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跨性别题材的故事。讲述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友子因母亲的不辞而别而前往舅舅真纪夫家生活,但没有料到的是,舅舅的未婚妻、护士凛子却是一个变性人女性。虽然友子觉得这位未来舅妈怪怪的,但凛子做饭、做家务、给她扎辫子、陪她打游戏,温良贤淑、善解人意,三个人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但这样的家庭组合,却被周围人的偏见包围。友子愤怒之下把洗涤剂喷在口不择言的同学母亲身上,温柔的凛子则把情绪宣泄于擅长的编织上,并启发友子释放愤怒的方法。随后三人一起编织了108个毛线阳具,象征着佛经中的“108个烦恼”,最后一把火烧掉……
电影《人生密密缝》由荻上直子编剧并导演,讲述患有“性同一性障碍”的主人公和他的恋人,以及恋人的侄女之间的奇妙生活。
这一幕非常美——这108个形状色彩各异的毛线阳具,在烈火中渐渐化作灰烬、在火焰中升腾起来,这预示新生活的开始。同样打动人的镜头是,最后一幕,当友子打开凛子的礼物时,一对毛线编织的乳房赫然出现在眼前……漂亮而温馨。与性有关的题材,用这样的“性道具”来表现,别出心裁又堪称完美,真是匠心独运。
用学术用语描述女主人公的身份认同,叫做“性同一性障碍”,这是肉体的性别与性自认不一致的现象。当事人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是正常的男人或女人,自己对身体属于哪一性别也一清二楚,但其性意识中却确信性别属于与己肉体之相反的性别,因此迫切希望以相反之性别角色来生活。生物学的性是从性器官上来区别,心理学的性是用脑来判定,肉体的性别取决于生殖器,精神的性别则取决于大脑。
正是这种“肉体的性别”和“精神的性别”的错位,于是有了形形色色的凛子。影片还勾勒了友子同班男同学的情状:他迷恋踢足球的男孩,希望自己长出一对乳房……显然“性同一性障碍”并非孤例,在人群中多有。如果社会偏见冥顽不化,就有可能让他们跌入黑暗。可不,由于这位男孩子的妈妈是“死硬歧视派”,结果男孩差点因吞药自杀而一命呜呼。相形之下,凛子的妈妈就非常开明:小时候还是男孩子的凛子哭着对妈妈说想有乳房,母亲先是惊讶,而后温柔地对他说:“那当然了,因为你本来就是女孩子啊。”之后还用毛线给他织了一对乳房。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下,凛子长大后也成为了一个温柔、没有戾气的护士小姐。
对“跨性别者”的态度,就是对人性的态度。正是有凛子母亲这样的开明者,才有了温良恭俭让的凛子。银幕上的这位变性人是多么的风姿可人,看着毫不违和。除了无法消除的声音较粗和手掌较大,其余的一切与标准女性并无二致,尤其是对老人和未婚夫的体贴、对孩子的关爱,都发乎于心、见乎于行,女性味十足,让人怜爱。
电影《人生密密缝》剧照
这个“被遗弃的孩子”和“跨性别者”之间的温情故事,用了无数动人的细节来演绎,她们互相走近、互相取暖,人性的光辉在她们身上熠熠闪光。这一大一小两个女子的美丽人生,让我们在欣赏中深思关于人的生理和社会性别、关于家庭与血缘等议题。该片荣获柏林电影节“泰迪熊奖”的评委会特别奖,可谓实至名归。
据该片编剧兼导演荻上直子说,是一则新闻启发了她,新闻里介绍了一位母亲的儿子选择变性成女性,荻上直子对此非常感兴趣,马上联系了这位母亲。于是她见到了一位虽然儿子变了性却依然开朗乐观的母亲。这件事给了迟迟产不出新作的荻上直子新的灵感,但她又不断质问自己:“你真的完全没有偏见吗?”在一切心理准备完成后,她放下心来筹拍电影。于是,有了这部《人生密密缝》。这让我想到很多经典电影的“激发”规律,比如前不久热映的《血战钢锯岭》,也是源于真实故事。从真实故事到艺术故事,就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口号容易接轨,但思想理念和体制机制的接轨却并不容易。如何完成从生活到艺术的转化,其间有太多的道道可探讨,相比之下,我们的差距还是明显的。
(文/刘巽达)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