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曲艺杂技>正文

大型鼓曲情景演出《羽扇》:孔明英气凝羽扇 三国经典谱新篇(鲍震培)

2019-07-09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鲍震培 收藏

  《羽扇》是天津市曲艺团精心创作、锐意创新的大型鼓曲情景演出,是一台近年来鲜见的立意高、阵容强、有传承、受欢迎的曲艺艺术精品。继在今年新年登上首都舞台公演以后,日前《羽扇》作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50台节目之一在上海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赢得不俗的口碑。

  《羽扇》取材于三国故事,浓墨重彩地塑造了千古名臣诸葛亮形象,而在演唱中则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曲艺中的三国文化可谓是历史悠久,繁花似锦。早在北宋时期东京汴梁的瓦子里就活跃着“说三分”的技艺高超的说话艺人,元代既有《三国志平话》这样的早期评书,也有许多三国戏。自明代罗贯中创作章回体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以后,三国故事家喻户晓,明清乃至民国以来,三国题材的评书和评话,子弟书及说唱曲艺中“三国段”,经过历代说书家、曲艺家的传承、普及和传播,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经典。虽然三国历史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那刀光剑影、群雄割据的时代,以及叱咤风云、个性突出的英雄,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忠义、智慧、勇武精神。而这其中,“簪冠鹤氅,手摇羽扇”的诸葛亮更是作为中华上下五千年智慧与忠贞、秉正气而清操守的象征,被世人铭记、推崇和颂扬。

  清人毛宗岗总结三国有“三绝”——“义绝”“智绝”“奸绝”,诸葛亮是三国中“智绝”的代表,他的政治军事活动虽然只有27年,但这27年在小说中占了一半以上的篇幅,即从第三十八回的“隆中对策”,到第一百零四回的“丞相归天”,共有六十七回,是三国演义中最着力刻画的人物。诸葛亮身上集中了儒家思想为主导社会中忠臣贤相的美德。在“三国戏”中也有《群英会》《借东风》《草船借箭》《失空斩》等,流传“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等著名唱段。但在过去的民间曲艺中,诸葛亮并不是重点表现的人物,而且不管是戏曲还是曲艺,都没有完整地表现过这个人物的一生。《羽扇》是第一次使用一个曲种——京韵大鼓,全面表现诸葛亮的一生事迹,而这一大胆创新是建立在还原历史、尊重原型的基础上,挖掘人物身上的人格精神和高尚操守。于此,《羽扇》的总策划、天津市曲艺团原团长、天津曲艺促进会秘书长王立扬说,“曲艺中取材于《三国演义》故事的曲目很多,但是用同一个曲种系统地表现其中一个人物,比方说南方扬州评话中有武十回、宋十回、卢十回等,但是北方曲艺还不多,尤其是用同一个曲种,是前所未有的,这是我们的创新之处,也是我们营造的一个亮点。”

  大型鼓曲情景演出《羽扇》选取了“三顾茅庐”“博望坡”“借东风”“探疾问政”“斩马谡”和“七星灯”六段故事进行演唱,如同六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串起诸葛亮从“隆中出山”到“五丈原陨落”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塑造了一个为“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甘于奉献自己才华和生命的“蜀相”的光辉形象。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品格集中表现在他对蜀汉事业的态度上。

  《三顾茅庐》的背景发生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干戈四起,民不聊生,名士诸葛亮虽耕读山中,但“常怀有忧国忧民济世胸襟”,号称“仁义之师”的刘备为谋求统一大业三顾茅庐,诸葛亮献出“隆中对”的“定国大猷”,并“舍身为国献身为民”,随行刘备一同出山。诸葛亮吸引刘备拜相的根本原因是他严于修身具备君子操守的光华。

  《博望坡》是传统曲目,叙述孔明新野派兵博望坡。博望坡之战一向被视为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战,曹军10万人马,强敌当前,诸葛亮虽有退敌之策,然而关羽、张飞却轻视诸葛亮,诸葛亮不得已之下,乃借刘备令箭威服二人。诸葛亮具有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运筹帷幄,神机妙算,指呼羽扇一麾间,火烧博望坡,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此后关羽、张飞等人对诸葛亮也愈加敬重。此曲目突出表现诸葛亮的非凡军事才能。

  《借东风》是发生在赤壁之战中的“重头戏”。周瑜定好火攻之计,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因此大病一场,诸葛亮前来探视,给周瑜开了药方,速造七星坛,诸葛亮参星拜斗,果然“祈祷”得“东风从天降”。这个唱段表现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设坛只是个幌子,并不是道术显灵,而是运用了他的天文学知识推算出来的“黄道吉日”,这也是对诸葛亮的博学多才一面的展示。

