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书画摄影>摄影评论>正文

中国扶贫公益摄影大展: 用镜头讲述扶贫一线的故事和温情(赵昊)

2019-01-04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赵昊 收藏

  如何以摄影的方式聚焦扶贫公益,助力脱贫攻坚,发挥影像的认识、教育、审美作用,拓展影像创作与传播的社会功能?近日,“百部扶贫影像日记·第一书记征稿计划”暨中国第二届扶贫公益摄影大展就此作了有效尝试。本次活动由中国摄协艺术摄影专业委员会、安徽省扶贫办、安徽省民政厅、安徽省文联和《大众摄影》杂志社主办,分为“百部扶贫影像日记·第一书记征稿计划”和扶贫公益摄影两部分,前者以第一书记的视角再现扶贫工作,后者系统、综合展现扶贫的各个方面。

 

  第一书记/摄影师

  以己之力,为贫困村代言

  武乡县五村第一书记张国田的作品既呈现了航拍的村落鸟瞰,宏观大气,又展现了环境建设的多面叙事情景,注重了人物动态捕捉与画面结构组合。作为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他还将大展的影像文化资源注入乡村,所航拍的黄土地上热闹情景的《播种节》,更为“文化品牌+农耕文化”的精准模式作了直观的视觉注解。金寨县水坪村第一书记胡宗斌的《精准扶贫圆我大学梦》专题,真实反映了贫困生全意成在不同阶段的生活瞬间,表现了他受助后协助扶贫、实习打工等情形,质朴地刻画了不同空间的人物表情、状态。望江县计渡村第一书记徐旻昊以记者的视野观察乡村,多角度实录乡村的悄然变化,既有乡村道路、房屋等环境的细致表现,又有人工灌溉、手工脱粒等传统农作的动态展现,还有科技讲堂、农村电商、广场舞蹈等当代乡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记录,画面主体突出,颇具动感,色彩丰富,极具视觉感染力。永城市吕店村第一书记陈新浪注重影像的叙事性与画面品质,表现了人物精神风貌,所拍《水泥路》以对比的方法,让人明了扶贫工作的成效……这些作品立足工作实际,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主题明确,内涵深刻,形象生动。

精准扶贫圆我大学梦(之一)

胡宗斌(安徽省投资集团工会副主席、金寨县古碑镇水坪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第一书记扶贫影像日记具有纪实性、实用性、艺术性。一方面,第一书记运用摄影媒介,在实践中记录工作,用作扶贫工作的资料及考核的佐证材料;另一方面,对扶贫主题摄影的拍摄探究,更深层次地反映出第一书记对工作的认识与思考,多维度拍摄有助于调研的深入,对问题把握更精准,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工作思维。优秀的摄影作品需以情动人,作者须饱含深情才能引起大众共鸣,这在拍摄中亦增强了作者对所在地的情感,进一步激发其参与扶贫、致力脱贫的情感、动力,推动工作。自身即是摄影人的第一书记们,则以摄影家的眼光,看待扶贫,以己之力,为贫困村代言,并有效运用自身摄影资源,引起多方关注,促进脱贫。

 

  扶贫公益摄影

  将“输血”与“造血”相联系

  扶贫题材摄影作品则在质朴的视觉表达中给人一种震撼效果。欣赏大展投稿作品,大多围绕贫困地建设、农作、生活等多角度全面拍摄,以单幅或组照的形式,展现了诗情画意般的乡村景色,再现了热火朝天的农业生产,表现了欢乐喜庆的丰收景象,呈现了幸福美满的生活面貌,讴歌了辛勤敬业的扶贫事迹,赞美了脱贫攻坚的工作成效。作品极具视觉美感与思想深度。

  摄影人拍摄扶贫题材摄影作品,充分发挥了摄影的社会功能,展现出影像在脱贫攻坚中的力量,影响深远;通过全面系统的纪实再现,反映贫困地环境与人民生产生活,展现扶贫工作的感人事迹,由此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贫困地捐赠物资、开发资源、参与建设;同时在摄影中发现问题,为扶贫工作提供参考。通过独具慧眼的艺术表现,突显地方特色,发掘新景点,带动旅游产业发展;通过多样视角的视觉呈现,推动农产品营销。笔者曾与拍摄扶贫题材的摄影家们交谈,听到他们感叹“有些贫困地区的农产品特别好,就是不知怎样宣传,我们要通过我们的图片在网上给他们宣传,但仅凭我们的力量还不够” 。全面开展扶贫公益摄影,可多层面多角度多渠道为农民做产品广告,真正将扶贫工作中的“输血”与“造血”联系起来。此外,这也是对扶贫工作的视觉检验,由图可感扶贫典型做法与先进事迹。

上为刚到村时,能养鸭子的“水泥路”;下为修建后的水泥路
陈新浪(河南永城市摄协副主席、永城市茴村镇吕店村第一书记)

 

  艺术史视野下的

  影像创作拓展与力量彰显

  从世界摄影史层面而言,最早有计划地组织摄影家拍摄农业、农村题材是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业安全局组织了沃克·埃文斯、多萝西娅·兰格等人,拍摄了美国南方农村以及农民大迁移的系列影像资料,涌现出《迁移的母亲》等经典之作,成为摄影史又一标杆。而此次扶贫公益摄影大展更是突破了见证式的记录层面,致力于形成一个影像多功能综合体,通过视觉记录与传播,呼唤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扶贫,探寻更多的方法方式展开脱贫,同时在扶贫中为人民带来高质量的精神食粮。

  从我国艺术发展视角来说,文艺创作形成了“明道”“载道”的基本观念,图像表达更重弘道。对当代摄影家来说,更应从“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职责出发,不仅要努力探究,创作佳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应探索通过作品所起的社会功用,助力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如今,摄影家们围绕扶贫工作现状,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这一脱贫攻坚目标,认真思考,积极实践,将摄影创作与脱贫攻坚联系起来,体现出新时代中国摄影人的责任担当,同时摄影家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一步建立人民情怀,不断提升艺术品格,必将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摄影作品。

 

  (作者:赵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第十二届中国摄影艺术节:聚焦新时代 金像映初心

  13亿人的40年:老照片中的百姓生活变迁(组图)

  摄影家袁毅平:我现在最想拍老百姓的生活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