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书画摄影>摄影评论>正文

美国纽约摄影特展:近代中国故事图景

2020-04-21 阅读: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李晓宏 收藏

“19世纪中国最优秀摄影师”赖阿芳特展在美国纽约举行

展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图景

  现存于世的晚清老照片,呈现的大多是外国摄影师眼里的中国。彼时,中国摄影师镜头里的中国是何种图景?

  2月以来,在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约翰逊艺术博物馆展出的《中国摄影巨擘:赖阿芳(1839—1890)》特展,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借由“19世纪中国最优秀摄影师”的视角,50幅弥足珍贵的原版照片穿过岁月,讲述那个时代的中国故事。

  19世纪下半叶,发明不久的摄影技术通过西方的外交官、商人、传教士进入中国,成为记录历史的一种全新方式。随后,得风气之先的香港、广东等地陆续涌现出中国本土摄影师,其中最有名气的当属赖阿芳。

  赖阿芳生于1839年,原籍广东,少年时迁居香港,20岁进入外国人开办的照相馆学习摄影,而立之年在香港挂牌阿芳照相馆,开始了职业生涯。

  赖阿芳的艺术理念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对后世中国摄影师的文化心理和美学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得到业界认可,英国摄影史学家泰瑞·贝内特称其“成就不亚于同时期的西方同行。”

  “尽管赖阿芳在业界成就卓著,但在国际舞台上却鲜为人知。他的作品很少被研究,也很少被展出。”美国知名摄影收藏机构洛文希尔的策展人斯泰西·兰姆布罗说,“此次在康奈尔大学推出赖阿芳个展,是我们为这位中国早期摄影师举办的世界首展。”

  中国摄影史上,早期照片的拍摄者多为外国人,以赖阿芳为代表的中国本土摄影师规模并不大。作为国际上持有中国历史照片最多、纸板照片品相最好的私人藏馆之一,洛文希尔30余年来从藏家、美术馆、画廊、拍卖行等各种渠道收集了2.1万张中国早期照片。其中,赖阿芳的作品有500余张。此次特展的50张原版照片,即从这些收藏中精选而出,拍摄时间多在1870年至1890年间。

  谈及策展思路,康奈尔大学约翰逊艺术博物馆摄影策展人凯特·阿德莱曼·弗兰克尔介绍说,该展览以商贸经济、风物景观、人物肖像、市井生活、城市建筑为主题,由近及远地展开时间轴,带观众一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图景。

  循着赖阿芳的镜头,我们看到19世纪末中国的科技进步及现代化进程。

  商贸主题展中,亚洲第一条缆索铁路——香港山顶缆车的摄影作品引人注目。照片中,两山相拥的缆车轨道像座天梯,一辆缆车向峰顶驶去。自1888年投入使用后,香港山顶缆车便取代轿辇,成为太平山顶居民新的交通工具,太平山顶也因之成为全港的绝佳观景点。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这条缆车历经风雨保存至今;这张照片也穿越时空,发出历史的回响。

  记录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代表作,还有这张《晚清中国水路航道》。照片的构图颇具艺术性,作为背景的峰峦与作为主体的六艘帆船的排布以及它们在水中的倒影巧妙相融,两映成趣。照片的主角也很有故事性,赖阿芳拍摄的这六艘中式木制帆船,可溯源至汉代。在其后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国更是设计出不计其数、精妙绝伦的船只。中式帆船的出现,使得中国的航海技术在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领先别国。这些珍藏至今的视觉记录,为学界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图像信息。

《晚清中国水路航道》 赖阿芳摄

  除了在照相馆忙碌,30余年的摄影生涯中,赖阿芳还游走大江南北,拍摄了多地的自然风光。他的美学风格深受中国山水画的影响。在广东鼎湖山龙潭飞瀑照中,他将剔白的湍流、黝黑的石影、端然无波的潭水并置,以强烈的对比效果,展示瞬间的永恒,体现了瀑布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洞天福地的寓意。

  150多年前,当赖阿芳背着笨重的照相设备,通过繁复的程序拍下一张照片时,他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简单记录,更充满了对艺术的探索与表达。相比那个时代的其他摄影师,赖阿芳更喜欢使用全景格式。比如他的三联张全景照《香港的夏日时分》,雾气迷蒙的海港,繁星点点的商船,连绵横亘的九龙山,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中国画手卷,将景象的雄阔和城市的繁华,超凡脱俗地呈现在眼前。

  “赖阿芳的作品无论是对自然景观的记录,还是对人文历史的观察,都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极具学术交流价值。”斯泰西·兰姆布罗表示,作为中国摄影先驱,赖阿芳拍摄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代,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影像史记。这也是我们今天展出他的作品、回望文化历程的意义。

 

  延伸阅读:

  被摄影发现的中国十大景观

  19世纪的中国:洛文希尔的摄影收藏

  传统画意摄影应与当代视野互动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