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搭建高规格、专业化、机制性的展示平台,由中宣部文艺局、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和相关全国文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艺苑撷英——2024年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演”于11月9日至12月2日在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剧院、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陆续展开,涵盖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五个艺术门类,共演出13场,重点推介戏曲净行、乐队主奏青年演员,民族弓弦乐青年演奏员,舞蹈新人,相声小品评书等青年曲艺演员,杂技魔术滑稽青年演员。为促进“做人的工作”与“引导文艺创作”相贯通,发挥文艺评论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继2022、2023年连续组织“艺苑撷英”专题评论之后,今年继续组织评论家观摩展演并撰写文章,以飨读者。
但识琴中趣 何劳弦上声
高拂晓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央音乐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寒冬12月,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却温暖如春,两场“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中国民族弓弦乐)展演”,为我们带来了一首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秀作品,如沐春风;15位青年才俊用精湛的技艺、充沛的情感,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我国民族弓弦乐艺术领域人才培养和发展的丰硕成果。此次展演聚焦胡琴艺术,二胡、板胡、高胡,以及来自少数民族的四胡、艾捷克和马头琴,以浓郁且根植于民族民间的文化声音和形象,融入国际化的交响乐队——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中,在传统韵味与现代精神,民族情感与世界水准之间,奏出了时代的强音。聆听两天的音乐会,我不仅享受着听觉的饕餮盛宴,而且被音乐家从心底流淌的乐思所深深打动,更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的勃勃生机而激动不已。
动人的抒情性及其艺术化呈现
二胡与乐队《第五二胡狂想曲——赞歌》(节选)作曲:王建民 演奏:高白
民族弓弦作为拉弦乐器,尤其适合于表现长线条的抒情,两天的演奏曲目,首先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作品中唯美的旋律发展和演奏家深情动人的演绎。一支优美的旋律总是能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在我们的脑海中久久回荡,这也正是民族音乐最能体现亲民性的一点。被两次演奏到的王建民《第五二胡狂想曲》是献给祖国70岁生日的委约作品,也是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指定曲目,此次展演由当年获奖的现任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高白和北京民族乐团的二胡演奏家黄晓晴带来了两个版本。虽然狂想曲作为一种西方器乐体裁在炫技性技巧的运用上可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在民族器乐的创造中,源自蒙古族民歌的那种自然淳朴的抒情性依然得到了极大的强调,并成为感动人的精髓。高白的演奏并没有刻意强调炫技性,而是在舞蹈性的乐队背景中,展开了悠长的牧歌主题,深沉的呼吸和右手大幅度舒展的运弓,使演奏沉稳而大气,极好地体现了辽阔与宽广的音乐气质;更打动人的是她对赞歌主题的刻画,技术过硬,节奏张弛到位,荡气回肠,是凝聚了内心情感力量的艺术表达。黄晓晴则采用了站立演奏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更稳健的身体与手的控制,她依然从牧歌主题展开,但她强调了旋律中的蒙古族舞蹈的韵味,在一些滑音的处理上,特别是在马步主题中结合身体姿态的运动,体现了音乐与舞蹈完美结合的蒙古族歌舞独特风格。
