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评协动态>正文

文化自信自强是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薛晋文)

2022-10-20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薛晋文 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从中不难看出,文化自信自强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前提和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是民族文化自信自强的最高体现。只有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我们才能团结十四亿人民形成强大的精神合力,才能激发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创新伟力,才能形塑面向全球和人类的感召魅力,这是一种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新华社记者 李明 摄

1、文化自信自强能够汇聚全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从人类文化演进史和大历史观看,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强的奋斗史和成长史,文化自信自强的程度大抵和人类文明的高度相一致。从辩证意义上看,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实践活动以及实践成果,形成了我们特定的民族文化自信基础和精神资源,反过来又作用于一代又一代个体的内在文化心理结构,助推我们在惊涛骇浪中不断走向新的胜利。鲁迅先生曾多次论及,“人立而后凡事举”,反复强调中国人不能失掉自信力,饱含着先贤对民族伟大复兴的赤诚之心。事实上,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的胜利,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取得的巨大成就,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十年的丰功伟绩,百年来我们追求的独立富强之路,其实就是文化自信自强的道路。而今,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使命,依托文化自信凝心聚力,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借助文化自觉茁壮成长,是走向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最终走向文化自强,是民族崛起的必然归宿。从微观上讲,个体生命的自信力就是充分相信主体自由意志的力量,能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能够有一股浩然之气灌注和充盈于人的灵魂和思想之中,从而摒弃自信力之外的那些自欺欺人的虚假主宰力量,倘能如此,个体生命才会拥有独立的人格和真正的自信。从宏观上讲,唯有千千万万拥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个体生命,才能汇聚成民族复兴伟业的战无不胜的人心力量。这样的人心和民心弥足珍贵,正是一个国家迎接一切艰难险阻的内生力量,也是一个民族遇到挑战并成功应战的主要依靠力量。由是观之,人心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文化自信自强是最强的国力,人民就是最大的江山,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大的动力和源泉。

2、文化自信自强能够激发民族的创新力和创造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物质基础的强大,以及技术创新的助推力量。科技自信与文化自信自强息息相关。一般而言,文化自信是科技自信的根基,科技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提升,尤其是在从工业革命到数字信息革命飞跃的时代,更需要文化自信夯实科技自信的基础,更需要文化自信为科技自信安顿灵魂和精神,也唯有建立在科技自信之上的文化自信,更具有全球性和当代性。可见,没有民族文化的自信,不会有自己的科学自信;反而言之,离开了科学自信,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当代文化自信。回首望去,中国古代标志性的科技成果均是文化自信自强的硕果,比如造纸、印刷、天文、纺织、冶铸、建筑、陶瓷等一度领先世界的物质技术,都植根于文化生活的沃土之中,在文化的主体客体化或客体主体化中,深刻烙印着天人合一、刚健有为和厚德载物等民族文化精神观念。今天以屠呦呦为代表的诺贝尔奖的摘取,以潘建伟团队为代表的量子团队的科研进展,以“天宫号”“嫦娥号”“祝融号”等为代表的空间技术的进步,无不受到传统医药文化、古代哲学和文学艺术等的深度影响,都是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出的现代科技之花。当下,面对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召唤,面对关键技术能否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中的时代之问,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球之问,只有重新审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战略意义和战术价值,将科技自信置身于文化自信的整体系统中进行探寻,将我们的科技自信植入民族文化自信的大地之上,方能打通文化自信和科技自信之间的壁垒,实现文化自信和科技自信的相生相发,以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助推我们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的深度转型。一句话,文化自信自强的根基扎得有多深有多牢,科技自信的参天大树就会有多茂盛和多壮实。文化自信对于激发民族的创新创造活力具有无比重要的价值。

3、文化自信自强能够形塑全球的辐射力和感召力

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魅力和气度。我们的文化自信自强应当建立在文化魅力的基础之上,文化魅力从显性层面看是一种吸引力和感召力,从隐形层面看是一种格局境界和认同塑造的力量。在这里,文化自信自强是文化魅力的根基,文化魅力是文化自信开出的花朵。这种魅力既有社会历史的实践性品格,又有面向全球文化的建构性功能。比如,以四大名著改编影视剧为代表的忠义仁勇精神,以李小龙、成龙等为代表的功夫文化或中国龙精神,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代表的饮食文化理念,其中均蕴含着全球性的共享文化精神、共享审美情趣、共享价值观念,已然成为了当代民族文化自信自强并对外传播的轻骑兵。这些民族文化的魅力具有独特性,是民族文化软实力、美誉度、综合形象的标志性符号和特征,对于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文化自信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是在参与各个时期人类文化的斗争和搏击中确立起来的,绝不是温室里的花朵。面向未来的文化自信,应当是一种骨子里的自然流露,也是一种习惯性的创新和创造,更是一种开放包容的引领和塑造。这样的文化自信,能够促进我们的文化真正“走出去”和“走进去”,最大限度降低文化折扣对文化精神的损耗,最大限度提升民族文化的辐射力和感召力,助力我们打造全球性的文化引领力,最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卓越贡献。


作者:薛晋文,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视听艺委会副主任,山西吕梁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太原师范学院二级教授


签发:杨晓雪

审核:何美

责编:若眉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另,《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投稿互动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乡村振兴题材提振天下民心(薛晋文)

新时代现实主义电视剧的正大气象(薛晋文)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