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陆绍阳:网络文艺的前景可能远超我们想象

2017-07-21 阅读: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陆绍阳 收藏

      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不仅“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在不影响网络文艺勃发生命力的同时,提供给它更大的生长空间,更优质的土壤,更科学的引导方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影响广泛而深刻,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不仅“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包括网络小说、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网络综艺、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等在内的新兴文艺类型在互联网平台上风生水起,拥有海量的读者或观众,有些作品的阅读量或点击率以亿计算,远远超出了传统文艺类型的影响力。在2015年10月19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把网络文艺和其他传统的文艺门类提到了同样重要的位置,可以说,网络文艺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到来了。但我们可能迎来的远不止它在产业指标上的增长或者一批优质作品的出现。网络文艺的发展前景,它的意义和价值,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
  第一,网络文艺的发展加快了中国文艺走向世界的步伐。中国的玄幻小说、武侠小说已经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拥有了自己的粉丝或固定的阅读人群。在北美设立的专门翻译中国网络小说的网站wuxiaworld(武侠世界),日均网页浏览量超300万,它的读者来自全球近100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北美的读者超过1/3,而这还仅仅是一个网站的影响。可以说,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梦想,可能提前让横空出世的网络小说实现了,严肃文学没有做到的事,网络文艺却大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网络文艺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通道。
  第二,网络文艺加快了文艺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的进程。按照国际标准,产业的增加值达到GDP的5%,就可以称为“支柱性产业”。而在国家发布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变规划纲要》中提出,在“十三五”末期,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性产业。近两年,网络创作生产高度活跃,据文化部文化市场司行业数据监测点统计,2016年上半年,我国网络文化市场整体营收达1017.2亿元。同时,网络文化行业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网络游戏市场同比增长24.1%,网络音乐市场同比增长43.5%,网络动漫市场同比增长77.1%;网络表演(直播)市场实现井喷式发展,同比增长209.3%。日前在上海举办的中国网剧“未来式”论坛上,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预测了网剧的未来态势:“到2020年,付费网剧收入预计会达到640亿元,会追平电影总票房”,照此发展速度,不远的将来,网络文化产业就会迈入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行列,而且速度会比我们预想的要快。
  第三,网络文艺加快了原创的步伐。一些在网络上发表的原生性内容,像科幻小说、历史小说、青春小说一旦拥有较高的关注度,就很快会被影视公司买断版权,改编成影视剧。近年来,电视剧《琅琊榜》《甄嬛传》和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等被大众喜爱的作品都改编自网络文学。甚至有没有优质的网络IP,已经成为投资商、决策者是否上马一个项目的主要依据。网络文艺因为生产、传播、激励方式明显区别于传统艺术,它就更有可能激发创作者的动力。比如,网络游戏已被称为是第九艺术,它打破了传统艺术的接受惯例,即创作者制作成完整的文本,再传输到接受者中间,在此过程中,接受者是被动的,但对一款游戏产品来说,玩家是直接介入到文本中间,它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文艺作品的传受关系。再比如,网络直播也改变了传统的明星生成方式,网络主播以更直接、更迅速的方式赢得关注,催生了新兴的“网红经济”。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练兵场、演武场。
  第四,网络文艺加快了文艺大众化的步伐。因为生成于网络空间,由大量“业余”作者直接参与,文艺和大众的关系从没有像现在那么紧密过。传统的文艺类型,创作者和接受者是隔离的,创作者只顾自己创作,至于创作完成后,有多少读者观看、阅读,创作者并不在意,因此“作者性文本”更关注艺术家的个性化表达,追求独特的风格。但网络上生成的作品可以称之为“读者性文本”,则须充分考虑读者或观众、听众的接受心理和审美趣味,作者创作时可以充分利用和读者互动的便利,甚至进行实时互动,受众的意见会随时被创作者接纳,直接影响到创作的走向。因此网络作品更能体现、表达民意,也更容易使文艺作品从关注“小我”自然转向重视“大众”。
  虽然网络文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网络文艺的发展速度迅猛,难免存在泥沙俱下的问题。有些网络文艺采取低俗、暴力、色情等方式追求点击率和粉丝效应,对青少年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加强监管和行业自律。因此,如何尽快度过“野蛮生长”阶段,在不影响网络文艺勃发生命力的同时,提供给它更大的生长空间,更优质的土壤,更科学的引导方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陆绍阳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陆绍阳:现实主义与文艺作品中的时代精神

      第三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开幕,倡议书引领网络文艺评论共识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