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网络文艺>网络文艺评论>正文

网播剧的精品化和走出去

2019-09-24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舒敏 李玥 收藏

  回顾刚刚结束的暑期档,《长安十二时辰》《九州缥缈录》《陈情令》《宸汐缘》等剧登陆几大主流视频网站,掀起一场网络流量争夺战。伴随几部剧的各方角力,网播剧市场呈现一片热闹繁荣的景象,网播剧产业化、精品化发展之态也愈加清晰。综合来看,工业化和市场化的探索让网播剧的画面越来越好看、服装道具越来越精美,而趋向展现文化内涵和民族自信的故事、精巧严缜的叙事线索和饱满真实的人物塑造等内容层面,也有了越来越不俗的展现。

 

  1、影视工业化趋势下网播剧的“正剧风范”

  资本大潮涌入网播剧市场不过三五年的时间,尤其在近两年常有动辄投资上亿的网播剧推出,如《老九门》《如懿传》等。台网平台博弈愈演愈烈的同时,网播剧工业化的话题也被不断提起,曾经在网络环境中野蛮生长而艺术水准欠奉的网播剧逐渐在影像呈现、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环节显露出高水准的“正剧风范”。事实上,探讨影视行业“工业化”,需考虑多个环节的联动,首要条件是先进的技术,其次是逻辑严密的专业化分工,最后还要有使技术和人工达成高度协作的合理制度体系。

  首先,以投资高达6亿元的网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为例,在庞大的投入下,尽管是半架空题材,但在最终的作品文本中难能可贵地实现了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和谐统一,表现出极高的审美追求。剧中电影化处理的镜头和服化道,帧帧精美的制作水准,精雕细琢、环环相扣的叙事逻辑,紧扣剧情和人物心理变化的音乐处理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影视工业化的探索。导演曹盾在采访中介绍:“剧组2017年11月开机,耗时7个月拍摄,耗资5000万建了70多亩地搭建出的‘长安’城。”如此配置才成功复原出大受称赞、高度精准还原的“大唐风貌”,带领受众快速进入历史氛围的故事中。可以说,工业化给创作者更开阔和自由的创作空间,不论是视听技术还是叙事手法,都在革新的审美体系中提升到更精良的档次。

  其次,影视是团队的艺术,所谓术业有专攻,各部门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尤为重要。以《九州缥缈录》为例,剧组有3000多人,特效团队30多个,特效镜头有14076个,服装一万套以上,拍摄280多天,前后项目经历近四年,庞大的人员配置和细致的分工必须依靠科学系统的分工管理;《长安十二时辰》的片尾字幕时长将近四分钟,在目前的网播剧集中实属少见,其中,“古建筑复原、雕塑、礼仪指导、盔甲设计制作、服装纹样、钩织”等职务都有详密的团队人员名单,同样是上千人的剧组配置,繁中出彩,乱中有序,足见精益求精的制作班底功力,科学、合理的专业化分工管理制度起到关键作用。由此才能在剧集播出后引发观众群体的“考据热”,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深入讨论,使以往古装剧的符号标签被具象化、真实化、精准化地还原,充分满足观众对于真实历史图景的探索心理,成功地消解了古装剧场景与观众之间因过度失实而引起的心理距离。

