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虚构的是非(苏丹)

2019-07-23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苏丹 收藏

  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的“虚构的是非——王华祥、赵博、陈流三人绘画展”是王华祥、赵博、陈流三位写实绘画高手,第一次集结在一起展示他们的作品。他们因志趣相投而结识相约,从而超越了彼此遥远的地域间隔来到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从他们展出的作品中我们看到,虽然天南海北各据一方,每个人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差异很大,但是现代性社会的底色和全球化时代的流动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及使人产生的种种焦虑,依然能够使得这些敏感的人类将各自的思考聚焦于一些基本问题之上,并施展自己的绘画天赋来表现这些“体感”。同时他们的这些作品还裹挟着某种共同的气息,如各种各样离奇的场景描绘、人物角色惶恐不安的情绪表达、亦幻亦真的空间组织……这种气息似乎具备一种解药的效用,可以暂时缓解我们对一些现实问题的困惑和因其产生的压迫感。有时候碎片化的图像拼贴出的幽默还会让一丝苦笑浮现在脸上,消除些许因长期愁眉不展而形成的皱褶。

  同一时代的精英人群所关注的问题永远具有高度一致性,这些问题中既有永恒性,也是当下人类社会阶段性特有的。在他们创作的这批画作中,“人”和“社会”是最为突出的两个焦点,表现个体的孤独感和社会的多元复杂是隐藏在图像背后的真正意图,令人细思恐极。变化多端的面具、角色身份的不断转换,无法掩盖个体和外在环境冲突引发的无奈和失落。萨特认为:“存在”即“自我”,它与客观现实永远都是对立的,不可能统一。客观事物和社会总是与人作对,处处威胁着自我……恐惧、孤独、失望、被遗弃等等都是个人在世界上的基本感受,像个游荡的阴魂。日本政治思想史学者丸山真男说过:“现代是一个巨大流动性的时代,所有的人在这个时代都不可能再有一个固定的环境,在不断的流动和变动当中人必须要寻找一种依托,使他感到安全……”因此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一些惶恐、不安和焦虑,这是当下的普遍性危机,它始终与对未来的畅想和期望紧密粘连在一起。

《肮脏的交易》,赵博,2013年

  荒诞的画面和虚构的情节是绘画三剑客创作的共同特征,它们分别体现在结果上、反映在创作过程中。而荒诞从来都不是随意性的,荒诞的画面总是影射着矛盾重重的现实,消弭着接踵而至的痛感。虚构的叙事方式根本上来自生活,但是虚构的高手会微妙地错动现实的板块,让逻辑断裂,令片段缝合。除去总体上相似之外,身在德国的赵博与位于中国造型艺术权力中心的王华祥,以及在七彩云南逍遥法外的陈流彼此在话题上都有一些明显的差异。虽说虚构是人类靠自己的知性活动凭空创造出来的东西,但能够使这些媒介化的现实具有高于客观现实的精神性却是考量艺术水准的关键。我觉得这方面有两个关键点是必须要抓住的:其一是精准,其二是夸张变形的极端化。这方面此三者无疑都是登峰造极的高手。荒诞作为艺术手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整体荒诞而细节真实,这种自身的矛盾性是审美过程中最有魅力之处,它们构成了超越单向跳跃性的生动变化,如奔跑中突然的飞跃,如跳跃中华丽的转身,甚至于如微笑中隐含着的悲悯,压抑逼仄笼罩下的狂欢……

《等待花开之老王》,王华祥,2014年

  在艺术性方面,虚构仿佛是为艺术的跳跃性叙事插上的翅膀,它是超越现实沉重性的飞扬,美轮美奂;在批判性方面,它所生成的荒诞图景越是荒诞绝伦,就越是蕴含着一种理想主义的深深失落感,具有一种悲剧的力量。

《浮生若梦》,陈流,2018年

 

  (作者:苏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艺术产业研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文艺评论家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座谈研讨会在京举办

  彭锋:美学问题“虚构的悖论”及其解决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