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搜索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文艺为民,文艺创作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理当唱响歌颂党、歌颂祖国、赞美人民的主旋律。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发展新中国、强大新中国;在这个艰难的历程中凝聚成系列中国精神谱系,我们如何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继承,如何在新征程大力弘扬,这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该思考的问题。无论用笔墨、用歌唱、用舞蹈、用演艺……文艺正在奏响催人奋进的时代号角,以唤起人们昂扬的精神气韵。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9周年、纪念第八个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精心策划了一场独特的大型公益演出活动。这场文艺演出于5月23日在全国各主流媒体集中播出,传播力强,“学党史、传精神、跟党走”的主题立意得到充分弘扬。 文艺主旋律宣传的新尝试 按常规惯例,纪念性的文艺活动多以主题文艺晚会为主,用舞台呈现的方式把主题内容融合在综艺作品中,演出现场在封闭的剧院或演播厅,演员在台上演,观众在台下看,由电视台直播或录播,把节目进行延伸传播;这种传统的表现方式能够对晚会主题产生一定的宣传效果,但是在电视传播式微的当下,常态播出的文艺晚会节目较不容易引起太大的关注。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的纪念性文艺活动本来也可以按部就班,以传统的方式完成一次宣教任务,何况各地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文艺活动隆重热烈,各具特色,要想让一年一度常态化的文艺志愿者服务日主题宣传做得有影响,对策划者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这一场大型主题文艺演出节目集聚了上千家媒体同时推送,其传播效果可想而知。 这场文艺志愿活动更像是一次文艺演出的真人秀荟萃,是主题文艺节目的全国选秀,节目的最大亮点在于它的开放性。节目以征集短视频的方式来完成整场节目演出的内容,把节目制作的主体下放到各省,节目的录制主动权在地方,节目构成由各地选送,最后串联在一起,形成一档长达100分钟的完整的综艺专题集锦。这样的做法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冒险,节目分散到全国各地海选,节目的质量把控难度大。尽管事先已经对所要录制的节目有总体的要求,在节目的形态上也有大体的规范,但是各地的文艺形式呈现有许多不确定性,节目表演、录制等等的水平会出现参差不齐的可能。这些可能性就是节目的风险,总策划团队如何规避?我想他们有一个基本的胜算,也就是用了“中国精神”这个概念来统领。节目沿历史纵向,将已经沉淀和凝炼为“中国精神”谱系的每一种具体精神用文艺节目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串联起来,像一条璀璨项链上串着一粒粒珍珠,珍珠本身品质是高洁的,用线串联起来即可。各地能够上升为“中国精神”的,也一定是珍贵的“明珠”,它的主旋律品性摆在那里。而且各种具体精神是地方长期宣扬的,有节目制作的底蕴,应当说节目质量有基本保证。从这个角度而言,总策划团队的“冒险”尝试得到有力保障。这种节目下放的“拼贴式”做法,恰恰成就了他们的开放性,是主题宣传方式的一种新尝试。 各地选送的节目尽管统一性尚欠缺,录制上也无法做到风格一致,但有当下影视后期制作的强大的技术与艺术上的支撑,整场文艺演出节目播出行云流水,看不出有什么大的瑕疵。这种开放性制作主题文艺活动,实际上也暗合了文艺志愿的“开放性”本质内涵。文艺志愿者是一个个散点,分布在各地,各自散发一点热,就汇聚成光,这些光亮会温暖到周边的人民群众,文艺志愿者的服务也由点到面实现全覆盖。 文艺走进人民的大联欢 这些年,文艺志愿服务人民群众大多以文艺演出的方式走进生活,贴近百姓;这种非封闭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群众的观看。艺术家走进人民生活,一方面为群众带去精湛的艺术表演,另一方面也是深入生活,直观感受群众对艺术作品的反应,汲取创作灵感,夯实艺术创作基础,为创作出接地气的文艺作品积累素材,进而培养与百姓真挚的感情。“学党史、传精神、跟党走”大型主题文艺志愿演出活动正是文艺家走进人民生活的具体实践,同时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这次由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主办的活动将全国、省、市、县、乡镇甚至村六级文艺志愿者实现了联动学党史,通过文艺的方式引领大家自觉融入到新时代发展的大潮,用真挚的感情回眸新中国历史,感念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丰功伟绩。 参加过文艺志愿活动的艺术家,一定会心存感动,每每遇到志愿团文艺惠民活动,老百姓都把这样的活动当作节庆来参与。尤其是革命老区,在革命年代为建立新中国作出过巨大贡献,积淀了纯正的红色基因,例如古田会议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等,在新中国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条件受限,但那里的革命精神却代代相传。