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成 图\侯大明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建设成就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后、十九大以来,通辽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筹划促进经济发展、积极改善民生的同时,统筹安排了推动文艺事业发展的各项激励政策,出台了适合草原文化建设的鼓励措施。2017年设立了通辽市“科尔沁文化政府奖”。
2018年2月12日晚,在通辽市辽河剧院,举办了由通辽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承办的“通辽市首届科尔沁文化政府奖颁奖典礼”。
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科尔沁文艺保持了繁荣发展的态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辽市文学艺术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团结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创作生产了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可喜成果,推动了全市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
制定《通辽市文化精品创作奖励扶持办法》,设立政府专项扶持奖励资金,促进了文化精品创作。2015年民族舞剧《天上的风》完成在首都保利剧院的演出,并在同年的草原文化节荣获剧目奖和三个单项奖的佳绩。2016年,完成了民族音舞诗剧《敖包相会》创排和培训工作,创演了交响音乐情景剧《长征组歌》;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视听音乐会《敖包相会的地方》,2017年7月4日在北京保利剧院成功上演,《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人民网、国际在线、中国文艺评论网、中国日报网、今日头条等主流权威媒体均对演出盛况进行了跟踪报导;完成影片译制16部,科尔沁方言蒙古语译制片《太极侠》获全国声音制作优秀作品奖;创作音乐作品80余件,舞蹈作品40余件;实施了《科尔沁文化系列丛书》编撰工作,截至目前,《综合篇》蒙文版已完成,正在整理汉文版;《民歌篇》已完成;《安代篇》已完成一部分;《美食篇》《版画篇》已完成初稿,正在进行修改;2015年,哈日贵的蒙文短篇小说《会笑的绵羊》和宝音套格陶的评论文学《论蒙古族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学》荣获第十一届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2016年,歌曲《多想听你唱首歌》、民间文学作品《蒙古族民间故事——巴拉根仓》和摄影作品《打马印》荣获第十一届自治区艺术创作“萨日纳”奖;通辽广播电视台先后推出了《东北看草原,自驾游通辽》城市旅游宣传推广片和文化纪录片《安代传奇》;市民族歌舞团和扎鲁特旗乌兰牧骑获华北五省市(区)舞蹈比赛7项奖项;歌曲《守望相助》自2014年获自治区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之后,于2016年又荣获乌兰夫基金奖,并荣登2016年央视春晚;专业创作人员和特聘作家创作并发表了20部图书,有7件作品获国家级奖项。交响乐作品《草原意象》获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项目资助,剧本《诺恩吉娅》在2015年荣获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之后,于2017年再次获得滚动资助,并做为艺术基金获滚动资助的首部剧本在《艺海》艺术基金专题栏刊登。
优秀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汉文类图书《宝石柱》《辽水悲歌》《回眸百年老通辽》,蒙文图书《科尔沁蒙古族民俗物品图鉴》《扎鲁特旗蒙古族刺绣工艺花纹图案集》,歌曲《草原深处》《相聚草原》,舞蹈《守望》《大漠生灵》,电视纪录片《蒙古羊背宴》《安代传奇》等等,注重宣传推广民族文化,描绘了草原人民的温馨、幸福的新生活。反映民族特色的作品日益增多,广大蒙古族人民用自己的母语书写对党、对社会主义的浓浓深情及对美好生活的生动描述。以此为标志,科尔沁文学显现着显著的时代脉动。
通辽市首届科尔沁文化政府奖是对科尔沁文艺阶段性的回顾和总结。
据承办单位介绍,科尔沁文化政府奖是通辽市人民政府文化最高奖,主要表彰和奖励通辽市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和文艺工作者,每两年评选一次。2017年是首届科尔沁文化政府奖评奖年,经广泛征集,公正评审,有253件作品参评,选出“艺术类”“文学类”“新闻类”三个类别共计58件获奖作品:艺术类通辽市民族歌舞团的视听音乐会《敖包相会的地方》等25件作品、文学类王玉涛的《百年回眸老通辽》等23件作品、新闻类通辽日报社秋红、包六胜、康桂君的《通辽96岁老兵寻恩77年》等10件作品获得表彰。同时,还对著名诗人王磊和青年歌手阿木古楞颁发科尔沁文化特殊贡献奖和科尔沁文化传播奖。
通辽市首届科尔沁文化政府奖是对科尔沁文艺阶段性的回顾和总结。本次颁奖典礼是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全面构筑具有科尔沁特色的文化精品创作体系,推动和传播一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新时代优秀文化作品。评选结束后,获奖作品将通过“中国通辽网”“通辽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官方微信平台”“科尔沁都市报”“天堂草原文化网”“蒙古音乐网”等媒体进行展示。同时,组委会还将采取多种措施开展获奖作品进校园、走基层、进军营、专题讲座等一系列宣传推广活动。
