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苗:青年戏曲人才培养之“三要”_艺苑撷英_家园艺见_中国评协_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搭建高规格、专业化、机制性的展示平台,由中宣部文艺局、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和相关全国文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艺苑撷英——2024年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演”于11月9日至12月2日在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剧院、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陆续展开,涵盖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五个艺术门类,共演出13场,重点推介戏曲净行、乐队主奏青年演员,民族弓弦乐青年演奏员,舞蹈新人,相声小品评书等青年曲艺演员,杂技魔术滑稽青年演员。为促进“做人的工作”与“引导文艺创作”相贯通,发挥文艺评论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继2022、2023年连续组织“艺苑撷英”专题评论之后,今年继续组织评论家观摩展演并撰写文章,以飨读者。
青年戏曲人才培养之“三要”
吴新苗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戏曲艺术》主编
11月16日至19日,“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戏曲净行、乐队主奏)展演”在京举办,为首都观众和广大网络戏迷奉献了一场民族艺术的视听盛宴。
“艺苑撷英”旨在面向全国选拔培养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参加展演的都是经过层层遴选的杰出代表。本届共有27位戏曲净行、乐队主奏获此殊荣,以四场演出呈现。观看演出后,一方面感受到戏曲人才培养之不易,对“艺苑撷英”系列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另一方面对青年戏曲人才培养有了一些观察和思考。
青年戏曲人才培养要注重均衡发展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一个剧团只有各行当人才齐全,所谓“四梁八柱”完备齐整,方能演出精彩好戏;一个剧种同样需要拥有各行当人才,方才具有发展活力。前两届展演的是武戏、丑戏青年演员,生、旦艺术青年演员,加上今年的净行,覆盖全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这种分行当展示,使同行当可以同台竞技,强化了“大练兵、大比武”的氛围,也启示院团、教育机构及相关行政部门,在戏曲人才培养时要注意各类人才的均衡发展。实事求是地说,很多剧种人才培养不容乐观,一些大剧种的小行当同样后继乏人。
在戏曲这“一颗菜”中,不仅有生旦净丑,还包括表演之外的其他专业人员。本届展演一个最大亮点,就是让乐队主奏从幕后走向台前,强调了音乐人才培养对于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重要性。
“戏以曲兴,曲以戏传”,“曲”在外延上既指文体意义上的文学曲辞,也指音乐意义上的声腔曲调,是戏曲艺术中最为鲜明突出的构成要素,传统中甚至将戏曲之学称为“曲学”。古代演剧,乐队与表演者都居于舞台正中位置,不过是在表演者身后而已;或者设置在舞台侧面,但仍然可以被观众见到。后来受到西方戏剧的影响,现代剧场中才将乐队放置到舞台下方的乐池,即使保留在舞台侧面的位置,也很难看到乐队全貌,甚或挂上帷幔刻意遮盖。乐队从台前走向了幕后,这或许是为了净化舞台,维护表演艺术空间的完整性,但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戏曲音乐的作用。
秦腔《鬼怨·杀生》片段
看了展演中秦腔《鬼怨·杀生》伴奏,哪怕是一位对戏曲艺术不够了解的普通观众,也能感受到伴奏对于戏曲表演的重要意义。舞台上演出这样的情节内容:刺客追杀裴瑞卿,一个凶狠且步步紧逼,一个害怕而仓皇失措,由于李慧娘鬼魂暗中保护,终于有惊无险,刺客最后发现“有鬼”,铩羽而归。演员几乎没有唱词,完全是靠着身段动作来进行叙事,由打击乐构成的音乐伴奏不仅使得演员表演有了强烈的节奏感和秩序感,好像筋骨之于血肉一样撑起整个剧情,更是烘托了刺激惊险又滑稽幽默的戏剧氛围。
为了让乐队主奏被“看见”,主办方在节目编排上作了精心设计,既有演奏者与助演嘉宾联袂演出,也有主奏的个人表演。当京胡《夜深沉》旋律响起时,随着琴声,似乎看到虞姬舞剑的经典场面;昆笛主奏吹出《长生殿·哭像》中的曲调,让人感到无尽的悲怆凄凉,而在《牡丹亭·寻梦》中又充满了清丽缠绵的情思,这都体现出戏曲主奏乐器在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塑造上丰富的表现力。很多剧种都有独有的乐器,但鼓是所有乐队所共有的。司鼓者在乐队中居于重要地位,是灵魂和统帅。展演中安排了京剧、评剧、秦腔、越剧、湖南花鼓戏司鼓主奏表演,从中看到他们不仅起到乐队指挥的作用,还要时刻关注台上的表演,随着演员的一腔一调、举手抬足而变化鼓点,引入引出其他乐器,使整个乐队的伴奏与剧情的推进、演员的表演丝丝入扣,浑然一体。不需要多么敏锐,人们看到了乐队,也看到了戏曲舞台艺术最为核心的特点,认识到包括表演、音乐在内各行当、各专业人才培养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青年戏曲人才培养要坚持经典传承
