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艺评来稿>正文

在“技”与“艺”的互融中走向新时代——基于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的观察

2023-04-25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高伟 收藏

3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在山东省济南市成功落下帷幕。本次展演共有8台杂技剧目、50个杂技节目入围。纵览本次参演的杂技节(剧)目,主要有蹬技、顶技、柔术、车技、球技、绳技,空竹、钻圈、抖杠、踢碗、晃管、中幡、高椅、魔术等,参演剧目类型繁多、题材丰富、技艺精湛、风格多样,更为重要的是,杂技创作者自觉地以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精神、传播中国文化为使命,自觉地以中华传统美学精神丰富作品的内涵,创新提升作品的美学品质,全面展示了我国新时代杂技创作的最新面貌。

《山之魂·高椅》(图片来源:“济南市杂技团”微信公号)

杂技节目创作:形神兼备,形艺互融

第一,杂技创作者紧跟时代脉搏,始终情系家国情怀,以杂技的形式表达个体与民族、与国家休戚与共的精神担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表现形式上,杂技创作者普遍赋予节目以主题或故事,通过主题表达或故事讲述呈现创作者的精神内涵和哲学寓意。如由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创作的《丰碑》,通过“丰碑”的雕塑造型展现了前赴后继的革命英雄形象,用杂技艺术语言表达了对英雄的缅怀和敬仰;由济南市杂技团创作的《山之魂·高椅》,以椅子不断摞高形成山势寓意泉城儿女攀登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由南京市杂技团创作的《奋斗者——绳技蹬人》,创新性地融合了蹬人、绳技两种技艺,塑造了当代青年砥砺奋进的青春群像,展现了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的精神风貌;由大连杂技团、济南大学音乐学院创作的《曙光》,以南湖红船为背景、以红伞寓意共产党人的信念,通过红伞的接力叠加,象征红伞在曙光中绽放,诗意讴歌了信仰的力量;由长春演艺集团杂技团创作的魔术《红》,讲述了一对准备结婚的新人接力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的感人故事;由福建省杂技团创作的《无形——倒立技巧》,通过倒立技巧的组合,表达了“技有形而意无影”“意动形随,方为大成”的哲思等,表现了杂技创作的创新精神。

第二,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杂技通过还原、展现生活场景,表现社会生活中的情与事。创作以高于生活的样态寄寓节目更丰富的含义,使节目在“形神兼备”上具有了典型性的美学意义。如由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创作的《环——滚动的天空》,通过滚环的技巧表演再现航天员训练生活的场景,表达了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崇敬和对航天精神的赞颂;由重庆市杂技团创作的《摇摆青春》,用“晃管”技艺与机车摩托互动,展现了当代青年乐观积极、挑战自我、追求超越的人生态度;由南充市杂技团创作的《坛韵》,以坛寓酒还原了川北酒坊“酒文化”的民俗生活特色,表现出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活力。

第三,表现了我国杂技始终具有的鲜明浓烈的中华民族风格与特质,呈现出特有的东方神韵。我国杂技这种特有的韵味是创作者注重写意性审美理解的结果,以形传意,以形显韵,在“技”与“艺”的互融中走向杂技的审美化,创造出独具杂技特色的意境之美、蕴蓄之美。在这次全国杂技展演中,追求“技”“艺”中唯美、审美意境的作品不在少数。如中国杂技团创作的《雨中狂想——球技》,营造出雨中的噼啪雨滴与踢踏节拍协奏出的“诗意”,而“定点”表演走向“移动”表演以及旋转、倾斜的桌面,则使“诗意”焕发出青春张扬的恣意;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创作的《当青春遇上达瓦孜·高空钢丝》,是由维吾尔族的达瓦孜衍生出来的高空钢丝表演,表达维吾尔族青年男女奋勇向前的拼搏精神,尽显阳刚、勇敢之美;在沧州杂技团、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创作的《龙跃神州——中幡》中,因京剧、武术等元素的植入,使得本就阳刚霸气的舞中幡更有大气磅礴的挥洒之气;而南通市杂技团创作的魔术《梅花三弄》,在悠扬的乐曲中朵朵伞花不断绽放,使得江南烟雨的润湿柔美气息扑面而来;浙演·浙江曲艺杂技总团创作的《花样年华·伞技》,演绎一对在老上海街头约会的情侣,执伞互传、人伞互映,弥漫着老上海的浪漫情调;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创作的《肩上芭蕾——霸王别姬》,一绺红绸从空中垂下,舞台简约而空灵,霸王和虞姬的别离在芭蕾舞技的演绎下既有戏剧的张力更有芭蕾的妩媚,使得“别姬”的壮怀具有了别样的味道;山东省杂技团创作的《弈·蹬鼓》以中国象棋元素作为节目的基础,鼓形的棋子在舞台上挪动、蹬转、对传,象征象棋的博弈,传递出中华传统文化审美旨趣。