  《探疾问政》表现诸葛亮依照白帝城托孤的嘱托,尽心尽力地辅佐后主刘禅,病中为前来探视的刘禅排忧解难,谆谆提出“严以用权秉公正”的治国方略,在他的治理下,蜀国上下政治清明,使“黎民百姓享安乐,国势发展上层楼。”此曲目侧重表现诸葛亮依法治国的韬略和为国操劳心系民生的精神风范。

  《斩马谡》叙述抵抗司马懿军队的战役中,诸葛亮因启用只会纸上谈兵而没有真才实学且刚愎自用嫉贤妒能的马谡,造成失守街亭而导致兵败城陷,他从大局出发不顾“小我”人情,挥泪斩马谡并责己用人不当之罪自请降职,表现了诸葛亮“严于律己奖惩分明”的高风亮节。

  《七星灯》是传统曲目,表现诸葛亮为创立蜀汉基业殚精竭虑,奉献一生。刘备死后,在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的情况下,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终因积劳成疾,病逝在伐魏前线的五丈原。逝世前强撑病体忍听众人哀告,为国情切要谬天而行,用“七星灯”祈祷求寿,然而天意终不可挽回,秋风萧瑟中巨星陨落,令人痛惜。这一经典曲目抒发了广大人民对诸葛亮的最深切怀念,至今流传不衰。

  最后的鼓曲联唱《羽扇》相当于一剧之尾声,首句开唱“羽扇挥处豪气扬,心系天下有担当”,讴歌历史英雄人物、三国名臣诸葛亮为我们树立了严于修身、严于律己、严于用权的典范,以古鉴今,以孔明为镜,新时代我们要学习诸葛亮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段鼓曲联唱非常重要,把整台节目从远古拉回到了现实,提亮了节目的色彩,提升了整台节目的艺术功能和审美价值。

  从文本的角度看,《羽扇》继承和创新兼而有之,其中《博望坡》和《七星灯》是传统曲目,《借东风》是上世纪90年代天津市曲艺团演出《火烧赤壁》专场的曲目。《三顾茅庐》《探疾问政》《斩马谡》则是著名鼓曲作家杨妤婕的新作品。杨妤婕是天津元老级鼓曲作家朱学颖的高徒,她古典诗词的修养深厚,作品洒脱大气,立意新颖,曾两次荣获“牡丹奖”创作奖,是《古城暗战》等系列鼓书的骨干作者。杨妤婕谈到这部新作时说:“《羽扇》创作赋予新的当代含义,那就是‘三严’——严于修身,严于律己,严于用权。但是文艺作品要避免说教,必须把‘三严’精神融入故事当中,这是立意。从技术层面说,主要是遵循传统,文字要有高古的气概,这样新作品和老作品的风格才能统一和谐。另外在句式上力求跟京韵大鼓的旋律吻合,因为曲艺作品是舞台文学,不是案头作品,是为演唱服务的。我个人是严格遵守京韵大鼓的传统句式来设计句子的。”

  不唯创作的加持,音乐唱腔设计再次证明天津市曲艺团的实力,既有像韩宝利、赵学义这样大师级的作曲,也有老演员张秋萍的唱腔设计和编曲新锐李瑞的心血。由天津市曲艺团团长岳长乐亲自率领的技艺高强的民乐队也是舞台上“托腔保调”完美呈现的重要力量。鼓曲联唱是天津市曲艺团十多年来尝试整合性质的新兴包装的曲艺形式,现在比较成熟了,而且被广大观众喜闻乐见。之前的鼓曲联唱是每个鼓曲曲种都有一点,这次与以往迥然不同,韩宝利把刘派、白派、骆派优秀唱腔汇聚糅合到了一起,为他们量身订制了这段京韵大鼓鼓曲联唱,当顶尖级的作曲家遇上了顶尖级的流派,每个优秀演员发挥出不同特色,便使这一鼓曲联唱攀上了精美的、优雅的、丰富蕴藉的京韵大鼓音乐的高峰。

  《羽扇》做到了传承与创新双向结合:演员阵容是以老带新,演唱曲目是有老有新,曲词创作是似老实新(传统写法新内容)。《羽扇》以京韵大鼓为基调,贯穿始终,还采用说书人旁白的手法,一边介绍剧情,一边遵循原著情节,融入或突出主题思想。杨妤婕在创作串场评书时,采用评书手法,留个小扣子或使个小的包袱,语言幽默风趣,有助于运用曲艺艺术自身的特殊性,即跳进跳出的舞台疏离感,与观众产生互动。另外在营造三国气场方面,采用现场古筝的伴奏,古韵悠扬,穿越时空以烘托气氛。在舞台美术方面,采用现代声光电技术,打造出一台使人耳目一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经典力作。

 

  (作者:鲍震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曲艺杂技艺术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第一届曲艺杂技艺术委员会

  鲍震培:试论传统文化对通俗文艺的价值引领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