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正在开展“艺评战疫”专题文艺评论征稿活动(截稿至3月底,点击查看)。本专题已选载原创来稿二十余篇(点击查看),如下是第22篇:
“我等愿身化飞灰,扬于百万星河。——直到黎明前的最后一刻。”
2020年的新年,数亿民众围困家中,穿过窗,凝视成千上万国人在前线不屈战斗,一身铁肩,担起天下大义。
这一动一静之间令我想起小说《大英雄时代》令人热血沸腾的誓言:“我等愿身化飞灰,扬于百万星河。——直到黎明前的最后一刻。”无论文学还是艺术,纸媒时代还是网络世界,所呈现的苦难千千万。故苦难并不稀缺,真正难得的是在苦难当中依然不灭的那盏希望之灯,是坚强闪耀的那抹微光,或者星辰。
Priest《大英雄时代》(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来源:豆瓣读书)
本次疫情,人们性命攸关的问题,由自己亲手制造。当灾难、末日、死亡这些词汇纷至沓来,其发人深省的程度,无异于长期混沌之下的一声狮子吼。这是现实!而回到我熟悉的文学艺术,包括通俗文学、网络文学,以及科幻,将人类放在困境中进行书写的实在不是少数。惯常地,我会视其为吸引流量的标新立异之作,或者还给其贴上“瞎编”的标签。但这场“事件”,令我获得了观审这类作品的新角度:缘何这类“末世”“瘟疫”“丧尸”“泥石流”或者“外星人”来袭的情节,会以如此川流不息且愈发汹涌之势流传?而网文素来被划在传统文学之外,靠什么吸引着数亿读者,低头、刷屏,无视时间的流逝?是因为大众通俗故事?抑或因为其跨媒介传播的属性和网络机制?我想,这些都还不够。一时间的吸引容易,长达几十万字的容量、成百上千日的更文,如果在故事中没有引人入胜的所在,怕是很难做到的。
英国诗人、剧作家、文学批评家约·德莱顿说:“勇气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并不是因为人多势众才有的。”我们不妨对网络更文做个检测,穿越和架空的男女主们,无论乱世、家族浮沉、嫡庶之争,在写手和读者的共有空间中流动的是不甘,不服输,总是要改变这现状打下一片江山。再看言情文,不管是架空却有所暗示的历史情境,还是学校、公司、军队等不同社会组织中,男女主的情节线不过是要展示这爱的双方怎样在困境之中坚持、相守。至于武侠类,更是如此,没有“笑傲江湖”的气魄,何来“武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旧武侠”中如此,“新武侠”中亦如是。问题是,如此简单的情节主线,为什么读者会如此流连并悦读,甚至一改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读者严重流逝的窘况?如今,残酷与热血并存的现实,告诉我们线上线下的灵魂莫过于“勇气”二字。
比如淮上著作的《不死者》,开篇便是:2019年,“丧尸病毒”爆发,数月内迅速席卷全球,城市沦为地狱焦土。但这不是核心,其内核在于:没有上帝、传说与救世主的年代,生存之火由无数凡人之手重新点燃。“无数凡人之手”不正是当下活生生的社会现实!而小说《大英雄时代》则进一步点题,尽管“懵懂的英雄们还在襁褓中羽翼未丰”,但“告我地球同胞,敌人没有无往不胜的锋锐,并非无可战胜之神,但有我浩然军魂一息尚存,必与这些数典忘祖之辈血战到底,以安我同胞生者之心,慰我同胞死者之灵”。军魂、同胞、英雄,这些在文学之镜中闪光的字眼,曾引无数读者壮怀激烈。而今,围城中的中国正在以白衣、口罩、“火神山”、“雷神山”、志愿者和当之无愧、掷地有声的英雄们书写沉默而有力的战歌。他们是不懈抗争的白衣战士刘智明、频繁穿梭电子屏的钟南山,还有很多英雄。艺术书写以如此惊人的笔触联通了现实。
只是,那些在和平年代长期被置放在虚拟世界的“末日流”书写,真的来到生活中,却还是那样猝不及防。惨痛的现实因何惨痛?刘慈欣在《流浪地球》中曾这样写道:“其实,人类把太阳同恐惧连在一起也只是这三四个世纪的事。这之前,人类是不怕太阳的,相反,太阳在他们眼中是庄严和壮美的。那时地球还在转动,人们每天都能看到日出和日落。他们对着初升的太阳欢呼,赞颂落日的美丽。”“人类”与“太阳”关系的乾坤大挪移,恰如前面我们说过的“动物”与“笼子”,是谁令生活世界改变了模样,是谁让无法想象的怪兽在人群中生长?
刘慈欣《流浪地球》(长江文艺出版社)(来源:豆瓣读书)
这是另一重的镜与城。在最初的关于“末世困境”的文字里,就已经揭穿困局的奥秘,揭示毁灭与建设的悖论。只有在这样的时刻,才会发出“护我家园”的呼喊。当危境真的来临,保持“不死精神”的“大英雄”迅速集结,反思、行动和不息的战斗!
文学的意义从未像此时此刻这样震撼着我的心。当感知文学中这些男女主昂扬的主体意志时,再单说“90后”如何就已显得太过刻意。因为,网络时代的数码文学从未像今天这样铺天盖地地砸向现实,“共克时艰”已不仅是号召,更是在现实中第一时间的行动。
文学与现实的镜与城,提示着我们跨过文学之优劣与否、代际之别的“前见”,正视这些文本中一个个看似面孔模糊,但阅读时令人振奋的镜中人。在2020年年初,新冠病毒来势汹汹的特殊时期,“宅”在家中,手指划过屏幕的那一刻,虚拟与现实世界如此惊人地合流。严峻的病情与困境中勇敢的人们,清晰地照亮新世纪的中国魂魄和中国精神:壮我中华!自吾辈始!
(图片来源:网络搜索)
(作者:张春梅,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学员)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审核:何美
责编:李维娟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原创首发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