传承经典,既是青年演员的历史责任,也是其锻造成才的必经之路。戏曲艺术在发展过程中,艺人们世代打磨形成了很多经典剧目、曲目,这不仅是宝贵的艺术遗产,也因其蕴含着深厚的艺术精髓和丰富的艺术技巧,理应成为后来者学习本行当、本专业艺术的最佳范本。无论是从“替祖师爷传道”还是从青年演员自身成长角度来看,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学习和传承经典。本次展演中这些出类拔萃的青年艺术人才,对传统经典葆有正确的态度,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果。
京剧《铁笼山》
净行青年演员所展示的,如昆曲《虎囊弹·山门》、京剧《铁笼山》《竹林计》《将相和》《野猪林·菜园子》《打銮驾》《通天犀》《火烧余洪》、陇剧《绝龙岭》、秦腔《九江口·拦驾》、晋剧《钟馗嫁妹·行路》,都是各剧种传统经典剧目。有些剧目以唱工为主,讲究演员阔口大嗓的震撼力和穿透力,同时需要演员根据人物个性,表达出具体情境下的人物情感。《野猪林》中的鲁智深豪迈潇洒,《九江口》中的张定边则忠悫恳切,两位青年演员唱做皆佳,且很好地诠释了表演中行当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净行的做工繁难且多程式化动作,如本次展演中的《铁笼山》姜维起霸,表演者马红光师承张幼麟、马名群等京剧名家,顶盔、贯甲、罩袍、束带等表演一招一式皆有准绳,神情严肃,威风凛凛,准确表现出大将在战争发动之际严阵以待、自我激励的精神面貌。只有长期训练有素加上潜心体悟方能在舞台上有这样的呈现。
净行要嗓音浑厚宽阔,身材气度粗豪,还因其做工繁难,有很多技术性动作,需要允文允武、各方合格才算可造之才,所以行内流传“千生万旦,一净难求”的谚语。昆曲演员曹志威,以鲁智深醉后乘兴戏学十八罗汉的精彩表演赢得了观众长久的掌声。在长达八九分钟的时间里,他仅用右脚着地,通过转眼、卷腹、合掌、搬腿等动作,摆出十八罗汉的造型,显示出非凡的身体控制力。马敬帅扮演“青面虎”,利用椅子做出“盘椅”“滚椅”“勾椅”“跨椅”“窜椅”各种动作、摆出“铁板桥”等各式造型,动作幅度大,造型夸张,表情诙谐,这些技术动作好玩好看,但也很好塑造了青面虎粗豪而又风趣的性格特征,观之兴味盎然。令人惊喜的,还有年方19岁的上海戏剧学院学生刘沅潮,其所演《竹林计》余洪,翻、扑、摔及耍刀等动作流畅娴熟,身段边式美观,给人行云流水之感;与同校学生汪钊宇打斗时,迅疾勇猛、严丝合缝,显示出两人过硬的把子功。通过经典的学习传承,青年演员掌握了本行当唱念做打、四功五法的艺术规范和方法技巧,为日后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京剧《竹林记》
乐队主奏也同样毫无例外地选择本剧种经典曲目,展示经典传承的成果。在独奏环节,大部分则选择演奏一个新创曲目,以表明在传承、创新上双向发力。很多优秀的主奏就是通过这条道路走向成熟,成为新编戏的主创主奏人员。粤剧高胡主奏梁妙翠就曾担任《红头巾》《张九龄》等新编戏的乐队领奏、音乐唱腔设计,并多次荣获广东省戏剧演艺大赛器乐比赛金奖。
青年戏曲人才培养要立足剧种本位
中国戏曲艺术形态上的多元丰富性,在世界戏剧艺术之林中绝无仅有。在“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艺术门类下,包含着因为历史、民族、地域、语言、音乐诸原因而形成的数百个剧种。每个剧种不仅是一种戏曲艺术形式,也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具有艺术与非遗文化的双重价值和意义。此次展演虽然涉及到的剧种不多,但已足够体现出戏曲艺术的特征,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音乐是剧种的重要标识之一。以乐队主奏展演来看,同样是胡琴,京剧之京胡、蒲剧之板胡、吕剧之坠琴、粤剧之高胡、赣剧之赣胡、评剧之板胡,其形制、音色各有特点,演奏技法随之不同,形成了各自的音乐个性。京胡刚柔相济,张欣演奏的《夜深沉》将京胡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板胡热烈奔放,听着《秦腔牌子曲》,就能感受到为啥秦腔要“吼”;坠琴清脆豪爽,《夸山东》的曲风一如山东的风土民情。同样是鼓,各剧种的鼓乐也不尽相同。邓瑞在湖南戏曲曲牌《九腔》表演中,通过不同鼓点手法运用,充分展现出这一来自民间曲调的戏曲曲牌中浓厚的湖南地区文化特色,人们不仅能在湘剧《薛刚反唐》等剧中感受到其堂堂之阵、正正之旗的严整激昂,在热闹诙谐的花鼓戏中也能听到它的韵律,堪称湖南戏曲音乐中的代表作。
湖南戏曲曲牌《九腔》
戏曲艺术多元丰富性当然值得维护,也需要好好维护,其关键是戏曲从业者要有坚定的剧种本位观念。地方剧种过于盲目地向京昆等大剧种模仿学习,外行导演对剧种表演艺术的忽视和割裂,新创剧目音乐的过于标新立异,都会带来剧种同质化、泛化、变异等问题,从而消解戏曲这一特性。当然,这不是说剧种必须固步自封,不能交流融合,不能创新发展。展演中的陇剧《绝龙岭》、晋剧《钟馗嫁妹》都非本剧种自创剧目,分别吸收了秦腔、豫剧、昆曲、京剧等同名剧目的艺术精华,但《绝龙岭》的嘛簧腔使得其有了浓厚的剧种特色,《钟馗嫁妹》表演上更是充满晋腔晋韵,从而成为本剧种的经典,这就是坚持剧种本位立场上守正创新的典范。青年演员是戏曲艺术传承的接受者,也是未来的传授者,决定了戏曲艺术发展的方向,他们是否站在剧种本位立场,决定了剧种艺术的前途,更是关系到如此多元丰富的戏曲文化是否得以维系和保存的关键因素,不能不予以高度重视。
文中视频来源于“学习强国”平台,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
签发:徐粤春
审核:王庭戡
责编:唐晓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