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电影不可失去“血肉联系”(饶曙光)

2018-07-12 阅读: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作者:饶曙光 收藏

  “电影不坚持现实主义,就一定会脱离群众”“现实主义是中国电影唯一的康庄大道”——每每读到钟惦棐先生(中国文艺评论家)这些带有谶言性质的论述,都会不由自主地惊出一身冷汗。不过,也正如钟惦棐先生所说,还能够惊出一身冷汗,说明一个人的血脉还算通畅,还有药可治。

  比较长一段时间以来,现实主义的缺失或者说现实主义精品力作的缺失一直都是中国电影健康可持续繁荣发展的隐痛、隐忧、隐患,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众所周知,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创作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和风险,导致不少创作者都明智地选择了“智慧的规避”,同时也多多少少产生某种“智慧的痛苦”。毕竟,社会、时代、观众乃至历史都需要现实主义,电影不去表现时代的变迁,不去表现处于历史变迁中人们的喜怒哀乐及其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将会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更重要的是,中国电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价值就在于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失去了这种血肉联系,中国电影将会苍白无力,也将会最终失去市场竞争力。

  事实上,直面现实问题的批评力量与精神张力,加上现代化的电影叙事、现代化的电影语言,也可以产生“爆款”电影、“现象级”电影。

  两年以前也就是2016年,当中国电影市场出现增速放缓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电影发展出现了拐点,有的甚至悲观地认为中国电影进入了寒冬。笔者当时非常坚定地认为,并不是中国电影发展出现了拐点,而是中国电影发展方式、增长模式出现了某种拐点,即过去单纯依靠电影院(银幕数量)规模扩大、人口红利的发展方式、增长模式已经达到了某种“增长的极限”。

  尽管如此,笔者还是乐观地指出,中国电影未来发展黄金十年乃至黄金二十年不是梦,但前提是全方位的、深刻的结构性改革、调整、深化和优化,以及相应的制度性建设、政策安排。只有这样,中国电影可持续繁荣发展,尤其是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基础才会逐步夯实和牢固。毕竟,中国电影的内生性增长也就是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而规模数量、人口红利等外部性因素只是变化的条件。如果我们今天不做好结构性改革、调整、深化、优化,不做好制度性建设(市场规范、内部利益分配机制、专业人才可持续培养)等基础性工作,将来一定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和麻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重要的事情必须说3遍:提质增效,提质增效,提质增效。

 

(作者:饶曙光,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名单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树立中国电影工业美学的新标杆(饶曙光)

  中国电影不应光看漂亮数字(饶曙光)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