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特别关注>2015年文艺发展盘点>正文

2015年报告文学:聚焦中国生活,书写中国故事

2016-01-26 阅读: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李朝全 收藏

  “新抗战文学”崛起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抗战题材报告文学创作也进入了深化阶段,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创作观念、视野和审美风范。今天的抗战题材书写越来越注意将抗日战争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局及全景中来描述与考量,特别注重国际视野和第三方佐证材料,真实性品格日益得以彰 显。

  王树增近180万言的《抗日战争》三卷本,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从全民族抗战的视角出发,以重大战役战斗为叙事纵轴,以重大历史事件 及相关人物为经纬,全景式地记述其中的主要战役战斗。此外,徐锦庚的《台儿庄涅槃》通过今昔对比的手法,讲述了一座经历血战洗礼的城市如何在改革开放的年 代涅槃重生的经过;王龙的《刺刀书写的谎言》以曾经参与战争宣传的日本作家作为主角,揭开了鲜为人知的“笔部队”内幕;糜果才的《烽烟平型关》对平型关战 役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梳理和描述;蒋巍等的《血色国魂》独辟蹊径,从殉国将领的角度,重返抗战历史现场,重温国难民殇,警示国人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过去;丁 晓平的《另一半二战史:1945·大国博弈》聚焦二战中几次最重要的国际会议,揭开的是另一半鲜为人知的二战外交历史;张雅文的《与魔鬼博弈——留给未来 的思考》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丹麦小伙子辛德贝格、“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钱秀玲、德国将军法肯豪森等人物,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得到了凸显。

  新抗战文学关注战争中人的命运与遭际,程雪莉的《寻找平山团》是一部注重塑造人物群像的、重温和“重写”抗战历史的纪实作品。它通过讲述从河北 平山县走出来的抗日“平山团”的故事,截取八路军及其抗战历史的一个切片或样本来烛照全部抗战历史,题材独特新颖。同样是表现“寻找”的主题,如果说赵瑜 的《寻找巴金的黛莉》和江宛柳的《我在寻找那颗星》寻找的是一个个体、一种情感,那么《寻找平山团》所寻找的则是一个群体、一支庞大而壮观的队伍,一种精 神底色和品格质地。它们所要寻找的是一种正在逐渐隐入历史深处的东西——史实、人物、故事、情怀,这种带有考古发掘式的历史打捞无疑可以填补某些历史空白 或盲区。《寻找平山团》实质上是在寻找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亦即我们民族国家发展前行不竭动力的中国精神。

  杨义堂的《抗战救护队》以抗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队长林可胜的人生遭遇为中心,反映了抗战时期伤员救护保障工作的史实。小说人物命运坎 坷,故事曲折,情节感人。在鲜活刻画了林可胜、周美玉、王媛媛等一批救护队员形象的同时,更填补了抗战题材书写中关于医疗救护方面的空白,具有独特的价 值。

  新抗战文学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历史,作家的反思精神和自省意识更突出,作品的理性思考越来越深刻。张雅文的《与魔鬼博弈》饱蘸着泪花与悲痛,发 出了自己深切的追问与反思。这是一份“留给未来的思考”,作者追诘:同为战争罪人,德日两国为何有着如此的天壤之别?长篇报告文学《根据地》的副标题是 “共产党人不能忘却的记忆”,指明了作者的创作初衷。根据地历史不能忘却,尤其不能忘却和丢弃的是根据地所积累与沉淀下来的那些弥足珍贵的经验与致胜法 宝。《另一半二战史:1945·大国博弈》提出:原子弹绝不仅仅是军事武器,更是政治斗争和外交谈判的重要筹码,它也是一种强悍的政治。这些作品充分体现 了作家的反思,这种思考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性,是今日中国所必需的一种清醒。

  中国梦主题书写勃兴

  中华民族渴望再铸辉煌,在这一征程上发生的中国故事、积累的中国经验,尤其值得报告文学书写。杨黎光的《横琴》是其对珠海新兴开发热土横琴岛进 行的动情描述,提供了改革往何处去的新思考,拥有历史性和长期性价值。作家深入到珠海经济特区改革新区横琴岛,用5年时间关注、观察和分析横琴的变革与发 展,力求客观公正地表现他所看到的真实,丝毫不回避横琴在改革进程中遇到的艰难、问题与挑战。

  沙志亮的《中国航母舵手:辽宁舰纪实》、许晨的《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陈新的《嫦娥揽月》、殷允岭的《“雪龙”纪实》聚焦高新科 技前沿领域的标志性事物或事件,反映的是中国硬实力的新进展。曹岩、马泰泉等的《极度威胁》全面反映中国援非医疗队参与抗击埃博拉疫情过程中艰苦卓绝的工 作及成就。医护人员直面极度危险的疫情,为当地群众开展医疗检测、救护,体现了高尚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一合的《中国葫芦峪》是关于生态文明和绿色 发展理念的生动阐释。年过花甲的企业家刘海涛胸中有一个绿色梦想,他通过改造数十万亩荒山,大搞植树造林,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使“绿色葫芦峪”成了平 山县的一道靓丽风景,是一个发生在今日农村的中国故事、一个真正的中国传奇。