板胡协奏曲《狮子楼》(节选) 作曲:胡廷江演奏:晏璐婷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教师马可演奏的《巾帼》也采用了站立的方式,在乐队雄壮的气势渲染中,二胡的大段抒情性段落不仅陈述了“巾帼”柔情似水的一面,同时也奏出了坚毅和果敢的性格,抒情性被突如其来的戏剧性包围,“巾帼”主题在乐队和二胡独奏的相互融合中塑造出丰富、立体而更加多面的人物形象。来自星海音乐学院的余乐夫集创作与演奏于一身,创作的高胡与乐队《踏雨心晴》以鲜明的高胡主题开场,融粤剧唱腔和广东民间音乐素材于抒情性旋律中,与乐队的对话体现了京胡的俏皮、诙谐,独具地方风味。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板胡演奏家晏璐婷演奏的《狮子楼》取材于《水浒传》中的剧情,板胡以其浓郁的山东音乐特色,极强与极弱的大幅度力度变化,再加上乐队在艺术化处理方面采用变化音装饰、音块的叠加附和,以及打击乐的情绪烘托等方式,特别是板胡与乐队之间的紧拉慢唱,体现出带有强烈戏剧性的抒情,进一步加强了抒情性的情感深度。
生活情趣与历史叙事交织的画面感
艺术来源于生活,无论是那一支支抒情的旋律,还是一阵阵律动的节奏,都是生活的体验。虽然舞台表演是高度艺术化的,但当每首作品的音乐响起,都立刻唤起人们对现实生活种种画面的联想。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胡瑜演奏的板胡与乐队《乱弹琴声》选自王丹红的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山西印象》第五章,胡瑜的演奏极富有生活情趣。在慢板中,他奏出了山西地方风格中润腔的语言感,在断与连的弓法、虚与实的力度,以及轻与重的节奏处理中细腻而深情,如泣如诉;在快板中,他奏出了诙谐幽默的二人台音乐元素,俏皮而有韵律,展现了山西人民的闲适与质朴,结合多样化的类似戏曲板腔变化的节拍,使音乐画面丰富而生动。《阿曼尼莎》作为一首经典的二胡协奏曲,在此次展演中同样被上演了两次。作为杰出诗人和音乐家的阿曼尼莎与“十二木卡姆”这种民间音乐的密切关联,更使该部作品具有了史诗性的内涵。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教师王啸以一袭白裙出场,立刻让人想起了新疆喀什那座圣洁的阿曼尼莎奇女子雕像。她从纤柔的散序引子开始,二胡在三个特性音构成的下行动机的引导下,自由驰骋在极高和极低的音区之间,她突出了二胡模仿萨塔尔琴游移不定的滑音和颤音,凸显了浓郁的民族特色。之后,音乐在一个个歌咏与舞蹈的交替性场景中展开历史故事的叙述。用歌舞叙事本身就是“十二木卡姆”这种大型体裁的特点,歌舞作为新疆人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品”,也充满了情趣。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陆轶文同样生动地阐释了其中不同歌舞风格的韵味,她以精湛的演奏技术,特别是无懈可击的快弓,更强调了维吾尔木卡姆中麦西来甫的热闹与欢腾,载歌载舞的气氛,她采用了更快的速度将音乐推向高潮。
二胡协奏曲《阿曼尼莎》(节选)作曲:王丹红 演奏:陆轶文
中央民族乐团的二胡演奏家李超带来的《楚颂》以著名的“霸王别姬”故事为创作蓝本,在乐队打击乐揭开古代神秘面纱之后,二胡奏出了凄婉悲凉的英雄主题和唯美的爱情主题,交响乐团用音响渲染了厚重的历史感,也象征了军队的雄壮,一幅幅历史画卷在独奏乐器与乐队的配合中形象地展开。最精彩的是在即兴式快速华彩乐段中,演奏家以娴熟的快速换弦、大把位跳进和不规则重音发力等技术游刃有余地驾驭了作品宏大的历史题材和深刻的戏剧性。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教师赵元春的《太阳祭》是作曲家张朝以《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夸父追日”为题材而创作,但音乐元素却是来自贴近人民生活的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大量变调色彩音的运用及大鼓舞的乐队烘托)。演奏家对二胡技法上所体现的各种滑音技术有很好的把握,加之大幅度的音区跳进,使得即使是极慢的自由抒情也很富有张力,悲而不泣。每个段落性格鲜明,“唤日”“祭日”“别日”“逐日”的画面非常清晰地展现出来。对大自然的敬仰象征着对生命的热爱,从原始的信念中隐喻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弦外之音通过二胡与乐队的宏大音响体现出来,传递出极强的精神力量。
二胡协奏曲《楚颂》(节选)作曲:李博禅 演奏:李超
民族自信中焕发青春的光彩
