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我与中国评协>正文

温暖之光照亮跋涉之路(李昌菊)

2024-05-07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李昌菊 收藏

【开栏语】

2024年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十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展现十年来文艺评论事业和文艺评论工作发展历程和取得成就,展现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新气象新作为,中国评协于2024年2月2日启动“我与中国评协”主题征稿活动(点击查看),得到积极响应。一行行文字,记录个人与协会的点滴过往;一帧帧照片,定格文艺评论征程上的奋斗身影;一段段视频,抒发文艺评论工作者的赤子情怀。中国文艺评论网于即日起开设“我与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十周年主题征稿专栏,选发来稿作品,以飨广大读者。


温暖之光照亮跋涉之路


李昌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那一天,空气蕴含着不一般的热情。2014年5月30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40度的高温,助燃这历史性的一刻,仿佛注定这是一个自带温度的协会。蒸腾的外界热浪、奔涌的内心热望、热烈的会场气氛,合相为与会者充满热度的体感经验与心灵记忆。

一座崭新的精神里程碑拔地而起,它超越了过往时空的文化想象力,以创构广阔格局的时代魄力,开启文艺评论的全新起点。古往今来,文艺评论家并不是当下才出场,但集结为坚实强劲的文化主体力量却始于此刻。从此,有了一个好大的温暖的家,独行的、游散的、陌生的我们,在更清晰的路向下相聚相识,结伴而行。振奋与欣喜自不待言,一起来参与和见证这铭刻历史的庄重一刻吧!家召唤着你们!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揭牌仪式

为了办好这场盛会,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已做好充分周到的安排。幸运的是,我校艺术设计学院30名研究生和学校礼仪队的13位姑娘作为志愿者参与了成立大会的全过程,他(她)们为大会的顺利召开,仪式的完美呈现,专家的舒心参会,流程的丝滑衔接,奉献了至诚的心意与青春的美质。在理研室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写给学院和校团委的感谢信中,表扬同学们“用心竭力、周到细致”,夸赞礼仪姑娘“落落大方、仪态优美”,作为这支43位志愿者小分队的组织者,我为同学们能参与规模大、规格高的成立大会感到幸运,为大家的出色表现感到高兴,为他们给参会专家带来亲人般的温暖接待而欣慰。

李昌菊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大会上与礼仪队合影

有了温暖的精神之家,心的归宿感爆棚。2013年,受中国美术家协会推荐,我参加了第七届全国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研班,后来又有幸参加了第八届高研班,2015年第一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2016年全国优秀文艺评论人才培养项目,以及2021年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还参与了“骨二苏”“骨三哈”的回炉学习,其间跨度近十年,是我自博士毕业后历时最久的关于文艺评论的持续学习与提升。系列学习不仅使我深化了对“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化”“中华美学精神”“当代文化思潮与艺术表达”“中国传统艺术境界与现代性转换”“百年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等文艺理论主题的理解,深切领会了在大国文化复兴时期,如何基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开创中国特色的文艺发展之路,同时也近距离感受到学术前辈如童庆炳、仲呈祥、王一川、高建平、冯双白、彭锋、龙平平、廖奔、傅庚辰等名家的治学风范,还结识了来自不同艺术评论领域的道友,大家砥砺前行,结下了珍贵的友谊。

第一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学员参观位于昆明的西南联大旧址

学思并重,艺道日新。随着中评协的成立,一个巨大的学术主体清晰浮现,关于文艺评论的本体研究与学科建设,宛若待展开的学术新大陆引人入胜。中评协的温暖培育,促发我们深入文艺评论之理趣,进而引发热爱驱动。于我而言,美术评论的前世今生、中外差异、评论文体、评论方法、评论名篇、评论大家、评论现象,评论的阐释空间与限度,评论的专业性与诗性,评论的个性与风格,评论的历史与美学维度,无不吸引人一探究竟。基于对文艺评论的强烈兴趣,我开始了美术评论的学理追踪、学术研究与实践。十年来,我尝试从评论历史、评论家个体、评论本体、评论实践等多个维度解锁美术评论的奥妙。

在美术评论历史方面,我开始通过科研项目“中国现当代美术批评研究(1918-2018)”梳理20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美术批评的脉络,以解析其现代性路径,先后发表了《本土美术批评的现代转型与当代价值》《信而有征 十年立言——新时代美术理论与批评》等文章。优秀的评论家个体对文艺评论建设功不可没,甚至引领一个时代。2020年,我幸运地参加了王一川、周由强老师主编的《中国当代文艺评论家评传丛书》写作,负责著名文艺评论大家王朝闻卷,其评论贯通所有艺术门类,四年里,我游弋在王朝闻先生一千多万字的浩瀚文艺理论、评论、美学著述里,深刻领会到其强调的“文艺评论也是一种创造,需要有自己的个性”,发表了《宏阔融通 延展文脉 ——王朝闻文艺评论特色初探》《探寻艺道 服务人民—王朝闻的文艺理论探析》等文,完成了17万字的文本写作。

一篇优质的评论,能以思想光华与粲然文采令人沉醉。如何写好评论?如何在继承基础上创新?当代美术评论生态如何?围绕关于评论本体的思索与探查,我写作了《艺术批评的立场反思与文体探讨》《本土美术批评古今之变与承继》《当下美术批评异象之忧思》等文章。此外,作为“行动的美学”,文艺评论需要活跃在创作的现场。十年来,我一直关注全国青年美展、国画、油画展览与艺术家新近创作,在《中国文艺评论》《美术》《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艺术报》发表了《从第五届青年美展看创作的趋向与缺失》等系列文章。不觉间,文艺评论成了我最大的学术志趣,正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激励、引导,帮我在中国现代美术史、美术现象研究之外开辟了一个广阔有趣的研究领域,延展出全新的学术版图。

与许多同行者一样,十年的学术成长离不开中评协的温暖帮扶。2015年,《中国油画本土化百年(1900-2000)》入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首批“中国文艺评论青年文库资助计划”,2017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没有中评协的支持,这一国家艺术学基金成果不知何时面世。除此,我曾因美术评论写作获得2014年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文章类二等奖,“啄木鸟杯”2016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优秀文艺评论文章,以及2017年“历史与现状”首届青年艺术理论成果优秀论文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还参加过中国文联2015、2016年《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文艺评论美术部分的写作。

转眼十年。我依然行进在文艺评论的路上。东山魁夷在《一条路》中说,路有两种:回顾已经走过来的路,展望今后将走的路。如果说刘勰的《文心雕龙》,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勃兰兑斯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构成了一个个耀眼的路标,那么,十年来,中评协犹如温暖的辉光,一直陪伴我们左右,照亮我们跋涉的路途。未来,我们将在中评协的暖光中行至更远。想到这里,一股暖意升上心头……


签发:袁正领

审核:王庭戡

编辑:温天纵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我与中国评协专题页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十周年”征稿启事

一个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大家庭(胡建礼)

我、“啄木鸟”与“小剧场”戏剧(胡晓军)

没想到和想到(王一川)

不负韶光再奋蹄(周思明)

走好基层文艺评论之路(李向明)

与你相识,缘来不晚(吴洪彬)

十年笔耕不寻常(周纪鸿)

那年、那事、那些人——我与中国评协同成长(沈勇)

基层文艺评论大有可为(马忠)

十年里我们一起追过的评协(李晶)

圆梦回家 启程出发(常耀宗)

生命不息 艺评不止(范良伟)

缘起入会时(孙晓东)

十年文心相随——我与中国评协的这十年(杨荣昌)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