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书画摄影>美术评论>正文

崔昊《沪宁胜境图》赏析:盛世华章 艺苑瑰宝

2019-12-03 阅读: 来源:美术报 作者:吴冠东 收藏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画的文化语境发生了诸多变化,关于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的思考与讨论成为摆在中国画家面前的时代课题:传统内容和当代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混融,以及科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以互联网与自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发展,都为传统艺术门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当代语境。

崔昊 《沪宁胜境图》(局部) 长卷高48.5cm 长3780cm (中国画)

  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要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展示好。《沪宁胜境图》,讴歌新中国成立后伟大人民用勤劳智慧创造的盛世画图,讴歌伟大的党领导人民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佳话。

  《沪宁胜境图》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中国梦,中华民族华夏文明的伟大复兴之梦,新中国成立七十载,改革开放四十年,在沪宁线上都有集中且精彩的展现。贺新中国七十华诞,颂民族五彩华章。将民族七十载峥嵘岁月,四十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与江南腹地千年文脉传承相结合。颂赞既能反映民族不屈不挠的勤劳质朴,又能彰显担当探索创新的时代主题精神。塑造既能反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又能代表新时代发展成就的时代艺术形象。探索既能继承中国画传统经典,又能承载新时代艺术精神的时代艺术语言。

  《沪宁胜境图》所呈现的时代画面

  画面以旭日东升及繁忙的洋山港来开卷。日出东方,海纳百川。海面风平鱼跃,港口川流不息。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如旭日东升,朝气蓬勃,国泰民安,温暖亲和。沙鸥翔集其间,海天一色之下的洋山港世界领先,科技智能。代表着我们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面向世界,开放包容,拥抱和平,拥抱未来。画面当中表现的许多红色经典,纪念着由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红色政权来之不易,也寓意着由勤劳伟大的中国人民用汗水、鲜血甚至是生命建设出来的今天的太平盛世。铭记着我们新中国的红色传统并预示着国家的五彩未来,朝气蓬勃,充满青春活力。画面用滚滚长江、百舸争流以及长江大桥上奔驰的复兴号动车收官。长江大桥跨越南北,复兴号动车飞驰前行。升华了作品的思想境界,传递了人类社会发展就如滚滚的车轮不断前行,又如涛涛江水奔涌不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和文艺真正动力。

崔昊 《沪宁胜境图》(局部) 长卷高48.5cm 长3780cm (中国画)

  《沪宁胜境图》所展现的艺术语言

  作为一幅宏篇巨制,在艺术语言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长卷形制的特殊性决定了构图是画面艺术语言的首要难题也是最大难题。最终摸索出“整体抽象构成+局部具象布景”的方法。近40米的左右跨度使得任何一种焦点透视都无法将细节囊括其中,于是整体上就采取抽象构成的处理方式。同时考虑到具体的多个局部都为具体的景点甚至是城区,需要做相对精细的刻画,于是各个局部便采取了具象的布景,借鉴了焦点透视的原理。整体散点透视,局部都多有焦点表现,丰富了画面的场景。造型方面多采取具象刻画,又有虚空与时空转换,笔墨中的大写意,小写意和工笔顾盼生辉,尤其是涉及建筑题材的表现。现实主义的审美特质决定了画面对特定题材尤其是建筑群要给予相对如实的刻画,甚至要强调标志性的细节特征。于是,精细刻画,细节表现就成了画面造型刻画方面的主导方针之一。但是,同时也必须兼顾传统中国画意像造型的绘画传统以及中国画经典造型审美的那种特有的流动性和延展性。

  滚滚长江,奔流东逝,浪花淘尽,英雄无限。成绩属于过去,努力就在当下,挑战就在明天。伟大的中华民族就如同长江之水滚滚向前,永不停歇。无畏无惧地面临着风浪和困难,居安思危,波澜不惊。坚信只要依靠党和人民,我们就一定会战胜世上一切艰难险阻。伟大的中国人民是我们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当下中国画的探索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期,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开拓创新,作为一个宏观的考量必须落到实处:在叙事方式上要起到引领作用而绝不仅仅是自说自话式的文人呓语;在思想境界上要能够反映时代精神而不是泥古不化;在表述方式上要坚持国家叙事的方式和对时代精神的表达;并且以符合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塑造和开放包容的艺术语言探索为两个主要切入点进行广泛的学术思考和艺术实践。

