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晓月初升 泽润古城(林静)

2018-12-19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林静 收藏

  中国文艺评论网编者按:

  本文精简版2000字始发于2018年12月5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特约刊登,详见:
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history/20181205/index.htmpage=/page_6/201812/t20181204_428152.htm&pagenum=6&from=
timeline),作者授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官网刊发图文详稿3000字如下:

 

晓月初升 泽润古城

——秦腔历史剧《关中晓月》带来的地方戏曲创作启示

 

  秦腔《关中晓月》以地方戏曲表现地域题材,以剑走偏锋的艺术思维彰显博大精深的文化主题,以精湛的表演技艺、精美的舞台呈现赢得了观众好评。而由该剧所触发的陕商文化、关学精神、当代戏剧创作等话题的讨论和思考也引发广泛热议。

 

  人文表达,揭示关中理学、秦商精神的文化命题

  该剧巧妙解读历史题材,深度彰显人文关照,大胆重构了女商人商英、关学大儒刘古愚和末代太后慈禧等彼此交错的人物关系,巧妙融合秦商、关学两大地方文化,在历史真实的大框架下,张扬契合人性真实的情感抒发与精神动机,构建艺术真实,以商英为救刘古愚而献奶牛、捐巨资、求觐见为行动线索最终达成了“双寡夜谈”的戏剧情境,诠释了清末动荡中透过陕西人而管窥的中华民族有志文人、商人的气节和操守。

商英 齐爱云 饰(齐爱云为秦腔四大名旦之一、梅花奖获得者)

  “关学”是儒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学派,发源自关中地区,誉播华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穿越时空、振聋发聩。陕西商人曾输茶于陇青、贩盐于川黔、鬻布于苏湖、销烟于江浙,形成了名震全国的资本集团和独特的商业文化。在倡导积极树立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关学与秦商精神跨越时代的传承具有丰富、深刻的当代价值。

慈禧 侯红琴 饰(侯红琴为西安三意社社长、梅花奖获得者)

  该剧故事虽以商英为主线,立意却定位于对传统文化的保全与拯救,以泾阳首富商英解救关学大儒刘古愚的核心行动,将两大文化脉络交织融合,最终完成了对传统文脉与秦人风骨的彰显。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讲述具有人文关照和民间世俗情感的故事,来承博大的文化主题,以艺术的形式弘扬这块土地上的厚重文化,为树立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奠定坚实基础,秦腔历史剧《关中晓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颇为独特的创作样本。

 

  固本开新 为当代戏曲创作探索发展之道

  戏曲现代化,从上世纪就是戏剧理论和实践不断思考和推进的焦点,也曾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如何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戏曲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代戏曲人一直在努力。在走过了片面追求表现形式的现代这一弯路后,还应高度警惕片面强调题材内容的表层现实主义。戏曲现代化发展,更本质的是从表层上的表现现代到终极目标上的具有的现代审美观和价值观。

  《关中晓月》坚守戏曲本体,追求现代品位。从题材选择、立意挖掘、演员表演和舞台呈现上都体现出了固本开新、继承发展,稳扎稳打促双创的创作态度。

  首先该剧没有蹭热点、走捷径,而是坚定地撷取历史题材,挖掘其现代价值。地方戏曲创作取材地域题材是一条老路,然而如何才能从一个普通题材中挖掘出不一样的现实意义、点石成金,却充满着大智慧。该剧以剑走偏锋的艺术思维发现了周莹和慈禧之间的共同点——寡妇,两个同样孤苦伶仃而又肩负重任的女人,以世俗情感展开艺术想象,高潮落脚于两个寡妇的彻夜长谈。点睛之笔是将刘古愚的命运巧妙拼接进周莹的生活中,赋予周莹资助慈禧以营救刘古愚的崇高动机,以此确立了借秦商文化写关学精神、传承中华文脉的创作主旨。一个文化人的生死危机激发一个小女子的义举,将她的情感变迁融入国运沉浮的历史大背景,揭示时代更迭中人心的向背和文化命脉的赓续,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和现实意义。

