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网络文艺>网络文艺评论>正文

AI微短剧:技艺结合拓展创作新空间(戴清 曾睿淇)

2024-12-09 阅读: 来源:《电视研究》 作者:戴清 曾睿淇 收藏

2024年初,随着Sora等文生视频大模型的陆续发布,文生视频技术开始应用于创作实践,为影视行业注入了强大的创新动力。在此背景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2024年3月首播的《中国神话》《AI看典籍》等系列微短剧,开创性地实现了AI技术在影视创作中的实际应用。紧随其后的《英雄》《爱永无终止》与《奇幻专卖店》三部原创AI微短剧力作,不仅巩固了总台在微短剧创作领域的先锋地位,更展示了AI影像表达与叙事创新的广阔天地。与此同时,抖音、快手等平台及其他创作团队纷纷跟进,AI微短剧创作实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生产并播出了如《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等一批题材多样、技艺结合程度不同的作品,共同编织着影视行业生态重构的壮丽图景。

AI微短剧《中国神话》海报(图片来源:“央视频”微信公号)

一、AI微短剧的题材分布与主题表达

AI微短剧创作在题材上展现出多样性,其中有两类题材分布比较突出:一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AI技术重新演绎神话传说与历史典故,以《中国神话》《AI看典籍》为代表;另一类利用文生视频技术强大的生成能力,编织科幻与奇幻的瑰丽篇章,如《英雄》《爱永无终止》《奇幻专卖店》等,展现了AI微短剧在文化创新上的丰富想象力。此外,以《爱永无终止》为代表的蕴含浓厚现实关怀的作品,在创作规模上虽远不及前面两类,却有可能成为今后AI创作大展拳脚的题材领域。

1.古风新象:AI赋能下的传统故事新生与价值观传递

文化传承是维系民族身份与历史文脉的生命线,其本质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领悟、忠实继承与持续创新。利用AI前沿技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智能再诠释既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也可满足中国观众对活态化历史文化的热切期待。面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AI微短剧创作者没有停留在对历史文本的机械演绎,而是通过充分调动文艺创新活力来推陈出新,真正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作为央视频与总台人工智能工作室的创新之作,《中国神话》代表了国内最早对AI影视技术领域的前沿探索。该系列由《补天》《逐日》《填海》《奔月》《尝百草》《治水》六个篇章组成。《中国神话》不仅复现了经典神话故事,更以古今交融的叙事策略,激发出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崭新认知,提升了微短剧的思想深度与艺术格局。《补天》中将女娲炼石补天的古老传说与当代人类共同应对臭氧层空洞的环境危机巧妙对接;《逐日》《填海》中嫦娥与“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的邂逅、夸父与太阳探测卫星的跨时空对话……无不昭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及无私奉献、造福百姓的崇高品格,其会通古今的雄浑想象力令人叹为观止。

总台制作播出的《AI看典籍》系列以历史典籍为蓝本,旨在唤醒尘封古籍,重构经典故事,目前已发布《周处除三害》和《陆羽茶经》两集。《周处除三害》遵循原典精髓,生动描绘周处与猛虎和蛟龙搏斗的场景,画面雄浑壮阔,令观者仿佛亲历历史深处的传奇时刻。《陆羽茶经》聚焦唐代茶圣陆羽与书法大家颜真卿的友谊,细腻展现颜真卿忠贞护国的英勇事迹及其悲壮结局,陆羽从中感悟仁德之道,写就《茶经》。该系列将古典文献中的故事生动再现于荧屏,体现出AI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领域的广阔前景。

AI微短剧在传统文本的复述与改编之外,巧妙开辟出融历史古韵于叙事创新之中的新路径,通过当代视角的解读,活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为之注入鲜活生命力。《吴王夫差青铜剑》以“吴王夫差剑”为第一人称叙事,勾勒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的生平及吴国历史,展现文物背后的历史韵味与文化底蕴;《华裳》讲述一位服装设计师穿越汉、唐、宋、明四朝寻找服饰美学的故事,展现了各时代的服饰魅力,最终在东方浪漫和历史余韵中探寻到以人为本的设计初心,自然地投射了当代人的思考;《白狐》依托民间故事,表现白狐为终止人间战火而遭受重创,被药师救治后,白狐勇敢救药师于虎怪魔爪,传达了真挚朴素的正义追寻与感恩主题。

2.AI技术驱动想象力提升,打造科幻/玄幻叙事新纪元

AI微短剧不仅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更以无限的想象力,开辟了科幻与玄幻叙事新篇章。这些作品虽短小精悍,却有着类似传统科幻、玄幻影视作品的视觉震撼,树立了AI微短剧自身的审美范式。更可贵的是,AI微短剧并没有执迷于单纯表象的视觉呈现,而是通过深入开掘来激发内容新意,引入仿生生命体、数字人以及古代科幻文明等诸多话题,构建起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世界。