例如闽西红土地上,“闽西红色文艺志愿轻骑兵”活跃在崇山峻岭之间,哪里有人民,文艺志愿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理当更眷顾这些地区,为他们真心实意地送去温暖、送去慰问;换言之,艺术家更应走进这些红色精神孕育区汲取养分,洗涤艺术心灵,深扎生活土壤,创作出有思想价值、有艺术价值、能满足群众文艺审美需求的优秀作品,真正做到“文艺创作以人民为中心”,而非以“小我”的抒写冲动为出发点,这在本质上是忽视人民群众的,仅仅只是为艺术个体的自我满足而创作。 “5·23”全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活动逐渐成为走进人民的品牌活动,在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活动展示曾一度成为文艺为民的特别风景,为抗疫加油鼓劲,发挥了文艺的战斗力作用。在防疫不可松懈的当下,今年的“5·23”文艺志愿活动本着防范意识和节约原则,不搞大而全的大型综艺晚会,而是把文艺惠民演出的任务分派下去,总策划向全国抛一根“线”,各相关省市自治区往“线”上系一粒粒“珍珠”,连缀成一条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这实质上是各“文艺轻骑兵”主题演出的大串联。对于人民群众而言,真诚的文艺惠民演出是一次大联欢的节庆活动,也是一次难得的艺术审美体验。艺术家提升人民的艺术欣赏水平,人民反哺艺术家以质朴和真情;这样就形成新时代文艺创作主体与受众之间的良性互动。两者催生出来的艺术作品就能立足于时代土壤、抒写现实生活、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真善美;只有这样的作品才富有生命力,才能够传播久远。文艺活动亦如此,与人民心连心,活动的品牌效益才能够发挥到极致。 “以点带面”的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实践 从某种意义上说,进步文艺的发展与党的发展几乎是相生相伴的,党的革命思想的宣传与推广、革命队伍的发展壮大,进步文艺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结合当下的党史学习教育,新时代文艺大有作为,以文艺的方式梳理党的历史脉络,歌颂党的历史伟绩,弘扬党的历史厚重价值,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以新中国革命历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作为文艺展示展演的主题,恰恰能够把党史中的每一个重要历史节点的价值发掘和展现出来。一种精神的形成一般要有主体事件、典型人物、核心价值、可持续影响力等要素,这些精神显然包含着一段优质的历史沉淀。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办的“学党史、传精神、跟党走”主题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是“艺学党史”“艺说党史”的独特亮点,是“艺心”永向党的具体实践。文艺演出大串联中的中国精神谱系是党史中各个重要的阶段,甚至是影响党发展伟业的重大历史事件;可以说精心挑选出了党史中每一块坚实的基石。我们用文艺去擦亮、去雕琢、去宣扬这些红色精神,用文艺的温度重新唤醒铸就这些精神的人与事,以喜闻乐见的直观说唱、演艺等形式传导精神、感染百姓,从而坚定他们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的这次活动策划,以开放的形式联络全国文联系统,借力基层组织录制节目,客观上开启了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也是各级文联组织联动学习党史教育的生动践行。各相关省市在拍摄制作节目的过程中,在学党史层面上对当地红色题材进行了崭新视角的审视,对节目素材的选择更加凝练、精准,客观上把地方红色题材提高到全党革命历史遗迹的维度去归纳和艺术呈现,凸显了其精神价值,也通过艺术审美提升了其历史价值的品格。我们甚至可以把这个节目视为全国文联系统学习领会党史精神的一次集体动员。这样“以点带面”的党史学习教育,正是文联文艺工作发挥独特优势融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实践。立足行业特点学党史,文艺志愿者服务活动作出了新尝试。 在整体节目中,尽管多以歌舞、朗诵类为主,但还穿插了诸如微视频等符合当下观众审美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每一种精神的内涵挖掘都比较充分。节目没有炫目的灯光舞美,只在露天现场摄制,反而增添了一份真实和质朴,这也与文艺志愿服务的宗旨契合。而在展示这些精神谱系的过程中,拍摄的现场大都是新中国历史进程的宝贵遗址,许多珍贵的革命历史留存被广泛展示。历史真实物件能够激发人们的缅怀与激昂情绪,这样有情有义的文艺展演,使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得以显著增强,这也是这次“学党史、传精神、跟党走”主题文艺志愿演出活动的另一个有益收获。我们期待文艺志愿之花越开越盛,期待以人民为中心的优秀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作者:张应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艺学党史”的成功实践:评“颂歌献给党”福建省党史学习教育主题音乐会(张应辉) “百花迎春”,一定会永葆青春(张应辉)