  最后,网络文艺的特性包括互动性、娱乐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尊重网络平台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特性,更有利于加深受众对网播剧的接纳程度,完成接收者与内容生产的良性转换和互动机制,有效完善网播剧精品化和工业化道路。例如,合理善用“流量明星”,一方面,改变观众谈“流量”便嗤之以鼻的传统印象,变“流量明星”为实力派,真正实现“引流”;另一方面,在宣发环节实现双赢,事实上《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易烊千玺,《九州缥缈录》中的刘昊然,《陈情令》中的肖战、王一博等所谓的“流量小生”,确实为自己主演的剧集带来了明显的流量热度,其本身的演技经过磨砺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开始受到观众的认可。再如,善用网络平台的数字化媒介手段,为网络受众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或降低观看门槛、提升视觉体验,或强化互动参与感,或激发网络用户黏性。架空玄幻历史网播剧《九州缥缈录》播出时在列表最前面增加了一期彩蛋,即由主演刘昊然和编剧江南一边同看第一集剧集介绍剧情背景、一边聊拍摄的台前幕后故事,意欲为观众顺利进入此部历史架空剧做铺垫;《长安十二时辰》在视频页面插入帮助观众理解的典故注解、道具服饰解析等;网播剧《古董局中局》则尝试推出了互动剧形式的迷你剧《古董局中局之佛头起源》,让观众亲自体验推理剧情等;《陈情令》则选择随着网络播放和评论的热度随时调整播放进度,通过“会员超前点播”“全集付费”等方式推进剧集,更改原播出计划,提前播出大结局,以此吸引更多的播放量和话题热度,符合网络剧相对自如的播放特性。

  当然,此处应该强调的是,一味打着“工业化”旗号却被诟病的网播剧也不在少数,不过坚持创作精品内容,然后才能讨论产出效果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才是硬道理。

 

  2、古为今用,古装题材探讨当代命题

  从内容上来说,以年轻受众为主的网络平台创作的古装网播剧,往往需要实现“古为今用”,即借助特定的时代背景,来探讨当下观众关心的现实话题。以复杂的角色性格、正邪多方人物线索的错综交叉,展现出多元紧凑的冲突局面,跟随剧情深入,仿佛观看了一本充满现实意义的“人间生存指南”。

  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例,植根于马伯庸缜密的原著小说,仅仅通过还原古长安城一个日夜、24小时内发生的历史架空故事,高度还原了盛世大唐的风物美景。首先,是对民族文化记忆的还原。盛唐,一直是中华文明谱系中辉煌的一笔,是民族记忆符号化的重要标签,有无数华彩浓章、数不尽的历史记忆,而长安又是大唐的象征,也是古代文明达到鼎盛的标志,诗人思念长安,游子牵挂长安,今人怀念长安,因此古长安也化为古代文明繁盛的记忆标签,其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时至今日仍为当代国人所学习、推崇和借鉴。剧中精准还原了大唐盛世时期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生活点滴:无论是背景设定的“坊市制度”和“宵禁制”,还是彼时的点心、道士戴莲花冠佩子午簪等衣着细节以及街市熙攘、胡汉混居的繁荣街景等,无不令观众在剧情之外仍津津乐道,大为称赞,而这些历史元素的普及,正是成功搭连穿越古今民族记忆的桥梁,展现的是当代人的文化源流。精工细作的服化道呈现终究是为了还原民族文化的氛围,正如导演曹盾所说,“什么是文化?婚丧嫁娶、衣食住行才是真正的文化。要拍出大唐的时代气息,人物要活在自己独有的生活方式中,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对事物的认识。把人物、情感都做扎实了,情节才扎实。”这其实也充分体现了创作者的文化自信。

  其次,是人物关系的架构。网播剧《九州缥缈录》的背景设置同样具有现代时空的延展性,故事讲述了一个来自苍茫雪域和草原的民族,神灵的传说带有神秘的色彩,密织交纵着权力的斗争。在与现实背景下汉原文化的冲突磨合中发现,最终世间一切恩怨困扰都结于仁心、解脱于初心。家国情,兄弟情,抑或是儿女情长,在人类独立的历史观中,人神交战伴随生存空间、利益选择的碰撞,实际上还是讨论人的选择,探讨人心对于真善美的选择,对于仁义礼智信的坚守,以及关于成长的故事。

  最后,创作者总是肩负着一份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从这一点来看,作品不仅仅是还原历史故事,更要唤起现代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传承意识。古装剧的创作,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追溯中国历史文化源流的成就上,以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观照千百年间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为当代人的奋斗方向产生指引。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沉淀的大国子民,具有深沉、坚韧的民族品格。这些潜在的精神涵养并不需常挂影视角色的嘴边,却已处处流露在以中国古代历史为背景的古装影视剧集中,这是“文化记忆”的传播自觉,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体系所在。