2024年6月,总台接连在央视频上线了三部微短剧——《英雄》《爱永无终止》与《奇幻专卖店》。这些作品虽然是总台在AI微短剧领域的试水之作,但在叙事技巧与视觉效果上已经反映了技术赋能下的AI微短剧可观的进步速度与创作潜力。《英雄》讲述了现实生活中烦恼自卑的主人公经历穿越后人生的改变。剧中,主人公胖哥与名将霍去病相遇,促使其从一名普通人变为战场上骁勇善战、又能为将士们解压的幽默胖将军。重回现实,穿越经历让他最终蜕变,成长为一位勇于战胜自我、自立自强的凡人英雄,深刻诠释了“战胜自我就是英雄”的励志主题。

作为总台开创性的AI科幻萌宠题材微短剧,《奇幻专卖店》将叙事背景别出心裁地设定于两百年后的重庆。剧中的“奇幻专卖店”,作为仿生宠物的交易市场充满了奇幻想象力,是故事建构起来的未来世界生活场景的核心,也是主人公妙妙追寻其走失的仿生萌宠兔爷爷的起点。故事篇幅虽然短小,但节奏紧凑,剧情跌宕起伏,一连串情节转折引人入胜。剧中通过展现人类与宠物的关系,揭示了需要与被需要、爱与被爱的双向情感纽带。

短视频平台抖音与快手在研发文生视频大模型等AI前沿技术的基础上,推出了微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创作方将该剧定位于“向新而生”,融科幻与奇幻为一体,既有对所谓“近未来世界”的探寻,也有返回古代,对三星堆之谜真相的揭示。剧中主角团深入数字生成的古蜀国,亲历战火纷飞的古战场,直面神秘巨兽的威胁,阐发了友情与正义的主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幻叙事融合在一起,并进一步追问了未来人与人工智能的情感关系以及人工智能的情感伦理问题。玄幻AI微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依托《山海经》,讲述了主人公少年李行舟偶获山海奇镜,为救被海中妖兽九婴掳走的母亲,与象征正义的鲲兽联手抵抗水神共工,与凶猛蠃鱼生死对决,勇闯深海寻母救母的故事,奇幻魔幻影像下人物的英雄气概与母子情深令人感怀。

AI技术不仅能在科幻和神话题材中释放想象力,还能赋予现实题材新意,从而传达真挚的人文关怀。《爱永无终止》聚焦祖孙三代间亲情的维系与传承,以克制而深情的手法描绘了家人间的情感联结。通过对“AI+真人”技术的巧妙运用,深层次地探讨了人类情感与AI数字人交织的复杂性。剧情发展中,既有家常朴素的虎头鞋、亲人之间的超验感应,也有拆解AI内容与置景环节、带观众一探究竟的解谜破局。剧中对AI数字仿生人的描绘,促使观众反思人机共存的社会图景,以及人类有限生命与数字无限生命间的伦理考量。

AI微短剧《爱永无终止》海报(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二、AI赋能下的艺术创作:全面拓展影像空间

近年来,微短剧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成为影视产业的焦点。2023年微短剧市场规模逼近400亿元,接近国内电影市场体量的七成。2024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AIGC技术的兴起也为微短剧产业的持续繁荣提供了强劲动力。目前,AI微短剧创作展现出全链条AI创作模式和AIGC与真人实拍内容的混合创作模式,有效降低了制作成本,开辟了AI视觉艺术的新领域。

1.通用大语言模型助力剧本创作,构建全链条AI创作模式

AI微短剧的创作流程始于故事创意与剧本创作。总台首部AI微短剧《中国神话》的编剧阵容中,除了通常的编剧人员外,还赫然出现了“智谱AI”与“文心一言”两位AI成员。当然,目前由于通用大语言模型接受的训练文本类型以说明性和论证性文本居多,叙事作品、剧本等文本的数据量较少,直接限制了大语言模型在故事构想、台词创作和艺术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这种局限性也直接反映在AI微短剧的故事编写中。实际上,AI微短剧《英雄》《爱永无终止》的编剧工作都由编剧人员独立完成的。

尽管如此,大语言模型在编剧的写作过程中仍能起到巨大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在信息检索、文本润色及描述性内容生成等方面。随着大语言模型技术的持续发展,有望进一步缩小编剧之间基础写作能力的差异。同时,能够讲述好故事、新故事的编剧则成为最宝贵的稀缺资源,文艺原创力的重要性也由此更加凸显。

在剧本创作的后续阶段,即视觉概念与分镜设计环节,文生图大模型技术及其创新应用正在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价值。这一技术不仅承担了传统影视行业中分镜绘制与视觉设计的基本功能,还为后续AI视频生成提供了关键帧与故事板的创作支持。关键帧能够精准描绘角色动态变化的转折点,确保生成视频的流畅性;故事板则为AI创作提供了详尽的视觉叙述大纲,进而对文生视频的生成结果实现了精准而有效的指导。目前,诸如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以及DALL-E等文生图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人类借助这些软件的庞大数据集、丰富的插件生态与实际案例积累,有效调控、精微指导AI的生成内容,确保审美偏好与价值取向,并有力提升了美工道具等多重工作环节的创作效率。如《中国神话》的创作者即通过上百次打磨提示词,有效纠正了AI固有的西方审美偏好,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兼具中华美学特质与神话色彩的人物形象与场景设定,保证其视觉风格的统一与剧情叙事的连贯。同样,在《AI看典籍》中,图生图技术的应用使虚拟主持人AI撒贝宁与AI王冰冰足以乱真地融入节目,展现了数字内容创作的巨大潜力。

