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评协动态>正文

“典型理论百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2021-06-29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赵斌 收藏

迈出文艺评论的理论研究新步伐

——“典型理论百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理论委员会成立仪式在京举办

  6月27日,“典型理论百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理论委员会成立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2021年是“典型”理论进入中国一百周年。“典型”是现代中国文艺理论的核心范畴之一,典型理论的百年旅行对现代中国文艺观念与文艺评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旨在对典型理论的内涵、典型概念与现代中国文艺观念与批评实践、各门类艺术中的典型人物及典型化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由此为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与评论的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会议现场 摄影:王朝鹤

  此次会议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理论委员会、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共同主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第二届理论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一川宣布第二届理论委员会组织原则、委员职责与工作内容。共20位专家学者、专委会委员代表作主题交流发言,王一川教授作会议总结。

徐粤春主任致辞 摄影:韩宵宵

  徐粤春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回顾、总结、研究和发展“典型”理论在新时代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中的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他指出,中国评协第二届理论委员会的成立,既是历史传承和学术积淀,也累积了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必将推动文艺理论与评论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同时,他对理论委员会今后的工作开展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把握文艺理论评论的导向性。要全面系统准确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特别是文艺评论的重要论述,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研究,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把工作要求转化为学术追求,不断推动当代中国的文艺理论体系建设。第二,增强文艺理论研究的实践性。要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从火热的文艺实践出发,在广博浩瀚、生动鲜活的文艺实践中提取新概念、归纳新特征、探索新规律,在体察、扫描、透视、把脉、诊治中进行理论归纳和理论建构,不断丰富和发展反映人民心声、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时代文艺理论,不断增强文艺理论的现实品格和指导价值。第三,发挥理论委员会的能动性。理论委员会是中国评协联系文艺理论家的重要纽带,要采取务实举措,提高专委会服务保障水平,充分激发专委会的活力,团结联络广大文艺理论家,积极开展导向性、示范性、引领性的学术活动和理论研究。

徐粤春主任、王一川教授为第二届理论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 摄影:高逸凡

  王一川教授提出要以“四方之志”、汇通“四方”资源,合力进行文艺评论行业建设。第一,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行业指导。深入理解党和国家有关从“文艺批评”转变为“文艺评论”的行业原则导向,以“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这16字方针为指导,积极从事文艺评论建设,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贡献文艺评论工作者的力量。第二,以艺术门类创作制作实践为行业基础。这是文艺评论行业赖以发展的基本地面。各个艺术门类的艺术作品,以及相关艺术家的创作谈、艺术文化产业专家的制作经验等,都是进行文艺评论的基础。第三,以批评学科制度建设为行业路标。来自学术界的文化批评、美学批评、文学批评、艺术批评、新闻舆论批评等批评学科可以成为文艺评论的行业镜鉴或行业路标。第四,以思想文化资源为行业滋养。文艺评论只有自觉地以整个时代的思想文化资源来滋养自身,才能行稳致远、不断发展。例如“多讥往哲,喜述前非”等为代表的史学批评精神,完全可以成为今天的“批评精神”的理论滋养。

王一川教授宣布第二届理论委员会组织原则、委员职责与工作内容 摄影:高逸凡

  研讨会上,特邀专家学者和专委会委员一道对“典型”历史及其内涵、“典型”理论在中国的演变、“典型”概念与批评实践、不同艺术门类中的典型人物、经典形象等问题展开探讨和交流,为我国“典型”理论相关研究与创作实践贡献了多种观点。

第二届理论委员会秘书长唐宏峰主持成立仪式 摄影:高逸凡

  一是“典型”理论的内涵及其当代拓展。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丁亚平讨论了典型范畴的内涵及其在中国电影理论和创作中的扩展;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围绕从叙事看典型展开发言;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震讨论了从艺术形象到文化符号的典型建构论;西藏大学常务副校长金永兵探讨了西方思想史中的典型概念;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志强谈到了现实主义的文体哲学与典型论的哲学基础;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艺研究》杂志副主编张颖从理想主义和自然主义之争追溯典型理论的西方渊源;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副院长李健以“典型”与“形神”为中心,对中西文艺理论、美学关于艺术形象认识的差异性进行解析;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学系主任郭必恒阐释了艺术典型的具体性和普遍性;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研究员李修建论述了艺术典型与艺术经典之间的关系;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金浪分析了典型论的辩证法构造。

  二是不同艺术门类中“典型”。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分析了美术中的典型塑造及创作手法;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院长吴冠平、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副学部长张金尧、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围绕影视中的典型观念展开研讨;山西省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段崇轩、《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石天强讨论了文学中的典型形象;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胡疆锋论述了网络文艺评论中的典型理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系主任唐宏峰通过近代中国的镜像图像来论证图像典型的可能性,并将这种图像典型的本质定位为一种内涵了社会结构的图式结构。

  王一川教授在会议总结中表示,理论专委会成立仪式和“典型理论百年”学术研讨会同时举行,把党史学习落实到艺术理论史研究这一业务环节之中,体现了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以及理论委员会的贯通一致的追求。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典型论日渐式微的条件下,此次研讨会的分享和交流让我们看到了典型理论的不同景观和已经呈现的再构型趋向。展望未来,典型理论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深入:其一,把“典型”理论放到整个中国艺术理论的语境中去考察,在兼顾中国艺术理论体系中的其他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典型理论的新内涵。其二,研究在“典型”的旁边已经同时在生长的那些可以同典型形象相媲美而又不同的艺术形象。其三,研究典型范畴的规定性已经和正在出现的新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难以化解的深刻矛盾性。典型人物一定遭遇到社会生活情境中难以化解的深刻矛盾困境,正是这些矛盾困境凸显出社会生活中的紧张关系。二是来自观众层面的强烈的求解欲望,这是指观众中蕴藏的而又被艺术家强烈地领悟到的一种强烈的求真、求实、求是的呼唤。近现代中国人寻求被蒙蔽的真理和解放道路的求解愿望是典型范畴之所以被选择的深层社会动因,是其背后强烈而巨大的社会冲动根源。三是公平正义性。在当代中国新的社会条件下,典型范畴也会面临新的问题,例如,它也许会引领我们透过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去寻找其中包含的社会公平正义等意义蕴藉,有助于满足当代中国人对集体性、普遍性等价值的再度追求。典型理论研究需要迈向一个新起点。

与会专家合影 摄影:高逸凡

  文字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赵斌提供


附: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理论委员会人员名单

主 任:王一川  

副主任:彭 锋 李  震 

秘书长:唐宏峰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刘 琼 李 健 李修建 吴冠平 

    张 颖 张金尧 金永兵 周志强  

    胡疆锋 郭必恒 楚小庆


  延伸阅读:

  “典型理论百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点燃文艺评论的艺术产业“新引擎”——中国评协第二届艺术产业研究委员会成立仪式举办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举办“建党百年与文艺评论”专题研讨会

  中国民协成立理论评论专委会——中国评协、中国民协文艺评论联络协调机制启动

  建党百年红色文艺经典研讨会在江西赣州举办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