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召唤时代文化的代言人——从陈逸飞逝世15年祭说起(冯远)

2020-04-26 阅读: 来源:《美术报》 作者:冯远 收藏

  陈逸飞是中国现代艺术历史上一位重要的艺术家,他在他生活的时代,活得有声有色,且成就卓越毫不逊色于前辈艺术大家。

  我知晓、听闻、关注陈逸飞是始于上世纪80年代,可惜因为从事的是中国画专业的教学、创作、研究,而与他未有交集。记得曾经在1984、1985年间,有过一次随同行去过他家看素描习作的经历,但遗憾未见到其本人。

  和大多数从事美术创作的有为青年一样,陈逸飞走过的路几乎是艺术青年人人向往追慕的人生道路,天赋才华,勤奋执着是无须表扬的,那是成就任何一位杰出艺术家的必然。

  我是从他的《开路先锋》、《红旗》、《黄河颂》,理解陈逸飞是从一位崇尚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诗性写实主义(用时代的规范用语是“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实践)起步发展的优秀画家。在他身上和他的作品中,体现了中国特定历史时期青年才俊出道成长的“正轨”道途。而《占领总统府》则是令我十分欣赏赞佩的扛鼎力作。在那件“史诗性的宏大叙事”中彰显了陈逸飞、魏景山高蹈的历史情怀、艺术理想、聪明才智和超越常人的精湛手法、技艺,它注定成为当代中国美术历史的传世精品。陈逸飞的《踱步》则又是跳出“占领”的纪实性描绘而通过作品集在思想深处对历史的慨叹、现实的关怀与未来的忧思一体,也是表露出他预感到一个大的变革时代将临,而交织着理想、抱负和无奈的又一重要代表作品,令人心魂震撼。

陈逸飞、魏景山《占领总统府》1977年(来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改革东风吹拂中国大地之初,只有少数人能够感知推动历史复苏的时代节拍,机遇垂顾主动追求、进取的陈逸飞,这段赴美经历至关重要,作为艺术家的陈逸飞由此获得专业向着更为纯粹的古典写实主义学习的机会。尽管有富商的资助,修复师稳定的职业,画廊的签约和优渥的生活,但我相信这份不易得来的安逸不是他热衷的全部意义。在那个现代化工业文明国度,他放下了熟悉的历史英雄主义创作主题,也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转而为在经典的音乐旋律中追寻上界华贵精妙的艺术语言与技巧,同时他的技法在遍览博物馆精品基础之上,向着更为精湛的艺术深度进取。

  岁月流转,安定的手艺人生活仍然不能满足陈逸飞对生养他的母文化的牵挂、割舍和表达自我灵魂的欲望,他的归省和《水乡系列》正是源于乡愁的一种再自然不过的文化眷恋。而“桥”成为了兑现文化反哺,故乡记忆的写照;对跨文化理念的寓意;行走在“桥”之上的过客对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某种暗喻指认,并且通过沉浸式的精心设计构成,夸张凝缩了对故乡文化记忆的符号化意义。而《海上旧梦》想必是通过题材本身丰富的绘画性和表现性,来对当年的“东方巴黎”中西兼融、纸醉金迷生活的想象与重现。逝去的、破碎的,迷幻的繁华旧梦,昭示着陈逸飞等一批跨洋艺术家共有的对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变易的希翼与梦想,还是内心深处的企盼?并且在其之后的“藏民”题材中尽情地张扬表现处于贫困艰辛状态中的臣民对现代文明的木然无感。高华的理想与骨感现实的距离,使他既置身于处于两种文化之中,又以他者的眼光去搜寻能够激起世人“观赏”兴趣的另一种生活和世界的存在。而技术层面上的陈逸飞,艺术笔触随着其生活历练和学养的日臻完善由写实而写意,进而精致,再而粗犷……

陈逸飞 《春意(周庄)》 150×100cm 布面油画 1995年

  智慧的陈逸飞那综合兼容了诸种审美特质的作品,获得了不同身份人的喜爱,市场价值一路追高,自不待言。

  我一直在距离之外不时有所听闻陈逸飞,在我想象中,赚钱和拍出高价,似乎不会是他的终极求取目标。天生有着“大哥”自觉意识和中国艺术进步的推助引领者觉悟的陈逸飞,不光帮助了所有有求于他的同行、同道朋友,甚至感觉到了只有回到他的生养之地,才是施展其才华、抱负的最好平台,抑或感到了有承担提升中国艺术、上海都市文化、时尚设计的社会责任的义务?他确实有这个能力,矢志不渝的理想和不断增长的社会号召力。他能干,他相信只要努力,没有不能涉及的领域,没有不能成就的事业。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他喜爱的、但更为宽广的造型、影像、时尚、设计领域之中,凡事皆能先行一步的陈逸飞,觉得他的全部理想抱负在那个变革转型的年代,通过努力能够得以实现。

  我猜想,彼时的陈逸飞“盈利”未必是他的第一诉求,不管有无其他更多的谋划想法掺杂其中,也许他更瞩意的、哪怕是搭钱赔本培育市场,拉升曾经是新兴艺术策源地的上海文化品位,是其心向往之的理想目的。作为一只理性的先知先飞报春鸟,陈逸飞肆意挥霍着他的精力、体力、财力,以至英年早逝,倒在工作现场,令人扼腕。这样一位集才华、智慧、理想、能力于一身的优秀艺术家,如若假以天年,他的贡献相信更为巨大。

  我觉得,陈逸飞堪当这个时代的中国文化代言人,尽管他已无法发声。在当代中国这样的人不是多了,而是太少。这正是我们常常忆及他而深感遗憾之所在。

陈逸飞 《罂粟花》 1991年

 

  (作者:冯远,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中国美协名誉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苍穹之下 表象之上(冯远)

  懂生活 悟生活 译生活(冯远)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