分自然。他还认为,《90后的中非情缘》最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它能做到“以小见大”,以平凡真实的现状达到深刻主旨。他在中国长大,体会到很多偏见与不理解,而这部纪录片让人们看到了真实的现状,减少了文明之间的隔阂,是一次跨文化交流的成功尝试。
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胡志毅评价张勇“为非洲而生”,是中非友好交流大使。他还认为张勇老师拍摄过程中不拘泥于脚本,完全根据人物去拍,放松、自然地展示非洲的风貌。
影视人类学家、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阮云星表示《90后的中非情缘》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号召,在世界上影响显著。首先,他认为如今数字时代,多媒介融合发展,学术生产越来越重要;其次,他从人类学视角看,这个纪录片主位与客位进行了互动交流,兼性发扬得非常充分与精彩。最后,他说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与浙江大学图书馆合办民博文库,并决定把《90后的中非情缘》影像纳入到国标,从而进行收藏。
《电影新作》杂志执行主编何国威认为张勇老师代表了浙江风格、中国传统、全球视野。长时间跟踪目标任务,选取重要的点凸显其生活状态,这是张勇在纪录片制作过程中的可贵之处,而如果通过媒体海报将张勇老师的作品推至前端,让更多的人去关注非洲文化,一定会引起更大的反响。
合肥广播电视台的主任记者许可亮认为《90后的中非情缘》作为对话式纪录片,能够推动中非友谊达到新的高度。他还利用“两把火”表明了自己对于这部纪录片的肯定——“希望这部片子能够大火,希望中非友谊能够形成燎原之势”,而我们注重“共在共享共赢”。
贵州电视台编导汪汐评价《90后的中非情缘》是“双向度的联结”,它提供了沟通方式,让更多人感受到中非两地情缘。她还认为这个纪录片非常有吸引力,具备即时性、实用功性,张勇导演在后来也表示也表示该纪录片片材比为40:1,制作难度高,质量好。最后她总结说,这部纪录片凝聚非洲普通人视角,讲好小故事,印证时代巨变,完成宏大叙事。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金行征导演认为张勇老师的作品表现温情,具有极强的传播性,能较好地完成文化之间的交流,人与人之间情谊的互换,是中非交流很好的典范。
最后,浙江大学国际影视研究院执行院长范志忠做出总结:地域上,非洲离我们很远,基于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纪录片产生美,而这部纪录片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感受到非洲就在身边,与我们有共同的梦想、共同的繁荣,让我们真正地走进非洲。观众们反响热烈。
此次研讨会展映的作品《90后的中非情缘》目前在国内外多个主流媒体落地播出,它不仅展示了中非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向观众呈现了一个全球化时代下,中国与非洲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新局面,无疑将成为促进中非友谊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