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艺术节的未来值得期待

2020-01-10 阅读: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周飞亚 收藏

  核心阅读

  艺术节往基层渗透,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内容、模式和承办主体更加多样。

  理念的前瞻和概念的创新,正成为艺术节的灵魂。艺术节的内容设计,越来越注重主题阐发,聚焦艺术的外延和跨界。

  艺术节应挖掘当地文化传统,与旅游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地方品牌。

 

  新年伊始,第二十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拉开序幕,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位艺术家,将在近1个月的时间里,用艺术为冬日添暖。

第二十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开幕现场

  这是繁荣活跃的各种艺术节的一个身影。

  在中国,仅国家级的艺术节就有几十个。从演出内容来看,既有综合性的艺术节,也有单一门类的戏剧节、音乐节等。从举办方式看,大部分艺术节都是固定地点,也有一些由各地轮流承办。若按规模划分,既有短至几天的小型艺术节,也有长达1个月乃至几个月的大型艺术节;大多数艺术节都是每年举办,也有的是几年一届……

  随着经济发展规模和文化消费方式的变化,艺术节正在往基层渗透,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内容、模式和承办主体也变得更加多样。许多小微型艺术节开始出现,像“毛细血管”,将艺术养分输送到各个角落。

  通过这些大大小小的“节日”,艺术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提升艺术节品质 内容策划是核心

  内容,是一个艺术节的核心竞争力。不同的内容,形成艺术节不同的风格特征,面向不同受众群体。如亚洲艺术节的特色,是文化多样性;北京国际音乐节,是顶级的专业水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民族文化的现代美……

  好的内容策划,首先在于高质量节目。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亮相的名团名家,可以拉出一份长长的名单——钢琴家玛尔塔·阿格里奇,大提琴家马友友,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何塞·卡雷拉斯……还有柏林爱乐等世界顶尖乐团的指挥家、首席乐手,舞台上演绎的也多是经典名作,奠定了其在国内古典音乐主题艺术节中的引领地位。

  原创首演作品比例,也是衡量一个艺术节“层次”的重要标杆。近年来,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原创首演作品比例领跑全国,到2019年已占一半左右。越来越多世界名团将作品的亚洲首演放在这里,艺术节的委约创作亦不断给人惊喜,比如去年的开幕演出杂技剧《战上海》。这些“仅此一家”的独特节目,每年都会吸引不少观众专程从外地“打飞的”来看。

杂技剧《战上海》剧照

  此外,与一时一地的社会热点相结合,也能增强节目的吸引力。如去年“相约北京”举办期间,适逢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艺术节便策划了“亚洲芭蕾舞之夜”开幕演出;今年将召开东京奥运会,遂选择日本作为主宾国。

  板块设计也是内容策划的一部分。如今的大型艺术节,通常包括青年艺术家扶持、艺术教育、讲座论坛、展览、嘉年华等不同板块,满足所有能想到的需求。优秀的艺术节还会格外关注年轻观众口味、重视创新。2019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在新锐演出领域大胆突破,推出VR音乐体验等新形式,希冀为古典音乐赋予新内涵;上海国际艺术节特设“青年观剧团”,挑选数百名大学生、高中生写剧评,给节目打分,由此得出反映年轻人偏好的“青评果指数”;乌镇戏剧节更是以年轻化著称,大学生剧社的免费表演遍布街头巷尾,新潮有趣……

  种种迹象表明,理念的前瞻和概念的创新,正成为艺术节的灵魂。艺术节的内容设计,越来越注重主题阐发,聚焦艺术的外延和跨界。

  实现可持续发展 市场运营是关键

  办好一个艺术节,关键是什么?很多实践者和专家给出的答案不约而同:如何持续地吸引观众。

  音乐评论家、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艺术顾问刘雪枫认为,除了高质量内容,成功的市场运营是关键。“当然,‘市场’不仅仅指票房,也包括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企业的关注与赞助……一个运营良好的艺术节,既要有‘上座率’,又能做到收支平衡。”

  据了解,欧洲众多知名艺术节中,政府出资、商业赞助和票房收入的比例大致相当。中国由于注重艺术节的“惠民”功能,加上部分地区的演出市场发育尚不成熟,地方政府往往会给予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其实,惠民与市场并不矛盾,在当前条件下,惠民可以说是进行传播、培养受众的必经过程。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户外板块“艺术天空”,基本都是免费演出,出乎艺委会意料的是,凡是在户外演过的节目,后来再进剧院,票都卖得特别好。原因就在于,户外演出为这些节目积攒了口碑,培养了一批艺术爱好者。

  艺术节挖掘当地文化传统,与旅游深度融合,这已经成为一条世界性经验。萨尔茨堡作为莫扎特故乡的文化号召力,以及附近地区人们对交响乐的普遍热爱,是萨尔茨堡艺术节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名列世界三大艺术节的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古城本身就是著名历史遗迹、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的乌镇戏剧节也堪称典范,充分发挥了江南水乡、古镇风韵的特色景观优势。乌镇戏剧节的观众主体是外地人,与世界顶尖艺术节的观众结构相似,成功印证了艺术与旅游共同打造地方品牌的双赢战略。在这方面,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都极其丰富的北京,拥有很大发展空间。

乌镇戏剧节海报

  刘雪枫说,让游客各取所需、观众各有其赏,是未来艺术节的理想状态。

  促进文化建设 任重道远犹可期

  一个艺术节的水准、规模及影响力,是检视当地文化生活的指标。那些知名艺术节,已经成为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名片。

  艺术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丰富城市生活、提高民众素养、促进艺术创作、助力人才培养……早期商业演出市场还不发达,艺术节成为人们欣赏舞台艺术的重要渠道,尤其是亚洲艺术节等展现世界艺苑风采的窗口,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更早的还有1987年创办的中国艺术节。各地轮办的方式,大大提升了举办地的文化发展水平。有数据显示,中国艺术节每到一地,平均能使当地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进程提前10年。“展演+评奖”的联动机制,为全国的专业院团提供了交流平台和竞争动力,激励产生了一批批优秀作品。

  而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逐渐提升,艺术节还承担起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任务,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以上海国际艺术节为例,其牵头成立的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短短两年便吸纳44个国家和地区的163家机构加盟。艺术节的演出交易会,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专业演出交易市场。每年1月到美国演艺出品人协会了解西方舞台新作,10月到上海看看东方的艺术圈动态,已经成为许多全球演出运营商的习惯。通过艺术节平台,舞剧《十面埋伏》首次出国就登上英国舞蹈界最权威的沙德勒之井剧院,爱丁堡艺术节因此向上海国际艺术节提出联合委约制作舞剧《春之祭》,这部作品成为2019年爱丁堡艺术节票房最好的剧目之一。

舞剧《春之祭》

  正如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所说,“请顶级的团队来演出已经不稀奇,能让对方跟你共同制作一部作品,才是更重要的——这能帮助国内艺术人才快速成长。”联合委约还意味着,国外巡演的日程和效果有了保障,“作品面向的都是当地主流观众,这样的‘走出去’,才是真正的‘走出去’。”

  在王隽看来,如今国内的艺术节不是太多了,而是仍然不够,演艺市场还需继续培育,“把市场蛋糕做得更大,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艺术节的未来,值得更多的期待。

 

  延伸阅读:

  聚焦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讴歌英雄和人民 吹响红色精品集结号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话剧演出有感:为时代明德 为人民讴歌(宋宝珍)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参评舞剧述评:“逐梦新时代”的中国舞剧艺术(于平)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