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胡经之:深圳人文学科建设拓荒牛

2018-11-06 阅读: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魏沛娜 收藏

  【中国文艺评论网编者按】:

  改革开放春风吹来文艺佳音。11月3日上午,第十九届深圳读书月“图书馆之城”系列活动暨“胡经之先生成果展”在深圳图书馆正式启动。国务院参事、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总顾问王京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副市长吴以环,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金海,深圳文艺名家胡经之等出席启动仪式。

  展览还特别展出了胡经之分两次集中捐赠给深圳图书馆的珍贵学术文献。

  据悉,本届读书月期间,“胡经之文化美学思想与文化创新实践研讨会”“胡经之文艺思想研讨会”还将陆续召开。

  “江南岸边草,苍茫一书生。乐读万卷书,好作万里行。心向真善美,敬重天地人。”在近日启幕的“深圳文艺名家——胡经之先生成果展”上,85岁的深圳文艺名家胡经之在致辞中以诗自况,令人感佩。作为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中国文艺美学的主要奠基人、深圳文艺理论的代表人物,胡经之自1984年来到深圳后,为深圳的文化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深圳学术文化当之无愧的拓荒者和见证者。

  “感谢深圳!”这是胡经之日前接受记者群访时连连说起的一句话。虽已年届耄耋,但谈人生、谈学术、谈文化、谈深圳,胡经之仍然精神抖擞,思维活跃。他表示,只要身体尚好,他接下来将用约两年的时间,“把到深圳三十多年的经历好好梳理下”,这是他目前最大的心愿,亦可见他对深圳的情深厚谊。

  实现“读万卷书”梦想

  1952年,胡经之考入北京大学,师从杨晦攻文艺学,又随朱光潜、宗白华、蔡仪习美学。在求学期间,胡经之兴趣广泛,文学、美术、音乐、电影无不涉猎,由此拓广了他的阅读面,也在无形中拓宽了他的知识视野,为他后来研究文艺美学、文化美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0年,胡经之完成了文艺学副博士研究生学位,毕业留校,成为北大中文系的教师。

  胡经之的文艺学副博士研究生导师杨晦说到文学和社会的关系时,曾经用到一个比喻:文艺好比地球,社会好比太阳,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又有自身的旋转,文艺也就既有公转律,又有自转律,文艺就要把他律和自律统一起来。这一比喻给了胡经之极大启发,为他以后从美学上研究文学艺术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胡经之坦言,杨晦考察文学,先从分析现象入手,经过理论分析,最后又要回到事实上来,这种方法也吸引了他,让他受益匪浅。

  在北大期间,胡经之访师求教,都让他深受启益。他读过朱光潜的《诗论》,认为其从美学角度解读古典诗词,很吸引人,因此在进北大当年的冬天就到朱光潜家里拜访,后来在燕东园又成了多年邻居,请教的机缘更多。入北大第二年,1953年初春,胡经之又在未名湖畔认识了常来散步的宗白华。就这样,胡经之在北大一待就是三十多年,由本科生、副博士研究生,做到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可以说是实现了“读万卷书”的梦想。

  与深圳结下不解之缘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当时还是一个边陲小镇的深圳高瞻远瞩,很快决定要创建一所新型大学——深圳大学。国家教育部大力支持,决定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抽调力量参与深圳大学的创办。清华大学副校长张维被任命为深圳大学首任校长。1984年初,张维约请北京大学的汤一介和胡经之到清华园寓所见面,商讨深圳大学创办一事。“当时,我和汤一介都对深圳所知甚少,心中没数,不敢贸然答应,愿回去考虑,再作回复。”

  初到深圳考察,胡经之深切感受到深圳意气风发的时代精神,为其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所吸引。一回到北京,他立即把观感告诉了汤一介,两人一致决定,跟随张维到深圳。1984年9月,胡经之、汤一介、乐黛云等人同到深圳大学兼职,胡经之参与到负责筹建深圳大学中文系的工作中去,也和深圳结下了不解之缘。

  自此,连续三个秋冬,胡经之奔走于北大与深大之间,上课之余,修改从北大带来的书稿。1987年初,在与张维校长的一次长谈之后,胡经之正式向北大提交了调离的申请,决意留在深大为发展人文学科做贡献。

  真善美是毕生价值目标

  1988年,胡经之将深大的中文系拓展成国际文化系,下设中英文秘书、比较文化、旅游文化、对外汉语等专业方向,这在全国是首创。同时,创办了特区文化研究所。胡经之在深圳大学多年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社会科学委员会主任,是深圳第一位被授予“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称号的人文学者。他先后被推举为深圳市作家协会主席、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深圳市文联副主席、广东省美学学会会长、广东省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以及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等,目前担任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顾问。

  从个人研究来讲,深圳亦是胡经之重要的学术坐标。在这里,他关注深圳的现实,在学术文化界倡导“从文艺美学走向文化美学”,开拓更宽广的人文学术之路。而且很多著作是他在北大开始撰写,然后在深圳整理定稿。比如《文艺美学》《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文艺学美学方法论》等都是在深圳定稿。

  到了六十岁,胡经之本来可以退休了,但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了他作为深大建校以来自行产生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的报告,不能就此退休,因而延长了11年,培养了10届文艺美学博士生,到71岁才退休。“回顾我的美学人生,真善美是毕生的价值目标,归纳起来,我的美学是:人生美学、价值美学、体验美学的统一。”胡经之说。

 

  延伸阅读:

  胡经之专访:文艺美学应时进

  学者胡经之:我为“深圳学派”添砖加瓦

  胡经之:改革开放春风吹来的文艺理论和美学大家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