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闽派批评:植根沃土写传奇

2019-12-20 阅读: 来源:微信公号“福建省文学院” 作者:树红霞 收藏

  福建是文艺批评大省,有着优良的文论传统。进入新时代,闽派批评如何在回应现实关切中实现新发展?

  12月6日-12日,2019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学术活动周在福州举办。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建勇,全国政协常委、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文联主席、福建社科院院长张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施宇辉,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志坚,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陈毅达等领导以及张炯、谢冕、孙绍振等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理论家批评家150多人出席开幕式,围绕“史诗中国与新时代文学”主题进行交流和对话,开幕式由陈毅达书记主持,徐可、仲呈祥、张帆、梁建勇先后致辞。学术活动周由中国作协创研部、鲁迅文学院、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福建省作家协会、福建省文学院、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福建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传播中心、福建文学杂志社、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福建省电影家协会、福建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福州市文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文化产业系、福州大学人文学院、闽江学院人文学院、福建工程学院人文学院、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省新华发行集团鳌峰坊书城、福州鹿森书店、大梦书屋、福建省文艺教育促进会、福建文艺网协办。这是一次扩散式的观点大放送,也是一场聚焦式的思想大碰撞。除主旨发言外,还安排了两场主题研讨和22场文学专题讲座或对话。

  凝聚智慧,在对话中提升锐气

  文艺批评,有观点碰撞才有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创作、打造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

  “只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塑造评论体系,中国文艺评论才能真正实现百家齐放、百家争鸣。”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举例说,闽派批评作为全国的一个榜样,也不都是一个声音。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也有着相同的感受:“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学作品。文艺评论既是对时代焦点的关注,也是对当前热点问题的思考。福建是中国文艺理论批评重镇之一,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闽派批评以巨大的包容性、丰富性和创造性,形成具有鲜明的乡土身份意识,身在北京等中心城市的闽籍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往往与在闽工作的文艺理论家、批评家遥相呼应,形成理论共鸣。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闽派批评在文艺批评方法革新、后现代兴起、文化研究转型等关键性历史节点均扮演着理论先锋的角色。始于2014年的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高峰论坛升级为学术活动周,为文艺理论家批评家交流前沿问题提供契机,又保持了“闽派批评”的时代敏锐性,这是其迈出的重要一步。

  据介绍,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学术活动周是一个以闽籍和在闽工作的文艺理论家批评家为主体、同时吸纳全国优秀文艺理论批评专家参与对话的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其目的是凝聚学术智慧、发出时代强音。

  “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国文化仍是弱势,基本在引进,文化复兴还面临挑战,文学理论处在追赶阶段,特别是在引进西方文论时存在比较麻木的倾向,以至于理论脱离创作实践和阅读实践。”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说,中国的叙事传统非常精炼,要重视起来、花大力气去研究。闽派文论是可以争论的,要想在全国打出旗帜,就必须把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审美批评结合起来。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光明提出,现代汉语诗歌既充满活力,又有成长的烦恼。在介入现实时,现代中国诗坛缺乏体现时代精神的佳作,时代呼唤有历史综合能力的诗人,而真切的时代感需要诗人去感受。

  山东省作协主席、山东大学教授黄发有认为,现实主义文学应该紧贴大地,扎根人民,不断提高素养和境界,坚持是好说好、是坏说坏的原则,正视自己的眼睛,争当有史诗追求的作家,不忽略人心这个维度。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认为,新时代文学理论应该更加开放、更具包容性,特别是从影视文学角度考量,互联网思维越来越不可忽视。冰心研究会原会长、冰心文学馆原馆长王炳根对此深有同感,认为面对网络文学时代,批评家们要跟上新媒体的变化,在传统文论的基础上,打造新媒体时代的闽派批评。

  为了碰撞出“火花”,主办方特意安排了三场文学对话,其一是《人民文学》编辑赵依,《创作评谭》副主编陈蔚文,《福建文学》副主编、副编审石华鹏三人共话“文学与影视”;其二是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张凡,武警广州指挥学院副教授郑润良,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黄育聪、林强四人共议“当下文学现象与批评”;其三是作家网总编室主任安琪和《文学评论》编审吴子林一起,围绕“现代爱情诗漫谈”与莘莘学子面对面交流。

  守正创新,用心用情抒写时代

  文艺批评,离不开思想创新。思想创新的动力从何而来?在回应时代呼唤中拓宽理论视野。

  2019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学术活动周的主题为“史诗中国与新时代文学”,这当中就包含了对当前现实和文学的双重思考。其中,“史诗中国”是对当前中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概括,“新时代文学”则是对当前阶段的文学发展新态势的描述。

  对此,已多次参加闽派批评的仲呈祥感触颇深。“因为对省情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总结,闽派批评一路前行,有着深厚的学术内涵和思想内涵,客观上已形成以福建籍评论家为主的重要力量,这对全国的学派有指导意义。福建的评论家有很多是我的老师,我是带着一种朝圣的心情来参加这场文学评论盛宴的。”他说。