  总的来说,无论借用哪一个中国古代的时代背景,当代古装网播剧最终的核心使命都是满足受众的精神文明诉求,输出正能量。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作品的多维度代入和艺术感化促使受众重新思考自己与民族、乃至国家的关系,作为国家和民族中的个体以怎样的路径进入自我归属的文化体系中,借助网络影视艺术的方式和力量传播民族文化、寻求内心的文化认同。在此层面也再次印证,强势的影视工业化趋势面前,不纯粹迎合资本,守住文艺作品的初心,坚守影视艺术的创作话语权才是真正的精品化道路。

 

  3、国际视角助力“扬帆出海”

  从国内观众追赶美剧、英剧、日韩剧、泰剧,到真正由国人携自制国产剧进入国际影视圈,面向更广泛的世界观众,经历了一个全方位的转折。在这个过程中,渠道拓展、合作模式的开发都不是真正的突破口,国产剧能够走出海外,靠的还是深厚的文化内蕴,完整的中国文化符号法则。

  《长安十二时辰》成为首部以“付费内容”形式在北美Viki、Amazon和Youtube等平台上线的国产剧集,另外还将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越南等亚洲国家陆续上线。同时,同名番外动画也预售到海外,邀请了海内外团队共同参与,旨在覆盖到更广泛的观众群体。由此看来,《长安十二时辰》的贡献不仅在于2019年暑假播出期间一时的火热,更深刻的意义在于打破了传统项目创制流程,从创作环节就有意识地进行国际化IP市场化运作,在国家政策和活跃的市场环境中,借助资本优势乘胜追击、“扬帆出海”。

  近年来,史诗剧《权力的游戏》《斯巴达克斯》及漫威“英雄”系列等影片在西方文明背景的恢弘故事架构中,成功打造数个超级经典IP系列,在世界范围内俘获众多忠实受众,其IP背后涌动的是亿万以计的流动价值。《长安十二时辰》难得之处也在于践行和发展了经典IP系列的创作准则,从创作的根本意识上打破传统性别、年龄、学历区分的局限,抓住民族文化的共同社会记忆和文化认同核心,开发具有文化内驱力的IP,打造以张小敬、李必、葛老为首的“长安联盟”世界。该剧的续集《长安二十四时辰》已在筹备中,基于《长安十二时辰》故事开发的游戏、有声读物、院线电影、主题密室等多文本开发案例也在进行中。显然,这种多文本开发进一步扩大了《长安十二时辰》的IP影响力,扩展了IP开发的领域。得益于其故事本身的结构和人设都有较宽泛的延展性,在大唐历史的深厚底蕴之下,具有“IP化”开发的天然优势。因此,全产业链式的开发模式,才能赋予作品走向世界的生命力。

  当今影视工业化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也给我们的创作者提出了新挑战,既要有工业化的宏观视野,也要有微观细致的艺术创作能力,同时达成二者的和谐统一。规范化的工业开发路径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不得不说,产业规范的摸索与国际接轨的趋势不断探索,优良品质的剧作作为行业模板如一剂强心剂,其意义不仅在于刺激行业内创作者对自身美学追求的进一步探索和对受众的开拓,更在于给予投资者信心并吸引更多资本进入网播剧行业,形成行业内的良性循环。5G时代即将来临,网络环境必将趋向更广阔的上升空间,吸引更多的网络用户;同时,良性竞争推进影视行业产业化发展,网络空间的“大片时代”正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期待更多的有内涵和深度的“爆款”剧、超级IP进入受众视野,期待更多的优秀国产剧“出海”,开拓海外市场,加强交流,形成国际化的工业机制。

 

  延伸阅读:

  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的十二微评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网剧生命力究竟何在

  五大关键词看中国网络文艺发展(夏烈 钱超超) 

  网络文艺:精品化创作是大势所趋 

  改革开放40年网络文艺:激浊扬清守正气创新奋进筑精品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