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健全文艺治理体系 打造文艺精品工程

2020-01-09 阅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沈明丽 收藏

  当前文艺创作的生态环境,较之过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从“七代同堂”(从“30后”到“90后”)写作的情形看,还是创作题材的多样化和写法的多元化,乃至观点与观念的多维、审美趣味的多向,都前所未有。当前的文学创作在总体向好的基本态势中,还面临不少问题。如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新兴文学飞速发展的同时,有些作品却难以避免严重的商业化倾向;由网络文艺、影视节目构成的通俗文艺在满足群众消费中,带有严重的娱乐化倾向;文学批评也未能发挥有力且有效的评论功能,在对文学创作的引领方面,并未完全起到应有的作用。

  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当下的文艺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对策,引导文艺生态健康运行、文艺创作健康发展。从宏观方面考虑,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健全文艺治理体系,打通文艺各个领域相对独立的条块分割的机制。对于文艺领域里的重要理念、重要作品、重要成果,要进行有规划、有步骤的宣传,尝试立体交叉作业、通力协作运营。文艺生活包含文艺创作与生产、文艺教育与教学、文艺欣赏与消费等各个方面。因此,不仅作协、文联、教育部门,也包括各类科研机构、文艺舞台、影视、网络等都要在一个总体机制中聚力前行。

  近年推出的《经典咏流传》节目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该节目将多种文艺表现形式熔于一炉,使文学经典与大众传媒完美融合,思想导向上也以崇尚真善美为核心。因此在推出后广受赞誉,成为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

《经典咏流传》剧照

  其次,进一步加强文艺阵地建设和文艺人才培养。要注重强化如图书评论、影视评论、网络作品评论等批评门类的深度和力度;同时在传统方式之外要运用新的传播方式进行生动活泼的宣传与评介。此外,还要着力让文艺评论在大众媒体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不应忽视一直以来深受人民喜爱的老牌精品报刊的影响力,充分调动其力量,与新媒体联手,共同为优秀文艺成果的推介助力。

  鼓励文艺评论家积极借助各类文艺阵地和媒体平台宣传重要文艺成果,在不断强化现有文艺评论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同时,也应从大学阶段开始着力培养相关人才,注重文艺评论人才的梯队建设。近年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持评选的“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与大学教育的有机结合,行之有效、意义深远,成为又一成功案例。将中国文艺评论基地设置在高校,可以确保文艺评论后继有人,薪火相传。特别是在基础理论教育相对较弱的院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学科的建设,补足这一短板,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评价体系方面,要从根本上改正文艺作品评价唯销量论、唯市场论造成的弊端,需从纸质媒体和影视媒体两方面入手。在纸质媒体出版发行领域,对于一些老牌精品出版社、报刊社,国家应大力扶持,使其尽量不受或少受市场左右,着力打造精品出版物。而影视媒体方面,我们欢迎那些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但绝不应将盲目追求高票房放置于文艺创作目的的首位。越是影响较大的作品,越要有批评强力介入,从而正确引导阅读,引领受众。

《红海行动》剧照

  最后,针对目前大行其道的网络和影视两大文艺领域娱乐化、市场化等问题,要通过有效引导和合理调控予以扭转和纠正。在网络文学评价中,评论家要研究和探讨文学性的含量与艺术性的尺度,不能只看所谓的点击率。在影视文艺的评价中,要淡化单一票房论,尤其不能以低幼年龄阶段的受众欢迎度为唯一标准。在影视制作的管理中,要适当控制以游戏为主的玄幻类题材的生产数量,不能使影视领域在基本走向上偏重游戏性和虚幻性。

  具体到落实层面,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于弘扬主旋律作品的扶持力度,同时更要努力挖掘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提炼能够跨越时空、经久不衰的思想艺术内涵。近年来,一些在兼顾思想性与艺术性方面较为成功的影视作品如《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等,都深度阐释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让观众备受鼓舞,同时又能别出心裁不落俗套,最终赢得高票房和好口碑。因此,文艺工作者今后应在这些方面加强探索发掘,力争打造出更多既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又能在世界艺术史上名垂青史的经典作品。

《战狼2》剧照

  另一方面,应把控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名著改编的尺度,不让大IP作品出现过度娱乐化、市场化等浮躁现象。21世纪以来,经典名著的影视改编成为我国新的文化艺术热点,但个别作品的过度改编和泛娱乐化,导致经典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价值偏移、呈现方式过于单调、缺少精神内核等弊病。中华古典文学经典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其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世代相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作品的改编,应紧密围绕其超越时空的永恒精神价值,避免借名著躯壳制造噱头,填充空洞浮夸、三观不正的内容。此外,对文学经典的改编还要积极借助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让经典走进民众生活,形成多元化、多维化传播。

  总之,我们只有从评价体系、文艺宣传、文艺评论等多方面入手,花大力气引导文艺创作健康发展,才能扭转现有的过度市场化、娱乐化和浮躁现象,确保我国的文艺事业在健康、繁荣、辉煌的道路上持续前行。

 

  (作者:沈明丽,北京体育大学艺术学院)

 

  延伸阅读:

  范迪安:打造文艺精品 铸就文艺高峰

  创造符合时代精神气质的文艺精品

  论文艺精品产生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条件(林岗)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