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书画摄影>美术评论>正文

漫谈美术作品中的军人形象

2021-07-22 阅读: 来源:《文艺报》 作者:黄丹麾 收藏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鲜明坐标。在“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笔者拟对美术作品中的人民军队形象予以盘点解析。

  建党与建军关系密切,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认识到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因此,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北伐部队在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新中国成立后,“八一”这一天即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美术作品中的军人形象从广义上讲,就是表现鸦片战争以来在民族解放和革命战争中人民军队形象的红色美术作品。从狭义上说,是指自1921年以来至当下,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事斗争题材的美术作品,主要包括红军题材、八路军题材、新四军题材、解放军题材、志愿军题材、东北抗联题材等美术作品。

  红军题材美术作品。“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简称,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1927年,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农民政府大门两旁的对联出现了“红军”字样,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红军”一词称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

  红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凝聚而成的一种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之血脉,红军题材美术作品讴歌红军精神,在美术史上留下了很多优秀作品。潘鹤的《艰苦岁月》(雕塑,1956年)、黎冰鸿的《南昌起义》(画稿,油画,1957年)、罗工柳的《毛主席在井冈山》(油画,1960年)、蔡亮的《贫农的儿子》(油画,1964年)、高泉的《毛主席在连队建党》、沈嘉蔚的《红星照耀中国》(油画,1987年)、沈尧伊的《遵义会议》(油画,2006年)等。

《艰苦岁月》(雕塑,1956年)潘鹤 作(图片来源:中国美术馆官网)

  由画家沈尧伊于2006年创作的油画《遵义会议》,是一幅大型革命历史画,画家在该作中真实地描绘了会议场景和20位参加会议的红军高级领导人,他们均面色凝重、表情严峻。博古是总负责人,位于主席台,周恩来、毛泽东站在他的前方,王稼祥当时生病了,躺在一把躺椅上,李德正坐在门口生气。画家刻画的每个人姿态、位置都有历史依据,环境、人物及其组合都极为合理。该作得到美术界的一致好评,被誉为新世纪以来革命历史画的力作。

  八路军题材美术作品。1937年8月22日,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政府达成的协议,主力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它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但“八路军”的称呼仍被沿用下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表现八路军题材的美术作品很多,蔡亮的《延安火炬》(油画,1959年),汤小铭的《满腔热忱》(油画, 1974年),杜键、高亚光、苏高礼的《太行山上》(油画,1981~1984年),王迎春、杨力舟的《太行铁壁》(中国画,1984年),王利军、王聪的《火红的歌谣》(中国画,2000年),王孟奇的《吃小米饭缴三八枪》(中国画,2005年),全山石、翁诞宪的《义勇军进行曲》(油画,2009年),杜滋龄的《张思德同志》(中国画,2011年)等都是这类题材中的佳作。

《太行铁壁》(中国画) 王迎春 杨力舟 作(图片来源:《文艺报》)

  《太行铁壁》借助传统国画技法与当代壁画表现手段,充分表现出中国军民以坚不可摧的斗志同仇敌忾、共御外辱的革命风范。该作描绘的军民形象既有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将领,又有众多普通将士和民众。作者采用了将颇具个性风采的人物造型与太行山势融为一体的艺术手法,于壁立千仞的山脉中勾勒众多可歌可泣的典型形象。朱德、彭德怀等高级将领和众多无名英雄汇合在一起,和高耸巍峨的太行山同化为刚强挺拔的抗战“长城”,构建出一种不是浮雕胜似浮雕的美学意境。在这种纪念碑式的构图中,人物依山就势地纵向组合成错落有致的行列,横向间又彼此遥相呼应、关联密切。画面中,朱德处于中心,其形体于挺括之间尽显质朴平实的风格特征。立于他身前的是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均侧向左前方,从邓小平紧闭的双唇和左手插于裤袋的姿态,可见其内心的强大和坚韧。彭德怀脚下则踏着一块巨石,表现出其伟岸高大的形象。这幅画融合中西绘画技巧,将写实造型手法、传统水墨写意与立体主义语言有机统一,成为太行军民抗日的丰碑。

