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书画摄影>美术评论>正文

品读程阳阳的山水画艺术:于萧散淡远中见性灵(王宏伟)

2017-11-14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王宏伟 收藏

  在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中,山水画一直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主要形态,承载着历代画家的人文精神和人生价值取向,占据着重要位置。纵观山水画发展的近数十年来,对其的创新探索无非两个方向,一是进一步扩展“引西润中”的范围,吸取前辈艺术家未曾吸取的西方艺术,二是深入体悟“借古开今”的遗训,潜心于先辈画家孜孜以求的传统艺术。不论怎样,遵崇绘画的艺术规律,深研中国绘画的艺术精神,吸纳多方面的艺术营养,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和艺术修养以成就自己的艺术,确乎是艺术家走向成功的一条正道。在我看来,程阳阳的山水画艺术就具备这样的特点和潜质。

  一、清雅明快、萧散淡远的艺术品格

  成熟的艺术家其作品必然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面貌,这种面貌无疑是艺术家在价值取向、艺术探索及思考的结果的具体体现。在某种程度上讲,具有独立面貌的作品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事实上,在美术史上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无不具有独特的艺术面貌,仅就近现代而言,黄宾虹的浑朴,齐白石的真趣,傅抱石的高古,潘天寿的雄强、陆俨少的虚灵都是他们自立门户的主要因素。而程阳阳的山水画艺术则呈现了一种清雅明快、萧散淡远的面貌与格调。例如在他的作品《呦呦鹿鸣》《观云(山水四条屏)》等多数作品中,在立意上注重意境的营造,往往传达出一种淡远散逸的情怀,在笔墨技法上,擅用淡墨层层点染,通透不部滞缀,与其营造的意境相谐一统,通观画面,令人感到气韵浑然,趣味渐溢,可谓寓性灵于平淡自在,寄情怀于雅逸静笃。在中国传统的画论中,向来有以“画品”论高下的说法,而其评述的依据,显然与作品的面貌、特点有着直接的关系,程阳阳山水画所呈现的这种清雅明快、萧散淡远的艺术特点又何尝不是他的艺术品格呢?当然,这种品格的形成显然与他的艺术学习历程息息相关。

呦呦鹿鸣 纸本水墨 176X82CM 2012 /程阳阳

  二、寻源逐流、好学深究的艺术历程

  六朝古都南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历来人才辈出。程阳阳便于此成长,并于南京深厚的传统文化中耳濡目染,对传统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适龄时,程阳阳考入具有优良传统的南京艺术学院求学,系统地接受传统艺术的教育和笔墨的训练。此期间,他凭借自身的努力,将自己置身煌煌于史的金陵绘画深厚的积淀中,承明清诸家,追摹董其昌、龚贤等人的艺术。董其昌、龚贤等具是明清之际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程阳阳在求学中着意对以二人为代表的南派山水进行了系统学习。联系现在程阳阳的作品,以笔者的臆测,他在学艺的过程中,定然对于龚贤的取法更精深一些。当然,程阳阳的眼界不止于明清诸家,还远取五代、宋元之营养,常涉猎董、巨等。通过系统地对中国古代山水画艺术的研究学习,使他在思想认识和艺术技艺上奠定了其后艺术创作和追求的方向,这些心路历程与他当下正在进行的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更可贵的是,程阳阳的艺术探索历程并不是单一地在中国传统艺术的范围内单方面的吸收,而是在经过一定时间对于多种艺术形态的深入研究和比较的自结果,这也是他对于艺术的广泛兴趣和好学深思的态度所致。程阳阳在求学其后,做了大量的美术编辑出版和美术活动组织工作,这一方面拓宽了他的视野,另一方面也为他带来了更多的思考。故而在此期间,他对包括西方艺术在内的多种艺术形态的研究也花费了相当的精力,在这个过程中,程阳阳既看到了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冲突和融汇之处,又意识到一味地追求新异效果而可能造成的自我性灵的丢失,在反复的思考与摸索中,他按照自己对中国画的理解逐步廓清了思路,进一步明确了自己艺术追求。这样看来,程阳阳的艺术应当是对东西方艺术、乃至现当代艺术进行反复的比较、思考、评判而做出的自觉选择,是一种在对多种艺术形态比较、吸取后对中国艺术的服膺。

