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座里程碑,理应有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去记录这个重要时刻,去回顾百年沧桑历程。大型曲艺音乐剧《永远的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是这样一部与历史对话的作品。
图为该剧作者陈欣(右)与天津市相声演员冯阳(中)、郑坤(左)通过诵读剧本的方式来“推演”该剧目。(《今晚报》记者 庞剑摄)
在红色文艺的经典谱系中,不乏动人心魄的宏大叙事。《红岩》《红旗谱》《创业史》《林海雪原》等众多红色经典凝奠了红色文艺特有的艺术基因。《永远的歌》继承了红色文艺激昂雄浑的精神特质,同时作者别出心裁,选取了文艺战线这个特殊的战斗领域,从个体生命成长史的微观视角,去烛照革命历史的磅礴与伟力。该剧以曹火星加入青年抗日救国会“铁血剧社”宣传发动群众为背景,以曹火星的个人成长历程为叙事主线,讲述了他从一个立志上阵杀敌的儿童团团长,成长为用文艺形式传播革命精神火种的革命文艺家的故事。全剧以主人公于狱中创作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伟大作品达到高潮,展现了文艺战士的风骨与信念,彰显了共产党人作为民族脊梁的光辉形象。微观视角与宏大主题较好融合,作品真实亲切、感人至深,体现了作者自觉的审美追求与艺术探索。
诗人牛汉有一句名言:“默默者存”,《永远的歌》就是一部为“默默者”造相存真的赞歌。革命文艺家是革命事业的宣传者,奋斗历程的书写者,时代风气的鼓吹者。他们既勇立时代潮头,用生花妙笔点染革命激情,在各个时期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又处在舞台边缘,默默耕耘在幕后,很少有作品直接表现他们的功绩和风采。就像毛泽东同志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缺少了文艺战士的革命队伍是不完备的,而遗落了革命文艺家作为剧中人的红色文艺创作也是不完整的。《永远的歌》塑造了曹火星这个文艺战士形象,让革命文艺家从幕后走向了台前,说书人成为了剧中人,不仅为红色题材增添了新的人物形象序列,为英雄书写打开了一个崭新视角,也描画出革命历史的一个独特侧影。
《永远的歌》是重振曲艺剧的一个有益尝试。曲艺剧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80年代陷入低谷,近年来显露出复苏的迹象。重振曲艺剧是当代曲艺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课题,天津作为曲艺之乡既有优势,又责无旁贷。天津曾在曲艺剧发展与定型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50年代,天津曲艺工作者创作的《恶霸袁文会》《检举》《新事新办》《家庭问题》等一大批曲艺剧,直接推动了这个新生剧种的繁荣。陈欣是土生土长的天津曲艺作家,他的这部《永远的歌》承继了天津曲艺剧创作的艺术风格。
该剧吸收“拆唱八角鼓”“彩扮莲花落”的表现手法,采用了京剧、京韵大鼓、北京琴书、单弦等十余种戏曲、曲艺形式,不只平面展现了曲艺百花园的奇葩异卉,更反映了曲艺戏剧化的潜力和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天津时调、天津快板等天津地方曲艺形式的运用,在严肃的主题之下,结合故事情节与人物塑造的需要,增添了诙谐、明快的色彩,丰富了戏剧的节奏,增强了全剧的艺术效果,同时洋溢着浓郁的津味。这样一部兼具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的曲艺音乐剧,是迎接建党一百周年的优秀作品,也是新时代曲艺剧振兴的又一力作。
作者:韩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供职于天津市文联
签发:徐粤春
审核:何美
责编:艾超南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