  新四军题材美术作品。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这支部队隶属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序列,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队伍,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表现新四军的美术作品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有杨涵的《军民一家》(版画,1946年)、张祖英的《创业艰难百战多》(油画, 1976年),徐芒耀、来源、李煜明、何振浩的《新四军车桥之役》(油画,2009年),肖峰的《芦苇丛中任我行》(油画,2015年)等。

  创作于改革开放前夕的《创业艰难百战多》是描绘陈毅元帅的经典肖像作品。画面中陈毅面容严肃、刚毅、自信,手拿望远镜,正在阵地前巡视,表现了陈毅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展示了艺术家成熟而具有个性的绘画语言,该作不仅是张祖英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了我国肖像画创作的标志性作品之一。

  解放军题材美术作品。“解放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简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主要的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最早出现在1946年,直到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团以上各部队均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表现解放军的美术作品不胜枚举,比较典型的有刘开渠的《胜利渡江》(雕塑,1949年~1958年),吴强年的《雷锋》(版画,1963年),陈逸飞、魏景山的《占领总统府》(油画,1977年),骆根兴的《西部年代》(油彩画,2001年),周补田的《护航亚丁湾》(油画,2015年),许杨、廉南宁的《辽宁号航母》(油画,2019年)等都是其中佳作。

  《占领总统府》描绘了攻占总统府的瞬间壮丽场面。该作以三角形构图诠释了解放南京时“天翻地覆”的历史场面,整幅油画采取俯视角度,将视点集中在那名胸挂冲锋枪的升旗战士和那面冉冉上升、迎风飘扬的红旗上。这件作品蕴含着一股向上喷涌的力量,让观者似乎置身于汹涌澎湃的历史现场。《占领总统府》采用了视平线较高、视野较大的俯视角度来描绘宏大历史事件,这也成就了它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经典地位。

《占领总统府》 陈逸飞、魏景山作(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官网)

  志愿军题材美术作品。志愿军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简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期间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中国方面部队。这类作品中,蒋兆和的《把学习成绩告诉志愿军叔叔》(国画,1953年),何孔德的《出击之前》(油画,1963年),郑洪流的《跨过鸭绿江》(油画,1977年),孙国岐的《邱少云》(油画,1982年),高虹的《祖国永远怀念你们》(油画,1984年)等都是其中的上乘之作。作品《出击之前》通过粗放有力的笔触及浓重纯正的色彩,刻画了守候在防空洞中、随时等待出击的志愿军战士形象。强烈的光感和洞口上方扑簌掉下的松土,使画面静中有动,进而渲染出激战前的紧张气氛。

  东北抗联题材美术作品。东北抗联为东北抗日联军的简称,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它在1931年至1945年参加抗战期间,其高级将领皆由中国共产党党员担任,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

  表现东北抗联的美术作品也很多,贺中令的《白山魂》(雕塑,1984年),胡悌麟、贾涤非的《杨靖宇将军》(油画,1984年),李武的《赵尚志》(油画,2015年)等是这类题材中的代表。《杨靖宇将军》表现描画了杨靖宇将军壮烈牺牲的瞬间情节,表现了杨靖宇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爱国主义情怀。《赵尚志》则以较为写实的手法描画赵尚志将军夜间坐在屋中抽烟的场景,表现出他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英雄主义气概。

  综观这些军队题材的美术作品,它们以美术图像展示人民军队的历史,实现军史与美术史的有机统一。美术家用艺术作品将人民军队的建立、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加以真实、生动的展现,让观众通过美术作品更加了解人民军队的历史,在美术图像的欣赏过程中找寻那份真情,感念人民军队为共和国做出的不朽功勋。

 

  延伸阅读:

  美术创作中的党史(陈履生)

  百炼成钢的精神塑像:红色美术经典中的共产党人

  抗战美术经典:铭刻记忆 树起丰碑(屈波)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