  三、勤思博学、广览厚积的艺术修养

  一种在艺术界被普遍接受认可的观点是,中国画的创作并非简单地只要求创作者对艺术技艺的掌握,更为重要的是,艺术家掌握的艺术技能要能够表达自己的审美追求,能够体现自己对艺术、文化乃至人生的体悟和思考。这也是古今优秀艺术家所共同具备的品格。这岂是一件易事?一个从事中国画创作研究的画家如果没有熟练的技艺,没有文化修养的广博储备和创造性的思考能力,可想而知其结果只能是徒成下品。

  所幸的是,我们能够看到一批寄身于中国画的艺术家既不简单地将绘画看作“余事”,也远远超出了一般画家对绘画技艺的理解,进而追求一种艺术的品格和性灵,程阳阳就是其中的代表。程阳阳在绘画上勤于笔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不但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绘画实践中,而且,围绕着自己对山水画艺术的思考深究画史画论,力求通古今绘画之变,对中国绘画的流变及其与中国社会历史的关系都有着深入的认知和理解,并以此为学理构架,来不断明确他在绘画艺术上的实践和探究。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地研习艺术史论,广泛地阅读和吸收各方面的文化养料,进行博览和深思是必不可少的,由此也促成了他在艺术修养上的不断提升。

泉声咽危石 68x68cm 2012 /程阳阳

  不论书画同源的说法在今天还具有多大程度实际影响,研习书法还是很多中国画家必不可少的功课,程阳阳在书法上也经过了一番锤炼。从其作品的款识和与他的交流中,感到他在书法上的理解不同于一般,并不是简单地写一手好字以装点绘画,而是对书法美学精神有着深入的认知。书法作为中国艺术的核心构成,对其的体悟需要在对中国文化艺术精神深入理解的前提下,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实践和摸索过程。由此可知,在程阳阳的艺术学习和探索中,付出了不同于他人的努力,他的博学勤思在不断成就其自己艺术的同时,也为更多从事中国画创作与研究的艺术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四、秉承家学、化而为己的艺术体认

  成就程阳阳艺术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他对家学的继承、吸取和转化。程阳阳的父亲是当代著名的山水画艺术家、艺术理论家程大利先生。在当今纷繁热闹的画坛上,程大利先生遥接江浙古贤,传承发扬着中国艺术的精神,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绘画的研究和创作。程大利先生推崇中国画的“内美”,强调中国传统绘画对于当今社会风尚的引导意义,主张保持平和的内心从纷繁的现状中得到精神的解脱,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当代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

  从艺术理念来说,程阳阳继承了父亲程大利先生的主要艺术思想。但可贵的是,程阳阳对于家学的继承不是简单地“拿来”和复制,而是一种经过思考和提炼的自主选择。程阳阳没有重复其父的艺术,而是在接受程大利先生艺术思想的前提下,在艺术表达上努力探究属于自己的语言范畴,这一点可以从程阳阳和程大利先生的艺术面貌上得以窥见。在中国艺术史上,继承家学,从事艺术的父子、兄弟并不鲜见,但也不可否认,单纯地从艺术面貌上模仿也不禁让品读故事的人们慨叹。事实上,具备承续精神、别开生面这种能力对于创作者本人来说,是要在学养的基础上经历一番苦心的思考和摸索的,程阳阳能够游艺于山水精神中,超然于其父法笔墨语言中,难得者应当是一个“化”字。

  其实,不需要笔者的赘言,不断认识、了解程阳阳的人必定会理解他的绘画,他的山水画不以造境之奇为高,而以平和萧散中见性灵为胜,一如他在工作生活中的为人。中国绵延数千年的艺术史告诉我们,包括山水画在内,任何高明的艺术都不是情绪的发泄、直白的叙说,而是通过涵养性情,净化心灵,使真实情感升华为审美理想和精神境界。当不少画家肆意图新、宣泄笔墨的时候,程阳阳却凭借着深厚的学养,依从内心的选择,从生活感悟和艺术感悟出发,进入山水画创作的核心,参悟中国画艺术的内在精神,如何不让我们心悦称赞呢?

      (作者:王宏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程阳阳在中国文艺评论网上的个人主页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汇总

      “画派”概念应慎用(王宏伟)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