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物古籍活起来_文艺观察_政策理论_艺评现场_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古籍宣传推广力度,多渠道、多媒介、立体化做好古籍大众化传播”“加强古籍题材音视频节目制作推介,提供优质融媒体服务”,为做好古籍普及传播,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政策指引。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2021年爆火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该节目聚焦中华典籍精髓,邀请戏剧、影视、曲艺等舞台艺术演员在“历史空间”中演绎人物和故事,并与“现实空间”的主持人进行跨时空互动,成功将古典美学元素与现代电视艺术相融合,生动地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及古代典籍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深刻影响。节目一经播出就“圈粉无数”,特别是深受广大青少年欢迎,网络视频播放量迅速破亿。《典籍里的中国》艺术总监、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田沁鑫在谈到节目创作时坦言,就是为了“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今天发挥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为新时代繁荣文艺创作、推出文艺精品提供了指引和遵循。文艺界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通过激活古籍文物中的文化内涵、美学精神和生动故事,用文艺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推出一批文艺精品。2022年央视春晚舞蹈诗《只此青绿》取材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通过诗性的舞蹈语言融合现代灯光舞美技术,描绘出一幅新时代的灵动唯美画卷,激活了古籍文物中的山河秀美、文化繁盛、团结和谐的形象,瞬时“破圈”,赢得亿万观众点赞。《中华诗词大会》《故事里的中国》《但是还有书籍》《穿越时空的古籍》《我在故宫修文物》《古书复活记》《经典咏流传》等,遵从时代规律和特点,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运用新理念新媒体新技术,集成融合创造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了既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艺精品,为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由此可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物古籍活起来、会说话,文艺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也是颇为有效的方式载体。近年来,中国文联及所属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比如,“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实施五年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国口头文学遗产进行保护存录,保护范围涵盖了新中国成立前至今的民间文学手抄本、油印本、铅印本,预计成果将形成40亿字存储规模的数据库,同时通过出版图书、制作动漫文艺作品等方式致力于数据库成果转化,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永恒记忆。冯骥才在谈及这个浩大工程时表示,“70年来,中国民协调动数十万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加入全国民间文学抢救与普查队伍中。今天,我们就是要给古代文明安一个现代的家。这个家必须是:严格的学术分类,科学的程序编排,完善和方便的检索方式,以利于切确的保存,并有利于传播、使用与弘扬”。历史和实践证明,唯有善于组织各方面文艺人才、凝聚各类专业专家资源,统筹协调、联合攻关,才能推动如此艰巨的文艺创作工程落地建成。这启示我们,文联系统要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在弘扬中华文化、创作文艺精品力作方面潜力巨大、大有可为,而且也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为文艺界的人民团体,中国文联及所属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应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职能,转变思路思维、健全组织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延伸服务手臂、扩大工作覆盖面,统筹整合人才资源、专家资源、信息资源、平台资源,不断提高创作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最大限度最大范围最大可能地把广大文艺工作者团结凝聚起来,推出更多更好的时代需要、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文艺佳作力作。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