崔昊 《沪宁胜境图》(局部) 长卷高48.5cm 长3780cm (中国画)

  《沪宁胜境图》的叙述方式为以国家叙事为核心,国家叙事与大众叙事相结合。这个方针是从五年前的创作之初便已经确立并一直坚持的。坚决杜绝那种片面的、孤傲的、唯我独尊的、只凸显自我个性的个体精英叙事方式。力求画面表达具有历史高度,能够传递时代主题。

  《沪宁胜境图》作者崔昊,号忠恕堂主人,黑龙江鹤城人,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系书画教研室主任,书记,著名美术学学者,副教授。崔昊治学,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涉猎,如传统儒家的阳明心学等。自幼描摹芥子园画谱,后师历代山水经典,2000年后主功宋元山水,承院体画衣钵,笔法继承李将军父子,董巨一派。近五年不断创新寻探山水画新境界,新技法,新思想,从而其五年间寒暑假或自己独自一人深入江南写生,或带学生到江南写生实地教学,五年行程十万里,无论是大雨磅礴,还是酷暑高温,亦或寒风凛冽,其实地考察,写生,走访,到地方博物馆,规划馆,美术馆查询资料和追寻历史足迹。可以说,为了创作《沪宁胜境图》,五年来夜不安席,食不甘味,除了睡觉就是画画,经常在梦境里游走江湖,山川……为画好这幅画他发烧不住院,外卖,方便面是他的一日三餐,用“画痴”来形容他一点不夸张。

  《沪宁胜境图》从最初有此构思,到第一次动身采风考察和第一幅对景创作,再到数易其稿,最终题字钤印,前后历时五载。最终画面高48.5cm,长3780cm,共计168平尺。画面描绘了沪宁线上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等地。《沪宁胜境图》是一个很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理性创作,创作思路的不断完善,是以往五年当中随着采风考察和对景写生不断深入而逐渐归纳形成的。

  新时代,无论是体制内的艺术工作者,还是自由职业者艺术家,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这是能够称为“艺术家”的道。

崔昊 《沪宁胜境图》(局部) 长卷高48.5cm 长3780cm (中国画)

  《沪宁胜境图》不是为了画画而画画,而是在科学理性的治学思想基础上融会传统文化各家精华。严谨治学,崇尚精神品格,为而不争,心系苍生,用心印入画中,笔墨干净,画面宁静,于繁华处大隐,处江湖而心系苍生,心中有境,画里生景,变幻之奇,让人一眼便印入脑海。崔昊写生,自带笔记记录美景风光,许多山村水乡都有它的足迹,积累了大量素材,为沪宁胜境图创作打下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其炉火纯青的笔墨手法,落笔从容,千山万壑,重峦叠嶂,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沪宁线的绚烂多姿,美若仙境。

  《沪宁胜境图》细细品味,有道的清虚,出世,山川水榭,太湖万倾,碧水蓝天;有佛法相宗,画心中景,虚眼前影,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有形于无形,或隐或现;有儒家的入世,格局,治世表现,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摩天大厦,世纪地标……一幅融合儒释道合一的大师之作。

  崔昊用他的激情,深情和才情为人民作画,为时代作画,为历史留下珍贵文化艺术瑰宝。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艺术作品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人民艺术家要有创作出时代新风作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崔昊 《沪宁胜境图》(局部) 长卷高48.5cm 长3780cm (中国画)

 

  (作者:吴冠东,著名艺术评论家、诗人、书法家)

 

  延伸阅读:

  刍议艺术评论视域下中国画交流话语体系的构建(崔昊)

  绵长隽永的山水长卷:《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

  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万卷云山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