  中国梦的抒写离不开她的创造者和实践者,追梦者的身影是报告文学着力捕捉的对象。蒋巍的《国之盾:鲜为人知的中国警察故事》聚焦公安战线的英烈 和英模,彰显了坚强刚毅、为民奉献、廉洁自律的公安精神;张子影的《追日之舞》关注第三代战机试飞员,写出了他们的青春和梦想;杨秀丽的《永不褪色:“南 京路上好八连”纪实》表现“好八连”传统的传承与延续,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支柱;王鸿鹏的《生命线上的奇迹》追述潜江县人民为建设向家坝大型水电站作出 巨大历史贡献的动人事迹;杨莉的《断裂带上的断裂》反映云南鲁甸地震中各方面积极参与抗震救灾的感人场景;王立新的《海上钢铁城》描写首钢搬迁后从一张白 纸开始,建设起一座现代化的海上钢铁城的经过;赵学儒的《血脉》聚焦北京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历程,《顺水》则关注北京市顺义区的水源治理和税务工作。

  中国梦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梦想,更是每一个普通人的梦想。郑云云的《手指上的中国》描述长年漂泊在景德镇从事精品瓷器、工艺瓷器、创意瓷器创作 生产的人;高艳国、赵方新的《“中国梁”传奇》讲述了山东农民梁希森在改革时代凭借自己的勤劳智慧实现财富积累的生动故事;曾德强的《脚上有路》讲述农家 子弟郑远元从街头修脚工起步成长为企业家的传奇故事。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新人物、新故事是对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关注社会焦点热点

  报告文学是一种距离现实最近的文体。弋舟的《我在这世上太孤独》通过对一个个农村空巢老人的采访,真实呈现他们或悲苦或凄凉的生存处境;韩生学 的《中国“失独”家庭调查》在重新修订计划生育政策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非同寻常的启示意义;朱晓军的《“乌坎事件”调查》对汕尾市陆丰县的群体性事件进行深 入调查,反映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李青松的《薇甘菊》关注生物安全问题,对外来物种的入侵提出了自己的忧思和对策建议;周芳的《重症监护 室:ICU手记》通过讲述一个个危重病人的故事,直逼人性中的幽微隐蔽之处,警示人们珍爱生命、珍视亲情。朱晓军对于物流业发展的描述《快递中国》、葛维 樱等对于《买时代》的如实反映、吕铮深入一线采写的公安部门《猎狐行动》等,都对正在涌现或成长的新鲜事物进行了关注。

  2015年,长篇传记依旧保持着热写、热读的势头。何建明的《李光耀的中国遗产》记述了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历史的一段耀眼篇章;李向东、王增如的 《丁玲传》披露不少鲜为人知的历史真实,试图解读丁玲的人生与心灵世界;徐风的《一代壶圣》为紫砂艺术大师顾景舟作传;余艳关于页岩油气研究专家的传记 《何继善:追梦密码》令人耳目一新;李开复的《我修的“死亡学分”》对人生进行了反思;黄志雄的《知青家长李庆霖》既具备史志价值,又发人深省;陈歆耕的 《九州风雷》是关于龚自珍的传记;厚夫的《路遥传》和蒋泽先的《邓小平的南昌岁月》也都情真意切,生动可读。

  “国民记忆”是《时代文学》杂志2015年新开设的一个专栏,陆续刊发了邓友梅回首自身创作生涯的文章《我走过的道路》,胡平回忆串联岁月和叶 梅追述自己知青年代的奇文《我们去串联》《我在幸福二队当知青》。汪兆骞的《羁旅文学,看到的风景》讲述了自己的编辑生涯,有着独特的价值;程树榛的《坎 坷人生路》以平和宁静的心态看待往事和历史,表达的是感恩与铭记。此类作品大多既有历史记忆功能,亦是集体意识乃至国家记忆、国家历史的重要组成。

  2015年,有的作家积极探索篇幅超短的“微报告”、“微传记”,如黄传会的“3分钟读懂人民海军66年历史”,广受好评。此外,报告文学的文 化积累开始受到关注。近年来,周明、傅溪鹏等陆续发表了追忆当代经典报告文学作品的文章,一些报告文学作家发表了创作体会,对于报告文学历史的廓清与研究 具有独特价值。本年度,丁晓平对张胜友进行的专访《一朵爬山的云》以及刘斌对何建明、赵瑜、王宏甲、李春雷等报告文学名家的逐一访谈,亦具有类似的意义和 价值。

  报告文学人才培养正在逐步加强和推进。“全国报告文学创作会”自2012年创办以来得到了广大作家的广泛支持和响应,已然成为全国报告文学作家 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良好平台。2015年12月底,中国报告文学学会评选的“2015年中国报告文学优秀作品排行榜”揭晓。王树增的《抗日战争》、李延 国和李庆华的《根据地》、吕铮的《猎狐行动》、李青松的《薇甘菊:外来物种入侵中国》、张雅文的《与魔鬼博弈:留给未来的思考》、朱晓军的《“乌坎事件” 调查》、弋舟的《我在这世上太孤独》、白描的《翡翠纪》、江胜信的《诗词,滋养心灵的沃土》、李向东和王增如的《丁玲传》等作品入选。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