此次展演的胡琴音乐一改中国传统乐器表现力相对单一的旧有观念,在与乐队的合作中,不仅能与乐队相得益彰,而且能独树一帜,突显自身独特而丰富的魅力,特别是几位少数民族演奏家带来的不同弓弦乐器的作品个个使人眼前一亮,从民族服饰到音色表现,都独具特色,整个交响乐团则成为了“绿叶”陪衬。新疆艺术剧院的艾捷克演奏家穆塔力甫·麦麦提演奏的《亚茹》是以维吾尔传统民间歌曲为原型改编而来,利用艾捷克乐器特有的滑音音色使民歌中的歌唱性体现出特有的韵味,加之以琴弦和箱体的转动与弓子在不同角度的调节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进一步丰富了声音的表现力;《新疆之春》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提琴独奏曲,由马耀先、李中汉创作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一直流传至今。然而用艾捷克的高音音色,以及跳弓、拨弦、揉弦等技巧所产生的声音效果,使它更具有了民族风格,闪耀出新的风采。值得一提的是,新疆手鼓作为主要伴奏乐器,以及整个交响乐队的伴随,都衬托了独奏艾捷克的“领导”地位。
艾捷克与乐队《亚茹》 改编:努斯来提·瓦吉丁 演奏:穆塔力甫·麦麦提
内蒙古艺术学院的四胡演奏家苏雅以一曲音色清脆的《骏马蹄音》为音乐会带来别样风情,四胡因其双弦并置,演奏上比二胡更难以控制,苏雅作为为数不多的四胡演奏的佼佼者,快速跑动技术干净利落,慢速抒情段落韵味十足,整个演奏以突出骏马奔驰的场面为主,充满动感和催人奋进的活力。
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节选) 作曲:辛沪光演奏:苏尔格
内蒙古艺术剧院民族乐团的演奏家苏尔格带来的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与四胡的演奏有异曲同工之妙,但马头琴浑厚的音色使它的抒情更多了几分历史的厚重。《草原音诗》从长调民歌中吸收的自由散板开始逐渐展开主题,演奏者悠长的气息,苍劲的拉弦很好地体现了蒙古族民歌的内在特点,在与乐队的配合中,时而进退适度,时而互相衬托,时而引领全局,情绪变化丰富。马头琴与四胡一样,在演奏技术上有许多很难把控的音准和音色问题,再加上双音、和弦等多种元素的运用更是对传统演奏技术提出新挑战,但演奏家非常优秀地驾驭了诸多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在艺术追求中不懈努力的精神,这与音乐中那种积极向上的性格极为一致,可以说他们正是新时代文艺青年的典范。
二胡与乐队《第六二胡狂想曲》(节选) 作曲:王建民演奏:孙凰
中央音乐学院二胡教授孙凰和青年教师章海玥带来了这次展演上第三个被两次演奏的曲目《第六二胡狂想曲》,这是作曲家王建民为第十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委约创作的作品,可谓新鲜出炉,但短短一年里已被多次演奏。这首作品采用了诸多藏族音乐的元素,比如像《翻身农奴把歌唱》《逛新城》这样的大家非常熟悉的民歌曲调,以及藏族舞蹈的跺脚节奏等,在器乐中同样展现了丰富的表现力。两位优秀演奏家的演绎在保留了创作题材积极向上的时代风貌的同时,又依据自身特点对其进行了截然不同的艺术处理。由于时间原因,作品是以节选方式呈现,孙凰选择了前面部分大段落连续的歌唱性音乐,为之后的情绪发展进行了较长时间的铺垫,她以自己最擅长的“全包裹式”揉弦,饱满圆润的音色,把赞美的诗篇发挥到了极致,在推向高潮的过程中,她放弃了炫技性的连接,依靠乐队的音响烘托,从而在长线条的结构布局上保持了律动中依旧绵长的抒情性。章海玥则采用了更偏套曲化的情绪转化,用多次对比性的段落层层递进式地推向高潮,在过渡段落中她突出了二胡华彩的炫技性,并用更快的推进速度体现了更具青春活力的激烈的情感。
二胡与乐队《第六二胡狂想曲》(节选)作曲:王建民 演奏:章海玥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这些耀眼的艺术家们的精彩表现,凝聚着我国在民族器乐人才培养中“十年磨一剑的”的心血与汗水。两天两场展演音乐会,无论是演奏家的出处,还是作品中所采用的民族民间元素,都异常丰富和多元。由此可见,创作与表演相互促进,优秀作品和优秀演奏家共同昭示着民族音乐发展光辉灿烂的明天。人才培养的成果,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李超、胡瑜、王啸、穆塔力甫·麦麦提、黄晓晴、余乐夫、章海玥7位获“2024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荣誉称号者合影
赵元春、苏雅、苏尔格、高白、马可、晏璐婷、陆轶文、孙凰8位获“2024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荣誉称号者合影
*文中视频来源于“学习强国”平台,组图来源于“中国文艺网”微信公号。
签发:徐粤春
审核:王庭戡
责编:温天纵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