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艺苑撷英>正文

艺苑撷英|林琳:戏曲兴盛发展在于人才辈出

2024-11-26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林琳 收藏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搭建高规格、专业化、机制性的展示平台,由中宣部文艺局、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和相关全国文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艺苑撷英——2024年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演”于11月9日至12月2日在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剧院、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陆续展开,涵盖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五个艺术门类,共演出13场,重点推介戏曲净行、乐队主奏青年演员,民族弓弦乐青年演奏员,舞蹈新人,相声小品评书等青年曲艺演员,杂技魔术滑稽青年演员。为促进“做人的工作”与“引导文艺创作”相贯通,发挥文艺评论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继2022、2023年连续组织“艺苑撷英”专题评论之后,今年继续组织评论家观摩展演并撰写文章,以飨读者。

戏曲兴盛发展在于人才辈出

林琳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国家京剧院原副院长

“艺苑撷英——2024年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戏曲净行、乐队主奏)展演”于11月16日至19日在京举办。来自全国的27位青年人才集中展现了他们带给戏曲艺术的精彩,让人们更加完整地了解戏曲艺术发展规律,更加有效地实现戏曲艺术的有序传承。

众所周知,生、旦、净、丑是中国戏曲代表性的艺术行当,乐队文武场是中国戏曲根本性的艺术构成,此外还有很多的艺术内容共同彰显了戏曲作为综合艺术的艺术品格。但在戏曲发展进程中,行当艺术并不一定齐头并进,特别是生旦主角越来越独领风骚而导致其他行当艺术趋于边缘;乐队文武场从来隐藏幕后或乐池,特别是MIDI制作合成伴奏带越来越成为剧团标配而导致乐队现场演奏趋于势弱,诸如此类,都让戏曲艺术越来越难以展现其完整的艺术面貌,也越来越失去剧场应有的综合性、现场感和艺术化。近年来,“艺苑撷英”项目通过举办武丑和生旦行当展演,让观众看到更加丰富全面的戏曲经典艺术,倡导戏曲艺术在行当、表演、剧目、风格上的多样化。毫无疑问这对戏曲艺术有序传承、有效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昆曲《虎囊弹•山门》

此次戏曲净行、乐队主奏展演活动,涉及来自全国的25个剧院(校)团体,包括了京剧、昆曲、秦腔、晋剧、陇剧等5个剧种的净行剧目11部,广泛地展示了戏曲净行在文唱、武做、武打等方面的行当艺术。例如昆曲《虎囊弹•山门》中既有曲牌演唱,又有“十八罗汉”的功架身段,可谓唱做并重,载歌载舞;而陇剧《绝龙岭》集中了朝天蹬、肘棒子、劈叉、抢背、颠腿、抖须、叉腿、两张半下高、僵尸倒等各种技巧,在力量与平衡中突出陇剧花脸的艺术之美;秦腔《九江口•拦驾》则突出唱功,融入秦腔“红脸”的哭腔演唱,使净行粗犷豪放的功架与阴柔悱恻的声腔形成极具张力的反差之美;晋剧《钟馗嫁妹•行路》取法河北梆子的表演艺术,在高难度的表演中,注重场上钟馗与小鬼的整体调度和场面铺排,独具戏曲的民族审美风范。这些表演艺术让观众充分领略了“净”这个看似定型的形象类型,其实蕴含着戏曲全面的“四功五法”和丰富的文武表演技巧。

此次展演同时集中展示了16位来自10个戏曲剧种的琴师、笛师、鼓师,用主奏乐器和剧种乐队的演奏,体现了剧种音乐独特的艺术个性。特别是每个主奏演员同时还与剧种代表性艺术家合作,共同完成经典唱段的演绎。78岁的裘派花脸康万生为京胡主奏张欣助唱《铡美案》,梅花奖演员周雪峰为昆剧主笛施成吉助唱昆曲《长生殿•哭像》,梅花奖演员钱惠丽为司鼓主奏赵斌助唱越剧《甄嬛》“一场梦”等等。这些唱段、音乐的展示,让观众深刻地体会到隐藏在舞台视觉之后的戏曲乐队,是如何通过丝丝入扣的音乐表演,为演员的舞台艺术托举出独具剧种个性的艺术空间;同时,也正是这些幕后英雄如何通过他们极具专业化的技术技巧,让“戏以曲兴”的戏曲艺术规律推动戏曲艺术本体的坚守和创新。


京剧《铡美案》片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演的演员和主奏,平均年龄34岁,最小的演员只有19岁,还是戏曲学院的在校生。他们用扎实的技术功底和精准的艺术传承,让观众在为经典化的剧目、唱段和演奏深深折服之时,也为这些年轻从业者的艺术态度和表现状态所赞叹。年轻演员演出的经典剧目,每到技术肯綮处,或者特定的技法准确完成时,总是能够获得观众的叫好和掌声。如《虎囊弹》的“十八罗汉”功架,随着演员对于罗汉形象的一次次转接变化,叫好声和掌声便随之而来。而剧种乐队和主奏的演出,虽然只是展示音乐,配合伴奏唱腔,但是演奏者专注的神情表达和节奏控制所带来的身体表演性,同样获得观众共鸣。如中国评剧院的司鼓刘爱音为评剧《花为媒》“洞房”、《乾坤带》“绑子上殿”唱段伴奏,魅力令观众倾倒,现场即有“鼓师好帅气”的赞誉;秦腔司鼓张辣子领奏的秦腔《湖广锣开场》《鬼怨•杀生》片段,在戏迷狂热的叫好声中,出现了“真是好看啊”的赞叹声。从来依靠着听觉的音乐伴奏能够带来视觉美感,正是这些年轻的从业者用青春接续传统的艺术态度所致。从这个角度而言,此次展演的年轻后继人才让观众看到了中国戏曲生生不息、越传越美的艺术远景。 