  其次,扎实精湛、稳中求新的表演,体现了戏曲人该有的文化自信。郑怀兴“写心”戏剧的创作手法与演员体验性艺术表演手段相结合,该剧简洁流畅,一气呵成,生动地塑造出商英、慈禧、刘古愚、岑春煊、李莲英等艺术形象。秦腔名家齐爱云的唱做表演深沉婉约,悲情四溢,很具感染力。该剧没能让她尽情发挥做工长项,但恰好激发了她唱念的潜力。在几处独白唱段中,她试图探索另一种更加朴实本真的表演风格,以精神内化的动力塑造人物,将自身的情感体验化成唱腔悲喜、身段高低,把一个孤弱女子因为接受关学影响而成长为侠肝义胆、勇于为民族大义在所不惜、挺身而出的大儒商的心路历程,精妙呈现于观众眼前,从而表现出博大精深的关学精神对秦人、秦文化的灵魂滋养。而慈禧的扮演者,另一朵“梅花”侯红琴准确捕捉到剧中慈禧的独特,掌权者的霸气、落难太后的恓惶、孤身负重的无奈、身为女人的辛酸……眉梢眼角、举手投足,每段唱念、每个身形都精心设计而又化于无形。导演也选择了极具民族戏曲特质的表现手段,稳扎稳打,不玩花哨、不晃虚枪,聚焦人物,给足空间让演员发掘潜能、绽放光彩,使得该剧呈现出既尽可能体现戏曲本体而又努力探索现代品位的真诚样貌。

 

  梅花盛放 名家携手基层院团促进戏曲均衡发展

  《关中晓月》的创作班底周至县剧团,身处基层,躬耕不辍,是一个年演出场次达八百余场的基层戏曲院团。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在高水准主创的带领下,《关中晓月》的排练演出,改变了院团的精神面貌,发现和培养了一批人才,更鼓舞了大家的士气,进一步提升了该团整体的创作实力和水平,为该团今后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通过“梅花奖”演员、高水准创作团队与县级院团的携手,助力基层院团出人出戏——这成为《关中晓月》赢得业内褒奖的一大特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在观看首演后,特别赞扬了该剧的“梅花精神”:“‘梅花’不是只开在省级院团的,它更要开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之上。‘梅花’的神圣职责之一,就是带出更多的‘梅花’,引出更多德艺双馨的好演员!”

  该剧上演后,西安秦腔剧院与周至县剧团开启了为期3年的“结对子”友好帮扶活动,双方将开展实地调研及学习活动,从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和品牌拓展等多个方面互助交流,相互取经,并将共同开展商业演出和惠民演出,共同组织戏曲演出、比赛、评奖等文化活动,为振兴秦腔艺术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贡献。

  经此一役,该团信心倍增,大家渴望进一步加强与秦腔顶尖艺术家和专业大团的合作,学习艺术家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主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艺术情怀,不断提升院团的表演实力,努力出人出戏,更好地服务广大戏迷和观众。借助戏曲界顶级艺术家的领衔创作,努力提升院团创作实力,拓展自身艺术格局,服务更广泛的人民群众,促进戏曲事业的协调、均衡发展,这是在国家大力扶持戏曲艺术的进程中,涌现出的最切实的艺术自觉建设,值得戏曲界、文化界深度关注。

  晓月初升,泽润古城。一台艺术风格沉稳、舞台特色鲜明、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的佳作大器已现。当然,该剧尚有一些细节可待商榷琢磨,例如:关学对秦商精神的涵养、刘古愚如何影响了商英的行商之道,才使得商英不顾一切、抛却性命搭救古愚、存续关学,戏里讲得还不够充分;商英的戏份有点过重,某些诉委屈哭可怜的个人独白唱段还可考虑压缩、整合或调整内容;高潮部分人物之间情感的推进、心理的对抗角力、人物关系的张力及剧情的波澜起伏还可以再加强节奏和力度。还有该剧的音乐,激越昂扬、大气磅礴、悲凉婉转,也间或有欢快灵动(如赶牛一场),很能体现秦腔的传统韵味,但具体到每一乐段,就会发现沉稳有余,变化不足,缺少根据人物内心情感而变化的节奏韵律,尤其是几个独白唱段,音乐的“一捺韵子”显得唱段都很长,让人审美疲劳。另有,商英所赶秦川黄牛,处理成极具凤翔泥塑风味的“花牛”形象特别有新意,可以看出主创处处融入陕西民俗的良苦用心和创意火花,但是,目前这花牛身上的色彩和笔调都更具西方印象派气质,似乎缺少些古朴写意、粗犷中带有精巧的中国味。未来,相信这台新创大戏还将走得更远,也相信创作者们会再接再厉、精心打磨提升,让这轮晓月更加熠熠生辉。

 

  (作者:林静,原名雷琳静,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任职于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创作评论部)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周由强

  责编:艾超南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秦腔《关中晓月》:古老秦腔的现代提升

  基层剧团的“晓月初升”——秦腔《关中晓月》带来的地方戏曲创作启示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