  《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也提出类似的观点,“古典文学的艺术遗产如何在今天创造性地运用和延续?需要来一次守正创新”。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庞井君呼吁,文艺评论应该回归艺术价值和信仰的价值,“文学应当给转型的时代提供更多的思想供给,给困境提供有价值、有思想的思考。”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一直关注并积极推动闽派批评创新发展。他说:“我们正在书写一部新的史诗,这部史诗的诞生是由于一个时代的诞生。当下文学作品有点脱离现实,没能很好地反映现实忧患。作家既讲中国的故事又讲外国的故事,才是完整的,才能更好地丰富国人的内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镇南认为,提高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不是一个封闭的问题,也不是单纯的艺术技巧的问题,必须放在史诗中国的背景下考量。

  闽派批评以全国性视野引领文艺理论批评的潮流,自2014年首次举办以来,先后以“文艺批评的变革与创新”“全媒体时代的文艺与批评”“新时代与文艺原创力”“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经验表达”为主题,呼应时下文艺理论批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体现了文艺理论批评界对时代焦点的一个回应。

  在福建省文联主席、福建社科院院长张帆看来,新时代文学是史诗中国的一部分,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应当用心用情抒写伟大时代。闽派批评围绕重大的时代主题进行讨论,搭建交流平台,推动文艺发展。

  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张陵提出,文艺评论不能被市场绑架,更不能过度依赖西方的评论思想,要努力把中国价值、中国思想在文艺批评中很好地体现出来。

  承接地气,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

  闽派批评,接地气才能有灵气。

  为推动理论落地,2019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学术活动周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加强与省内高校文学院系和其他公共文化场所联动,举办了22场有干货的文学专题讲座或对话,让“闽派批评”走进校园、走向公众。

  7日下午,福州文艺家之家专场,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开讲“重塑中华散文的古典美”,现场座无虚席。

  “我国的散文创作迎来空前的繁荣,然而表面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令人担忧的危机,平庸之作大行其道。究其原因,是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和陌生。”徐可指出,真情乃散文写作的灵魂,优秀的散文必定具有高远的境界和思想的力度,期待当代散文作者回望传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一切新思想、新方法,重塑中华散文的古典美。他结合自身从事散文创作的经验感受,强调能够展现古典美的散文创作须有情、有识、有学,佐之以“才”。另外,他还提倡广大文学创作者多进行难度的写作,这种难度体现为生活深度、思想高度和精神力度,绝不制造“有难度的阅读”,把文章写得让读者看得懂而又喜欢看。

  7日晚,福州鹿森书店专场,广西文联副主席、《南方文坛》主编张燕玲分享“传承文脉,回到经典”,吸引众多文艺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参加。

  张燕玲既编又写,但她当晚最吸引读者的一个身份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大赛的评委。“我当了20年的大赛评委,看过不少作品,一直在思考什么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对文学不变的初心。”张燕玲以90后作家王苏辛的短篇小说《白夜照相馆》和福建省作家舒婷的散文等为例,诠释什么是“文学的虚与实”。她提出,文学的真相是专业精神的坚守,不管时代怎么变,文艺的本质和品相不会变。那些有开放精神、根植于历史、写出了痛感、真正入骨入心的作品,才有文学张力,创作同质化只会把读者的口味搞坏,“现代文脉在古典文脉的基础上前行,文脉有不同的语境,文学要回到人。福建文脉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开放,如何传承开放的文化遗产值得现代人深思。”在互动环节,书友踊跃发言,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关问题,她逐一进行解答,并呼吁大家重回经典,多读儿童文学,多写有情有意有美的作品。

  此外,在福建省文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玲开讲《邓拓的诗文创作》,山西省作协主席杜学文解读《刘慈欣<三体>的史诗品格》,福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施晓宇带书友共品《闽都别记》,走近神秘的福州街巷;在福建师大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张炯带来的《当下文学研究漫谈》,让广大师生大开眼界;在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旗山校区,《小说选刊》原副主编王干以“锦瑟”为例开讲《文学研究的“区块”链》;在大梦书屋,《人民文学》编辑赵依漫谈《小说的再发现》;在闽江学院,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分享《诺贝尔文学奖和中国当代文学评论问题》;在福州市文学院,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作协副主席谢有顺畅谈《遇见文学里的“我”》;在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华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傅修海详谈《文学作品细读与文学研究》……这些相当有料的文学分享活动,涉及当前文艺理论批评、当代文学思潮和动态、文学艺术观念辨析和文学与大众传播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广大文学爱好者大呼过瘾。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学术活动周还举办了两次专题研讨交流。一是近50位闽籍和在闽文艺理论批评专家共研“闽派批评”新发展;二是为了抓住用好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长期落户厦门的难得机遇,首次单独设置了以影视产业发展为主题的专题研讨环节,这是文艺理论与福建省影视文化产业的一次紧密对接,也是一次重要的理论落地,对进一步推动新时代福建影视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新福建(选用时有所改动)

 

  延伸阅读:

  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在榕成立

  来看看,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2018年都做了啥?

  福建首个地市级文艺评论家协会在泉州成立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