《化·蝶》(图片来源:“广州杂技团”微信公号)

杂技剧创作:题材丰富,风格多样

在参加展演的8台杂技剧目中,节目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主要表现出下面几个特点:

第一,杂技剧创作者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抓取题材,深刻表现了在我国社会的现实改革中广大人民群众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比如《大桥》表现了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桥工人们为尽早建成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的公路、铁路两用特大型桥梁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铁道英雄》表现了在抗日战争的硝烟岁月中,抗日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杀敌的光辉篇章;《明家大小姐》以魔术的方式讲述地下党员与敌人做斗争的故事;《第三战队》则反映了当代军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战斗意志和顽强作风。最为可喜的是,展演作品中有一部塑造人物的杂技剧《聂耳》,该剧创新了杂技手法,突破技巧语言的难度,成功地塑造出了聂耳的形象,为杂技剧在题材创作上的开拓创造了成功的范例。

当前,杂技剧现在不仅能够比较成熟地展开故事的讲述,还在艺术形式、审美风格等方面做了多种探索,《江湖》用朴素的杂技语言描写了历史上吴桥杂技艺人闯江湖、行侠仗义的人生百态,表现了杂技从吴桥走向国际、从谋生手段提升为艺术表演的蜕变;《泉城记忆》以“山水”“人文”“未来”三个篇章,用抒情化的多元艺术语言抒写了泉城济南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图景;《化·蝶》则用唯美的语汇,融合杂技、舞蹈、戏曲的审美,诗性化地表现了“梁祝”旷世蝶恋的传奇故事。

杂技语言拙于叙事,要想讲好故事,创作者就要探索新的表现手法,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剧情的叙事。其中,《大桥》的创作者根据剧情,一方面解构原有杂技节目技巧并重新编排,一方面创作新的技巧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创作者还根据剧情创新道具,使之在外形上符合现代化建设工地的要求,在功能上还能够让技巧合理地表演使用。如《聂耳》中人物的肢体技巧表演既不突兀又符合身份,还产生了以技巧塑造人物、描写性格的效果。

第四,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提高了杂技剧的艺术表现力。《大桥》的创作者运用影视创作的手法,用不同时空的并置来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想象;用“比兴”的文学手法表现男女主人公对未来的憧憬以及预示女主人公必将战胜病魔重新投入火热生活的希望。《铁道英雄》采用人物定格的象征手法等,以铁道英雄形象象征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这些艺术手段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演出效果,提升了杂技剧的艺术审美水平和审美价值。

我国杂技剧的创作始于2004年,历经20年的探索创作,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八部杂技剧已经比较成功地完成了杂技向“剧”的蜕变,成为了以杂技本体语言为创作主体,和戏剧、舞剧等舞台艺术并驾齐驱的叙事性作品。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从本次全国杂技展演的新成果可以充分看出,当代杂技工作者对杂技艺术充满自信,正满怀不忘初心、砥砺奋发的精神投身新时代杂技艺术的创作之中,用杂技诠释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以“新、难、奇、美”的杂技语言书写杂技舞台的新篇章,不断弘扬杂技艺术的文化价值,为具有3000年历史且愈发蓬勃的杂技艺术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高伟,《杂技与魔术》杂志社原主编、编审


签发:杨晓雪

审核:张利国

责编:吴江涛 艾超南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另,《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投稿互动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杂技理论的繁荣景象与深层脉络:新中国成立以来杂技理论发展回顾(高伟)

高伟:新时代召唤杂技理论加快发展步伐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