评剧《花为媒》选段

作为在国家京剧院工作过的管理者,本人更为京剧净行人才的精彩表现感到欣慰。净行艺术同样荟萃了京剧在二百多年时间里广泛吸收的南北表演艺术精华,不但在与生、旦、丑等多元行当共同协作中,创造了以铜锤花脸为承载的剧目,突出唱、做表演;而且也在武戏等题材领域中,形成了以架子花脸、武花脸为承载的剧目,突出武打、功架等技术技巧;甚至在京剧发展进程中,兼容铜锤和架子艺术之长而有更加深入的花脸表演艺术,不但在古典剧目中文武兼善,而且在现代戏创作中也突显出人物刻画之功。京剧鼎盛时期的金少山、侯喜瑞、郝寿臣、裘盛戎、袁世海等艺术大家,及至当下知名的花脸艺术家孟广禄、杨赤、魏积军、王越等,用他们各自的创作不断彰显着京剧净行艺术的丰富多彩。而此次展演的京剧《打銮驾》《将相和》《野猪林》《竹林记》《火烧余洪》《通天犀》《铁笼山》,正集中了京剧各个时期经典作品,也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京剧净行艺术来源有别的艺术传统。

作为铜锤花脸的代表作,《打銮驾》是舞台上比较少演的传统包公戏,表现的是包公奉旨查案遇到阻拦,屡次退让不果后,最后打毁銮驾。北京京剧院的孟宪腾在这部戏中,通过包公从“躲”到“打”的动作变化,在唱腔中完成这个人物心理变化的逻辑,在惯常的包公形象中张扬了人物丰富的心理变化和性格气质。而《将相和》则是新中国京剧的代表,上海京剧院的董洪松通过“在金殿定官职是非难辨,想起了这件事好不愁烦”这个唱段,来凸显主人公廉颇的内心矛盾和心灵挣扎,声情并茂。作为架子花脸的代表作品《野猪林》,是脍炙人口的当代经典,剧中的鲁智深实际上已经不再是纯粹的传统做派,而极具现代戏曲所要求的人物性格化。国家京剧院的杨威延续了剧院由袁世海先生所奠定的表演范式,特别是在“菜园子”一折鲁智深与林冲(林冲由文武老生田磊饰演)的相遇,杨威用微妙的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展示鲁智深与林冲惺惺相惜的厚重友情,以及他为朋友的遭遇流露出的丰富神情,唱做表演均深入地贴合着人物特有的个性立场和性格逻辑。 

京剧《打銮驾》

而武花脸的几部作品更侧重技术技巧对于人物个性气质的表达。同样是下高动作,上海戏剧学院的《竹林记》中以剧中人余洪和刘金定的分别下高,来张扬争战态势的激烈,并用余洪的下高、翻打等技巧来展示这个人物的英雄气质;而湖北京剧院的《火烧余洪》则在主人公下高后,以翻扑结束来展示这个人物的狼狈失落。两部作品虽然题材一致,但是传承有别,两位青年演员刘沅潮和王礼亦用他们比较严谨的传承,展示了两种传统演法的特性。国家京剧院马敬帅演出的《通天犀》是净行的吃功戏,在大量的身段造型变化中,通过腿功、身段,在人物调度之间,在圈椅之上,极其繁复地展示了各种各样的高难动作,包括在椅子上右腿独立而出的绝活“三起三落”。贵州省京剧院马红光演出的《铁笼山》,素以红色三块瓦的脸谱、红衣配绿靠的服饰特点而著称,剧中同样以高难度的个人技巧和多人的档子排场,展现着京剧武戏粗犷不失精致、热烈不失细腻的表演风格。这些作品常演不衰正与剧中表演艺术的独具特色密切相关,而中青年净行演员用各自精准的技术展示和深入内心的艺术挖掘,让传统剧目演出了独属于他们的青春状态。

戏曲是专业度很高的艺术门类,俗语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青年艺术工作者用自己常年的技艺训练,让短暂的四场演出精彩不断,让戏曲艺术因为他们而张扬出独特的青春魅力。“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相信一代代的戏曲人才会让戏曲瑰宝更加美轮美奂。

文中视频来源于“学习强国”平台,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


签发:徐粤春

审核:王庭戡

责编:唐晓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艺苑撷英专栏页

艺苑撷英|赵倩:以青春力量推动中国曲艺传承创新

艺苑撷英|石羚:演经典 育英才

艺苑撷英|胡晓娇:青春舞动梦想,身体书写时代

艺苑撷英|陈伟科:在时代洪流中动情起舞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