文艺为民,文艺创作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理当唱响歌颂党、歌颂祖国、赞美人民的主旋律。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发展新中国、强大新中国;在这个艰难的历程中凝聚成系列中国精神谱系,我们如何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继承,如何在新征程大力弘扬,这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该思考的问题。无论用笔墨、用歌唱、用舞蹈、用演艺……文艺正在奏响催人奋进的时代号角,以唤起人们昂扬的精神气韵。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9周年、纪念第八个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精心策划了一场独特的大型公益演出活动。这场文艺演出于5月23日在全国各主流媒体集中播出,传播力强,“学党史、传精神、跟党走”的主题立意得到充分弘扬。
文艺主旋律宣传的新尝试
按常规惯例,纪念性的文艺活动多以主题文艺晚会为主,用舞台呈现的方式把主题内容融合在综艺作品中,演出现场在封闭的剧院或演播厅,演员在台上演,观众在台下看,由电视台直播或录播,把节目进行延伸传播;这种传统的表现方式能够对晚会主题产生一定的宣传效果,但是在电视传播式微的当下,常态播出的文艺晚会节目较不容易引起太大的关注。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的纪念性文艺活动本来也可以按部就班,以传统的方式完成一次宣教任务,何况各地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文艺活动隆重热烈,各具特色,要想让一年一度常态化的文艺志愿者服务日主题宣传做得有影响,对策划者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这一场大型主题文艺演出节目集聚了上千家媒体同时推送,其传播效果可想而知。
这场文艺志愿活动更像是一次文艺演出的真人秀荟萃,是主题文艺节目的全国选秀,节目的最大亮点在于它的开放性。节目以征集短视频的方式来完成整场节目演出的内容,把节目制作的主体下放到各省,节目的录制主动权在地方,节目构成由各地选送,最后串联在一起,形成一档长达100分钟的完整的综艺专题集锦。这样的做法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冒险,节目分散到全国各地海选,节目的质量把控难度大。尽管事先已经对所要录制的节目有总体的要求,在节目的形态上也有大体的规范,但是各地的文艺形式呈现有许多不确定性,节目表演、录制等等的水平会出现参差不齐的可能。这些可能性就是节目的风险,总策划团队如何规避?我想他们有一个基本的胜算,也就是用了“中国精神”这个概念来统领。节目沿历史纵向,将已经沉淀和凝炼为“中国精神”谱系的每一种具体精神用文艺节目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串联起来,像一条璀璨项链上串着一粒粒珍珠,珍珠本身品质是高洁的,用线串联起来即可。各地能够上升为“中国精神”的,也一定是珍贵的“明珠”,它的主旋律品性摆在那里。而且各种具体精神是地方长期宣扬的,有节目制作的底蕴,应当说节目质量有基本保证。从这个角度而言,总策划团队的“冒险”尝试得到有力保障。这种节目下放的“拼贴式”做法,恰恰成就了他们的开放性,是主题宣传方式的一种新尝试。
各地选送的节目尽管统一性尚欠缺,录制上也无法做到风格一致,但有当下影视后期制作的强大的技术与艺术上的支撑,整场文艺演出节目播出行云流水,看不出有什么大的瑕疵。这种开放性制作主题文艺活动,实际上也暗合了文艺志愿的“开放性”本质内涵。文艺志愿者是一个个散点,分布在各地,各自散发一点热,就汇聚成光,这些光亮会温暖到周边的人民群众,文艺志愿者的服务也由点到面实现全覆盖。
文艺走进人民的大联欢
这些年,文艺志愿服务人民群众大多以文艺演出的方式走进生活,贴近百姓;这种非封闭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群众的观看。艺术家走进人民生活,一方面为群众带去精湛的艺术表演,另一方面也是深入生活,直观感受群众对艺术作品的反应,汲取创作灵感,夯实艺术创作基础,为创作出接地气的文艺作品积累素材,进而培养与百姓真挚的感情。“学党史、传精神、跟党走”大型主题文艺志愿演出活动正是文艺家走进人民生活的具体实践,同时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这次由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主办的活动将全国、省、市、县、乡镇甚至村六级文艺志愿者实现了联动学党史,通过文艺的方式引领大家自觉融入到新时代发展的大潮,用真挚的感情回眸新中国历史,感念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丰功伟绩。
参加过文艺志愿活动的艺术家,一定会心存感动,每每遇到志愿团文艺惠民活动,老百姓都把这样的活动当作节庆来参与。尤其是革命老区,在革命年代为建立新中国作出过巨大贡献,积淀了纯正的红色基因,例如古田会议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等,在新中国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条件受限,但那里的革命精神却代代相传。例如闽西红土地上,“闽西红色文艺志愿轻骑兵”活跃在崇山峻岭之间,哪里有人民,文艺志愿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理当更眷顾这些地区,为他们真心实意地送去温暖、送去慰问;换言之,艺术家更应走进这些红色精神孕育区汲取养分,洗涤艺术心灵,深扎生活土壤,创作出有思想价值、有艺术价值、能满足群众文艺审美需求的优秀作品,真正做到“文艺创作以人民为中心”,而非以“小我”的抒写冲动为出发点,这在本质上是忽视人民群众的,仅仅只是为艺术个体的自我满足而创作。
