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标题为:
从审美力到娱乐力的竞争位移
———网络文学的满园春色
《大神们:我和网络作家这十年》,夏烈著,花城出版社2018年5月版,45.00元。
《大神们:我和网络作家这十年》是夏烈对2007至2018他与网络作家的最初交往历史的回顾。这本书结合了口述史的一些特点,讲述重现了每个网络作家不同的个性、人品以及他们对自身的定位和不断成长,一定程度上重现了生活中的网络作家们。它至少具有两个方面的价值:一是满足网民的窥私欲,虽然说网络作家貌似在网上与粉丝互动很多,但实际上大家都是蒙面大盗,得了屏幕的保护在虚拟世界用符号交往来着。这次,夏烈将网络作家们的某些隐私,个人生活与写作喜好公之于众,这对粉丝可能是非常有诱惑力的。二是从文学史的意义来看,这算是文学生活史、交往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这十年是网络文学发展的第二个十年,也是与所谓的传统纸质文学、“古典”文学同台演出、平分秋色的时代。回顾二十世纪所谓的现代文学史,情爱小说家张爱玲和武侠小说家金庸等都经受了经典化的考验,网络大神也正在逐渐涌入评论家、学者、文学史家的视野。我想今后以此为研究对象的硕士、博士论文也会增多。南派三叔的悬疑小说《盗墓笔记》能够位居多个重点大学图书馆的借阅前列本身就是值得研究的现象,它一定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共通之处。
南派三叔悬疑小说《盗墓笔记》
这本书的亲切来自作者夏烈的身份,他曾是杭州作协的秘书长,真正的体制内的官员、评论家,他利用官方的平台建成了类型文学创作委员会,将一批所谓的大神:沧月、南派三叔、曹三公子、流潋紫等请君入瓮,成就了一段辉煌。夏烈的组织者、策划者、评论家兼朋友的身份的确适合来写这本书,他能够看到体制与网络作家之间的博弈、互动和催发。
其中最具标志性的细节是莫言与南派三叔的饭局交流,莫言甚至给自己起名为“北派大叔”,说你写的是盗墓,我写的是挖坟。莫言让南派三叔不必理会那些批评,说自己刚出道的时候也面临着重重阻力。我想这些都是非常具有历史意味的时刻。每位大作家的成长背后除了极力发展自身的才华之外,还要用一部分心力来抵挡舆论及传统的明枪暗箭,这也是挖坟盗墓的必修课。明枪暗箭让两位叔叔握手言欢、惺惺相惜。“大叔”和“三叔”的促膝谈心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看做两代不同媒介书写的作家的同仇敌忾。
时代的巨变乃不争的事实。一方面,由于科技和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大家已经习惯在手机上阅读,今天,你在地铁上、机场、路边乃至任何场所,在等待的空隙时间里,你都会发现大家在埋头看手机,虽然不一定都是在读网络小说,与手机阅读相匹配的阅读方式诞生了。拿一本书或者刊物的“古典”阅读方式告退了,甚至报刊亭也日渐萎缩了。哪里有WiFi,哪里就有网络阅读。网络文学来到世间,它具有摧枯拉朽的威力,它是一个时代的必然趋势。新媒体重新塑造了我们的阅读方式和交往方式、更新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想象方式。科技的进步是以更方便更快捷为目标的,毫无疑问,刷卡比数现金方便,纸币比黄金、贝壳方便;同样,印刷比石刻方便,钢笔比毛笔方便,打字、粘贴、复制要比稿纸码字更方便,像网络小说就全面更新了长篇、中篇和短篇的概念。
网络文学必须在娱乐力方面出奇制胜,这是由网络时代阅读的随机性、读者生活的高节奏、快变化决定的,如果不能在三、两分钟抓住消费者基本就没戏了。娱乐力是网络文学的核心竞争力。扣人心弦、一波三折、动人心魄、爱不释手、食不甘味……这些可能就是网络文学的一些特点。
网络文学有一个巨大的益处是平台本身带来的,所谓兼收并蓄,吸收了跨专业的营养。虽然我们总可以找出少数人不是学中文的,但大体来说,传统作家还是跟文学专业联系更紧密些。今天网络作家的格局完全改变我们的专业想象,夏烈笔下这些大神从事着销售、设计或者计算机等各行各业,真正是非职业写作,全民写作一定能够给文学带来更为新鲜、活跃的因子。这在今天有特别的示范意义,大家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运用网络非常熟练,所以网络既生产了网络小说的作家,同时也生产了网络小说的消费者和评论者,这是一个时代科技进步带来的结果。在网络降低小说写作门槛,增加了小说作家的同时,它也在为这些网络作家不断提升自己提供便捷的学习渠道。
对网络文学一直存在着两个主要的诟病:一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二是不关心现实,“不问苍生问鬼神”。我想这也是网络文学写得如此快、产量如此巨大难免会有的弊病。但这种情况也会在写作实践中慢慢得到修正,网络是个巨大的淘洗场,随着网络文学不断深入人心以及写作者和读者素质的不断提高,这些毛病也会在不断的大浪淘沙中得到克服、得到抑制。同时也会出现有理想的小说家从传统文学中汲取营养。无论是网站平台、网络写手还是读者都在经历风云突变,他们的更新换代远远比传统期刊出版业更为酷烈,真可谓各领风骚三五天。
回到夏烈的写作本身,一方面我觉得他是有意识地去克制“自我”发酵,希望自己像导演一样退场,为大神们提供更辽阔的舞台,所以在回忆与这些大神们的交往的时候,夏烈对自我的张扬有所克制,但是,我们也会从字里行间看出成功人士“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我觉得这可能涉及到一个写作立场的问题,文学中的“有我”、“无我”问题,口述史中“有我”带来亲历感、现场感;“无我”则带来客观和距离,所以很难说清比例该如何调配。绝对的“无我”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大神们———我和网络作家这十年》可以带我们回顾文学内部的分化、博弈、互补以及网络文学的蓬勃生长历程,那是真正的满园春色。
(作者:申霞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