这些措施,对于展示昂扬向上的主流意识,反映光明进步的社会本质,弘扬坚定的共同理想,凝聚奋进的思想、精神,具有典型的推动作用和积极的社会意义。作品立足现实,穿越古今,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动态中,让科尔沁草原这片神奇的土地充满了文艺的芬芳。
文化建设“形于中”而“发于外”,科尔沁文艺大有可为。
科尔沁地区历史悠久、文脉昌盛。生成、生产文艺作品的底蕴深厚。回望通辽市首届科尔沁文化政府奖,总体上具有五个显著特点:
党委政府支持,各级领导关心,职能部门主导,多层组织推动,纵向指导,横向配合,为科尔沁地区的文艺繁荣创造了必要的外部条件。广播、电视、日报和各种新媒体的宣传和推介,为各类作品创造了良好的媒体支持和传播渠道。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说:“我们的文化不是演给别人看的,不是逗你一笑,而是大地上的人在极端艰巨的条件下求生的呼喊,是农民收割庄稼的时候,脸上和皱纹里的汗水和憨笑,文化是他们内心感情的表达,是他们内心信仰的表达。”
门类齐全、涉猎广泛。汉族、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等各族、各类文艺家深入生活、贴近实际、积极思考、踊跃创作,获奖的58部作品广泛涉及文学、民族文学、音乐、美术、摄影、舞蹈和非遗等多个门类。其中蒙古族作家创作态势强劲。尤其是本届政府奖把蒙文书法创作列入到奖励范围,深刻的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一体、多民族共融精神渊薮背景下坚定的文化自信。
获奖作品和时代同频共振。大型视听音乐会《敖包相会的地方》认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歌曲《守望相助》《天上的风》等作品,深入挖掘和阐发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求和、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引导人们坚持并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音乐作品《英雄上马的地方》,以民族英雄僧格林沁奋力抗击外辱的事迹为感情抒发的原点,生动的反映了当代科尔沁草原人的炙热、不变的家国情怀。大型交响乐作品《嘎达梅林》通过奏鸣曲、浪漫抒情、谐虐曲和回旋变奏等四个乐章,表达了科尔沁草原人自古以来的“英雄忧患意识”下“守望家园”的精神抵达。
生动的反映了多民族融合“共热”“共舞”的场景。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视听音乐会《敖包相会的地方》2017年7月4日在北京保利剧院成功上演后,7月底30名演员即被选中参加央视《民歌中国》栏目录制工作。视听音乐会中的《民歌联唱》受央视邀请参加自治区成立70周年心连心艺术团演出,是自治区各团体中惟一表演独立节目的团体,收到广泛好评。科尔沁民歌,登上了中国文艺的大舞台。
注重激励效能。通辽市首届“科尔沁文化政府奖”不仅对入围作品进行了奖励,而且对各类文艺家在内蒙古自治区及国家获奖的作品进行了再奖励。此举表明当地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在推动科尔沁文艺上档次、上台阶、出精品方面的信心和决心。
概括的说,通辽市首届科尔沁文化政府奖,作品评选中坚持并注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的把握。随着对获奖作品宣传、推介、评论的持续, “寻根”和“塑魂”,必将在不同的程度、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渠道走进人们的日常,进而通过文艺去完成对当代科尔沁人心灵的鼓舞和精神的哺育。
激发生命力,科尔沁文艺需要在继承和发展中继续砥砺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的创新。”通辽市在今后五年的工作中,重点提到了“激发文化创新创意活力,建设新时代草原名城”的战略目标。科尔沁文艺再次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例如,通辽市目前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3处,长城202公里,是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大市之一。国有博物馆馆藏文物700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9件(市博物馆64件奈曼王府博物馆5件)。有蒙古四胡、乌力格尔、安代艺术等国家级“非遗”项目13项,自治区级36项,市级124项,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人,自治区级64人,市级176人。这样一组基础数据,既是说明通辽市列入国家级名录项目和传承人数量均居自治区前列,也在更深的意义上揭示,这些非遗项目,是地区的传统,民族的根本,从古至今接续着草原人精神命脉的延续。需要在当代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方式,活化历史,激发活力,通过补充、完善、拓展,赋予它更多的文化的内涵,增强科尔沁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通辽市“在自治区内、国内的知名艺术名家、有震撼的文艺作品、叫得响的文化品牌还不够多,各艺术门类发展还不够均衡,文艺人才断档、断层现象比较明显。”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清醒认识、保持优势、补齐短板,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动态中,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文艺精品,充分展现出一个乐观、自信、昂扬、奋进的科尔沁。
(作者:刘梅成,笔名美成,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电影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