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以美育人,以艺育才”云展演:艺美育人(王岩 孙宪鑫)

2020-06-18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王岩 孙宪鑫 收藏

艺美育人

——评“以美育人,以艺育才”云展演

  “以美育人,以艺育才”,全国艺术硕士培养院校教学成果云展演于近日启动。本次活动是由中央文明办三局、教育部体卫艺司、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陕西省委宣传部、延安市委市政府、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央音乐学院联合主办的,不仅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新华社客户端、人民网、新华网等30多家媒体进行线上直播,更采取了广播、电视、网络平台等全覆盖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活动内容选用了2019年征集的部分“艺术硕士优秀毕业成果”,集中展示艺术硕士培养院校音乐、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舞蹈、美术、艺术设计等八个领域的阶段教学成果,将艺术的美育功能充分发挥的同时,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与爱国精神、民族精神的熏陶。

(图片来源:网络搜索)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回顾总结15年艺术硕士教育的经验,以美育人的“美育”功效在教育中呈现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9年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这都充分说明了美育在新时代人才培养方面的重大意义。

  15年来艺术硕士的美育教育成果斐然,它在不断完善与深化教学内容与形式,不断引导着学生完善实事求是的人格修养,增强学生与时俱进的审美能力与推陈出新的文化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学习与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优秀道德精神。在此基础上培养的硕士研究生的毕业成果,便呈现出了众多形式多样且内涵丰富、饱含着创作者精神意趣的优秀作品。

  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一种具有审美性、寄托性的观赏品,其本质是生活的倒影,不管是尖锐的批判,还是热情的讴歌,艺术总脱离不开它的创作背景——社会、风物与人情,并仍然会打上每一位创作者独特的思维与精神烙印——个性化的艺术精神。所以艺术这种“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属性,又赋予了新时代美育教育培养下创作者新的意志,观看作品便可以起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积极作用,在丰富精神世界的同时赋予人们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本次云展演活动可谓是新时代的美育工作一次颇有成效的试验。“以美育人,以艺育才”云展演上午场首先开播美术领域的作品,这些静态的艺术作品,赋予观赏者直观的视觉体验。从“老火车”“旧厂房”到现代都市的“高科技生产仓”与“高楼大厦”,美术作品记载着祖国建设的发展变化;从“丛林间”“火车站”的全景绘画,到“人像”的细节描绘,用美术记录着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抽象到具象、从模糊到清晰,美术都承载着时代的风貌与流变,是创作者在对时代的理解之上赋予其美的展现。而设计领域,则在美术的基础之上,加入了时代的烙印与历史的传承,作品《西安市小雁塔景墙设计》在沿街的白墙上复原了唐代小雁塔的原貌,古色古香的唐代儿女萦绕周边,让路过的人群无形之中走进这古朴的时代,“祭拜祖先”“以诗会友”等传统文化活动便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周遭的群众。作品《杭州空中公园概念设计》别具一格,集建筑艺术、文化传承与自然风貌为一体,打破了陆地公园的形式,地上多层建筑层叠起伏、甚为壮观,让游客放慢脚步在花园中感受时代的气息与文化的传承,韵味十足。

西安市小雁塔(图片来源:中国民族建筑网)

  如果说美术、设计类作品体现了源远流长的文化风貌,那么广播电视、电影领域的作品则是更鲜明的新时代的产物。作品《十年三堂课》以创作者自述的形式,讲述了十年的教学生涯和心路历程;作品《色彩萍乡》以“色彩蒙太奇”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了萍乡正在经历的新型现代化城市的转型升级,让观众勿忘历史、勿忘革命精神。

  “以美育人,以艺育才”云展演下午场为戏剧戏曲领域,它们以更多样的艺术形式,给予观众美的心灵净化与人格理想的熏陶。作品《红缨》讲述了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他为了将日寇引入八路军埋伏圈壮烈牺牲,这部作品以儿童剧的形式展现,不乏童趣又饱含教育意义;作品《范进中举》取材于《儒林外史》,是寓意深刻的喜剧作品,其中融入了作者对原著和古代社会的理解,惹人发笑的同时引人思考。

  “以美育人,以艺育才”云展演晚场开播的是音乐舞蹈场,自古乐与舞不分家,以音乐的动听旋律或激昂的腔调展现祖国发展的精神面貌,以舞蹈的柔美身姿或铿锵有力的动作歌颂真善美,引领观众徜徉在视听觉饕餮盛宴中。其中,音乐作品所展现的美是一种更积极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人们对更崇高的精神价值的追求。无论是气壮山河的《我爱你中华》,还是婉转动听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都给予观众美的听觉感受与心灵的震撼;而舞蹈刚柔并济的肢体带来美的审美感受,观者学习的过程中更可以以此作为增强身体素质的锻炼方法,其内在的精神文化内涵更能够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北京舞蹈学院作品《味道》运用秧歌与古典元素,展现了农家妇女采摘、烹饪的经过。作品以“扇火”开场,众舞者动作不尽相同,但都让观众闻到香气有了期待。舞蹈结构呈现三段体,首尾呼应,中间段落描绘的是“采摘”的过程,预示历尽辛苦才能迎来收获,最终以舞者闻香团聚结束。《味道》中优美的舞姿足以给人美的视觉享受,而其内涵韵味更值得思考。舞蹈以“香气”为主线,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传达的传统美德展现得淋漓尽致。云南艺术学院作品《大理鹤庆彝族“白依人”代表性民间舞》,是将民间舞蹈元素进行整理后加入民歌民谣的舞蹈重构节目,动作简单却大量运用了舞蹈队形的变化,展现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崇高精神的追求。这类作品无疑在警醒着世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在享受与传播美的同时应以现代的方式传播、保护传统文化。

  综上,无论是音乐还是舞蹈,均为观者营造了“内外兼修”的学习环境,不断培养着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以欣赏者的视角感受生活之美与艺术之美,获取精神上的愉悦和中华美德的培育。

  收录众多2019年优秀硕士毕业作品的“以美育人,以艺育才”云展演,以“云端”的新形式进行了全国性的大型美育教育。它增强了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理想信念,培育了以红色基因为主线的文明风尚精神,也努力实现着“全面发展”的美育之目的。

  (文中图片已标注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融合发展之路(王岩)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