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艺评战疫>正文

《武汉伢》,平民视角下的悲悯与担当

2020-02-10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汤岚 收藏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正在开展“艺评战疫”专题文艺评论征稿活动(点击查看),以更好地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文艺的方式抗击疫情的情怀,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艺作品的思想内涵,坚定人们听从指挥、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征稿活动受到广大文艺评论家、文艺评论工作者的支持。如下是专题征稿选载之九:


《武汉伢》,平民视角下的悲悯与担当

  庚子之初的武汉大疫,全国牵挂,全党动员,全民共战。在众多抒情咏志的歌曲中,《武汉伢》以武汉本土人的平民视角,以静水流深的厚实平和表达了他们对这座城市深挚的爱和坚韧真率的性格与情怀。曲调抒情优美,既有城市民谣风,又有特殊时节深沉的忧伤和沧桑感,让人听了泪涌共鸣,深受震撼。问世几天,就传遍全国。

【视频】武汉伢

  该作品来自武汉的音乐人,段思思、谭旋作词,谭旋作曲,陈夔编曲,吉他由武汉音乐人吴涛演奏。当人们被病毒围困在房间里时,17位来自武汉的文艺工作者每人用一部手机录下声音,在祖国各地用最动情的声音谱成最美合唱,成了传递温暖能量最便捷和迅速的方式。

  从创作到演唱,这群武汉伢用最深情的旋律,通过本地人的视角一一描述武汉的代表性风貌风情,无论是热干面等地方美食,还是扬名中外的黄鹤楼;无论是满载青春足迹的长江大桥,还是由蒲扇、街道口的风、竹床上的小孩构成的童年记忆,都是这些武汉音乐人从小到大,无论走到哪里都惦记的根。歌曲没有直接书写疫情的肆虐和对疫情的阻击,却产生了“如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情感震撼和美学效果。他们唱出的不仅是每一位武汉人的爱与抗争,更唤起了全国同胞对武汉的大情大爱,唤起了人们在这场大疫大灾面前的凝聚力与意志力,体现了深厚的悲悯情怀和坚定的道义担当。

武汉长江大桥

  悲悯情怀是一种普遍关注人性、人类生存状况的人道主义情怀。(朱光潜《悲剧心理学》)这是人类都希望拥有的情怀。平民视角的《武汉伢》满腔大众情怀,呈现出武汉这一特定区域气息浓郁的生活画卷。悲悯沧桑的曲风,在众多浩气磅礴直抒胸臆的抗疫作品中让人们一下子安静下来。歌词朴素,却字字闪耀着人性之光,有着血液的温度,给灾难和忧患的世界带来温暖,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感动和震撼。歌曲开头呈现的“街道口的风,撩醒了夏虫/竹床上的小孩做着梦/热干面糊汤,一样的吃相/海角天涯,流淌唇齿香”,这种大众情怀让每个武汉人能感受到“日子火辣辣”的小确幸。

  武汉是长江文明的重镇,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是一座拥有3500多年历史、具有深厚传统文化血脉的华夏名城。作为自古而今的九州通衢,是一座连贯东西南北、通江达海的“中国立交桥”。源远流长的荆风楚韵,滚烫赤诚的家国情怀,让生于斯长于斯的武汉人有着与生俱来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使之对这片承载着他们生命与记忆的土地充满刻骨铭心的热爱。

  《武汉伢》展现的就是人城一体、家国同运的情愫。在这里,忧伤痛苦都能被理解和尊重,一种友爱团结、相互体恤的温情蔓延开来,足以抵挡一切艰难困苦。“只准自己骂,只许别人夸/我爱的,武汉啊”。这种淳朴的乡土情结,是“儿不嫌母丑”的传统观念的写照。乡村情结炼化出来的传统文化,让每个人都非常自觉地成为生养自己的那一方水土最坚定的捍卫者。

杨云鹤作品《荆江水云》

  “这是我的家,在这里长大/轧过大桥说过心里话/深夜的司机,绕几圈繁华/不宵夜,不作罢”。当病疫来临,繁华的江汉路、古朴的户部巷、风情万种的汉正街都变得寂静沉默。我们每个国人都和武汉人一样,感到心灵的空落、焦灼和不安。“仆仆千里,有母劝儿归”。那些在外飘零无根的游子,血缘与良知催促他们惦记家乡,用各种方式支援帮助家乡,因为那里有原初的快乐,那里是大家灵魂的摇篮。

  “这是我的家,我们守护她/故乡的土,亲吻过脚丫/如果有一天,她也需要我/搭把手,就过了/搭把手,就过了!”这歌词真可谓是一咏三叹,荡气回肠。故乡是人类文明的本源和人类灵魂的栖居之地,古城在武汉人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这座曾养育他们长大的城市,如今病了,有了大困难,武汉伢们定挺身而出,全力以赴助家乡渡过难关。多难兴邦,有难同当。武汉是武汉人的武汉,是湖北的武汉,是全中国的武汉,也是世界的武汉。面对这场大灾难,我们每个有悲悯情怀和道义担当的人,都搭把手,就过了!

  好的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悲天悯人的天地情怀和培养人道义担当的感化功能。歌曲《武汉伢》接地气,接人脉,产生了深广持久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它激励大家在病疫分隔你我的时期,让每个人感觉自己并不孤独,相信一切终会解决。它用温暖的力量感染人,让我们不忘美好,不忘根本,让信心重新回到我们身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经历这场大考,一定如同涅槃的凤凰,加快实现伟大复兴。

武汉大学樱花


  (作者:汤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特约编辑:朱丽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原创首发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付酬征稿|艺评战疫,文艺评论家在行动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版权声明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我们都是“武汉伢”

  湖北等地文艺工作者为抗击疫情谱写动人音符

  战“疫”,全国文艺界在行动!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