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艺评:吴冠中《荷塘》秋拍过亿,中国科幻文学何去何从
(9月28日-10月11日)
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两周年
推动文艺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
10月10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两周年之际,中宣部在京召开繁荣文艺创作经验交流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会议。他指出,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两年来,我国着力强化文艺批评,创新批评形式,倡导良好的批评风气,引领文艺创作方向。
各地举办文艺评论研讨培训喜迎国庆
9月30日,“时代精神的文艺表达:2016·北京青年文艺评论人才读书研讨班” 在京召开。本次研讨班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市文联研究部、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
9月23日,由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湖南省散文学会主办的“谢宗玉散文创作研讨会”在长沙举行。近年来,谢宗玉从乡土散文中华丽转身,转向了思辨性散文创作。龚自珍有诗云:“剑气箫心一例消。”与会者认为,谢宗玉的散文是剑气箫心并显。
广西文艺理论评论培训班在南宁举行,由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广西师范学院联合主办。培训班为期3天。开班仪式上还举行了广西文艺评论2016年度优秀作品表彰:根据《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关于“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度推优活动”的通知》精神,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举办了广西文艺评论2016年度推优活动,共有4部著作、10篇文章获得广西文艺评论2016年度优秀作品奖。
汤显祖在“欧洲心脏”引发共鸣
国庆长假期间,上海昆剧团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中国文化中心连演三场《牡丹亭》中的折子戏,在“欧洲心脏”搭起了一座美轮美奂的“牡丹亭”。他们采用了舞台表演、专业讲解和观众互动的方式,在西方舞台上立体地呈现了汤显祖艺术的丰富性。西方观众的掌声和赞叹也充分证明,正如莎士比亚可以在中国找到知音,汤显祖在西方一样能超越语言障碍而获得共鸣。汤显祖作品所携带的文化基因和美学密码,是人类共有的珍贵文化遗产。
2016秋拍启幕,吴冠中《荷塘》过亿
国庆长假期间,保利、苏富比两大拍卖行在香港举槌,标志着2016国内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拉开帷幕。吴冠中《荷塘》成交价过亿。他曾说:“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荷塘》就是他成熟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整体略偏抽象,尺幅恢宏。
【评论品读】
网络文艺评论的审美标准
哲学、社会学和美学是网络文艺批评的三大学理支柱。网络文艺既要根据它哲学上的特点,制定其富有个性的评价标准,但同样也要服从其在美学上的一般。“理想的文艺评论是融科学和艺术、智慧与美感于一体的。”诞生于科技和人类造物智慧后的网络文艺无疑是艺术与美感在这一新世界的再次降临;我们因此同样有理由期待,吸收了三大学理支柱后的网络文艺批评,成为这样的融为一体的理想评论。
来源:团结报 作者:夏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副秘书长)
科幻文学:如何传递中国声音
自去年刘慈欣的《三体》获奖以来,科幻文学这一素来相对边缘化的文学类型,渐有愈加受到追捧的势头。但相较于飞速发展的中国科技和日新月异的中国故事,中国科幻文学仍然存在“想象力跟不上现实变化”的滞后,是“冷战”年代科幻文学的经典范本在同人写作意义上的世纪回响,尚不具有面向未来的意义。而且,在叙事方法和策略上,当代中国科幻文学也依然停留在独白式的乌托邦表达,在技术层面上并未超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形式桎梏。包括刘慈欣的《三体》在内的很多科幻文学作品,使用的依然是“冷战”年代美国科幻文学的话语体系和理论资源。中国科幻文学既要警惕跨国资本将在地球上已经无解的资本主义逻辑和矛盾复制、转嫁到外太空的图谋,同时也要寻求根植于中国本土的科幻理论、话语资源,打破现有的由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构建的审美范式。
科幻文学应以何种方式表达中国经验,讲述中国故事?中国科幻文学又如何走出国门与世界对话?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中国科幻文学自身的发展,更与我们如何认知、理解今天这个时代息息相关。这绝不是一个类型文学内部的理论问题,更是这一伟大时代的中国经验、中国故事能否真正走向未来的历史性问题。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孙佳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网络文艺,做“先锋”也当“卫士”
网络文艺应做文艺的时代“先锋”。要丰富文艺资源库,创作不同类型、不同题材和形式的文艺作品供观众选择,在技术和形式上不断提高文艺作品网络传播和接受的效能。网络文艺还要重视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做优良文艺传统的“卫士”。网络文艺并非无源之水。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桫椤(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委员)
网络动漫迈开大步又何妨
动漫搭上“互联网+”的时代飞车,迅速成为国内各大视频网站又一热门版块。如《十万个冷笑话》漫画走火;A站、B站、酷米网、淘米视频、百田、卡通等一批垂直动画视频网站兴起。希望业界集优秀作家、画家和动漫公司沟通的平台能够尽快搭建,提高网络动漫的艺术水准,塑造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动漫。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书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委员)
《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史与诗的交响
鲁迅诞辰135周年暨逝世80周年纪念日将临之际,张梦阳先生耗费十多年心血著成的一百余万字的《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由华文出版社出齐。三部曲旨在刻画鲁迅作为中国二十世纪最痛苦的灵魂的心灵史,展现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与时下寻常场合里的用法截然不同,“诗”在鲁迅本人的话语谱系里,并不是轻飏于现实之上或披挂在生活表面的辞令装饰品,而是得自从人群拥挤处的挣扎、从灵魂幽深一角的搏斗,满含着张力。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李林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执行主任、文学院教授)
戏曲回暖的“三昧真火”
近两年来,戏曲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回暖迹象。长时间波澜不惊的戏曲市场何以变化如此之大?这得益于烧得正旺的“三昧真火”:真情实感,传统文化升温;真金白银,政策、资金“双保障”;真材实料,艺术创作者的内外兼修。戏曲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说:“戏曲人不是考古工作者,戏曲也不是甲骨文、兵马俑,更不是马王堆。”主创者不仅会“演”戏,还要会“说”戏、“教”戏和“做”戏, 积极拓展“外功”。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迦山
中国人物画闪耀现实的光芒
泰戈尔(中国画) 徐悲鸿
读书仕女(中国画) 林风眠
家家扶得醉人归(中国画) 丰子恺
人物作为最古老的画种,曾在汉唐光耀画坛,元代随着文人画的兴起而渐趋式微。随着20世纪的到来,人物画成为中国画坛成就最高的画种,画家之众,作品之精,堪称空前,其根源来自于现实的光芒照耀。脱离现实,陈陈相因,是传统人物画衰败的缘由;关注现实,勇于创新,则是现代人物画振兴的关键。中国现代人物画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基本保持着相同的脉动,创立与发展写实水墨人物画,思想与语言走向自觉。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裔萼(展览策展人、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
选编:中国文艺评论网 老杜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