“5·23”全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活动逐渐成为走进人民的品牌活动,在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活动展示曾一度成为文艺为民的特别风景,为抗疫加油鼓劲,发挥了文艺的战斗力作用。在防疫不可松懈的当下,今年的“5·23”文艺志愿活动本着防范意识和节约原则,不搞大而全的大型综艺晚会,而是把文艺惠民演出的任务分派下去,总策划向全国抛一根“线”,各相关省市自治区往“线”上系一粒粒“珍珠”,连缀成一条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这实质上是各“文艺轻骑兵”主题演出的大串联。对于人民群众而言,真诚的文艺惠民演出是一次大联欢的节庆活动,也是一次难得的艺术审美体验。艺术家提升人民的艺术欣赏水平,人民反哺艺术家以质朴和真情;这样就形成新时代文艺创作主体与受众之间的良性互动。两者催生出来的艺术作品就能立足于时代土壤、抒写现实生活、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真善美;只有这样的作品才富有生命力,才能够传播久远。文艺活动亦如此,与人民心连心,活动的品牌效益才能够发挥到极致。
“以点带面”的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实践
从某种意义上说,进步文艺的发展与党的发展几乎是相生相伴的,党的革命思想的宣传与推广、革命队伍的发展壮大,进步文艺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结合当下的党史学习教育,新时代文艺大有作为,以文艺的方式梳理党的历史脉络,歌颂党的历史伟绩,弘扬党的历史厚重价值,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以新中国革命历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作为文艺展示展演的主题,恰恰能够把党史中的每一个重要历史节点的价值发掘和展现出来。一种精神的形成一般要有主体事件、典型人物、核心价值、可持续影响力等要素,这些精神显然包含着一段优质的历史沉淀。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办的“学党史、传精神、跟党走”主题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是“艺学党史”“艺说党史”的独特亮点,是“艺心”永向党的具体实践。文艺演出大串联中的中国精神谱系是党史中各个重要的阶段,甚至是影响党发展伟业的重大历史事件;可以说精心挑选出了党史中每一块坚实的基石。我们用文艺去擦亮、去雕琢、去宣扬这些红色精神,用文艺的温度重新唤醒铸就这些精神的人与事,以喜闻乐见的直观说唱、演艺等形式传导精神、感染百姓,从而坚定他们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的这次活动策划,以开放的形式联络全国文联系统,借力基层组织录制节目,客观上开启了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也是各级文联组织联动学习党史教育的生动践行。各相关省市在拍摄制作节目的过程中,在学党史层面上对当地红色题材进行了崭新视角的审视,对节目素材的选择更加凝练、精准,客观上把地方红色题材提高到全党革命历史遗迹的维度去归纳和艺术呈现,凸显了其精神价值,也通过艺术审美提升了其历史价值的品格。我们甚至可以把这个节目视为全国文联系统学习领会党史精神的一次集体动员。这样“以点带面”的党史学习教育,正是文联文艺工作发挥独特优势融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实践。立足行业特点学党史,文艺志愿者服务活动作出了新尝试。
在整体节目中,尽管多以歌舞、朗诵类为主,但还穿插了诸如微视频等符合当下观众审美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每一种精神的内涵挖掘都比较充分。节目没有炫目的灯光舞美,只在露天现场摄制,反而增添了一份真实和质朴,这也与文艺志愿服务的宗旨契合。而在展示这些精神谱系的过程中,拍摄的现场大都是新中国历史进程的宝贵遗址,许多珍贵的革命历史留存被广泛展示。历史真实物件能够激发人们的缅怀与激昂情绪,这样有情有义的文艺展演,使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得以显著增强,这也是这次“学党史、传精神、跟党走”主题文艺志愿演出活动的另一个有益收获。我们期待文艺志愿之花越开越盛,期待以人民为中心的优秀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作者:张应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艺学党史”的成功实践:评“颂歌献给党”福建省党史学习教育主题音乐会(张应辉)
“百花迎春”,一定会永葆青春(张应辉)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构建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徐粤春)
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六个关系”(张俊苹)
活水源流随处满 东风花柳逐时新——读张锡良《艺术的他律·自律——何绍基与赵之谦》(蒋蒲英)
中国动画理论的百年之旅(丁亚平 尚文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