技术赋能AI微短剧创作还着重体现在视频生成与后期制作阶段。文生视频Sora的问世标志着视频生成领域里程碑式的进步,其迅速将视频大模型推至AI研究与应用的最前沿,技术与艺术多维度多层面的结合与应用正全面拓展着影像空间。如《英雄》中通过AI技术完成了大量的置景合成:古战场上将士们激烈厮杀、队伍休整时的短暂欢娱,都通过AI技术的场景建构简约高效地予以呈现,令观众见其气势、感受其气氛,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奇幻专卖店》中橘猫驾船独闯孤岛救援兔爷爷,惊涛骇浪的场景、震撼的音效都有着极强的冲击力,展现出技术拓展艺术表现边界的可能空间。《中国神话》中,无论是《填海》篇波澜壮阔的海洋景象,还是《夸父》篇里夸父一号遨游太空、遥望太阳的壮丽画面,抑或《治水》篇中江河横溢的洪水场景,AI技术均以卓越的表现力,极大提升了微短剧的影像质量。

其他如抖音的“即梦”AI和快手的“可灵”AI也展现出科技企业运用文生视频技术的强劲势头。以抖音“即梦”AI为技术支撑的《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影像生成品质经得起大屏幕的考验,其中,超智能体与人类命运的终极对决、盘山公路的追逐博弈,在创意、场景、技术及视觉景观的呈现上无不壮阔恢宏,令人赞叹。而用快手“可灵”AI制作的《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对九婴、鲲兽、共工等神话角色进行了精微描绘和逼真还原,如鳞片的清晰纹理、毛发的微小波动纤毫毕现;对《山海经》神话宇宙还有着奇幻的想象与演绎,人物动作流畅自然,场景切换行云流水,辅以配音专业、调色精细等优势,共同营造出高品质的视听奇观,展示出AI技术在影视创制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AI微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海报(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2.人机协同:构建AIGC与真人实拍内容的混合创作模式

尽管文生视频技术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创作成效,但在精细的人物表情捕捉、流畅的动作模拟以及角色与场景的融洽合一等多方面仍存在诸多局限与不足,常常给观众以机械生硬、平滑流畅不足之感。为了突破这一局限,总台积极探索并实践了一种结合AIGC与真人表演的混合创作方案。在AI微短剧《爱永无终止》中,创作团队利用AI技术构建背景环境,实拍真人演员在绿幕前的剧情表演,再将二者进行合成。这种方法有效解决了AI生成内容中人物形象僵硬的不足,使该作品在众多AI微短剧中脱颖而出。同时,真人实拍也增强了角色传达情感的力度,使观众更深切地体会角色间的互动与情感纠葛,也激发了观众对作品人文情怀的深切体察与情感共鸣。《爱永无终止》的创作方法开辟了AI介入影视创作的新路径,即不必依赖AI生成所有内容,更多地开掘AI技术突破传统拍摄的囿限,从而拓展出AI与影视产业融合的多种创新发展模式。

三、结语

未来,影视行业需要不断攻克大模型技术壁垒,持续推动行业生态革新。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所指出的,“当前市场以基础大模型为主,通识能力强但缺乏行业专业知识,如何将大模型融入各行各业是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影视行业需要构建精细的提示词工程,提高人机对话效率,辅以负面提示词与示例引导,确保创意准确传达。同时,为大模型配置行业专属知识库,引导AI精准生成,以弥补通用模型在专有领域的数据不足;针对行业术语与标准,精调模型参数与权重,确保内容生成契合行业需求。

2024年初,总台一系列各具特色的AI微短剧创作成功,揭开了AI技术与影视融合创作的序幕。大模型技术的原理决定了AI生成的本质仍然是机械复制,创造性想象力依然是独属于人类的禀赋。伴随技术进步,未来影像里的宏大场面和惊艳的神仙志怪将不再少见,关键在于创意能否同步科技进步的速度。AI的发展将进一步消弭创作壁垒,赋予每一个故事以视觉化的可能,专业创作者亦可摆脱预算等现实条件的束缚,尽情驰骋于无限创意的疆场。

(本文系2024年中国文联理论研究部级重大项目“党的文化领导权与文艺原创力研究”〈项目编号:ZGWLBJKT2024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戴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第二届视听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睿淇,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硕士生)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戴清专页

近年来重大革命题材与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新探索(戴清)

《日光之城》:与时代同频 追寻心灵之光(戴清)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