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彝《中国书法》英文版
日僧空海书法
韩美林《天书》
刘永刚的汉字雕塑
中国书法艺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传播,已经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桥梁,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同时也对其他艺术门类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皇帝书家不仅中国有
在中华文化的范畴内,书法只需说是基于汉字的艺术,到了国外,那就必须定义为:书法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汉字的艺术。因为,书法绝不仅仅是外在的书写技法,还包涵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情感。
尽管汉文字书写的历史已经有4000多年,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书法却开始于造纸术发明以后。造纸术的外传,也让书法走向国际有了可能。早在两汉交替动乱时期,大批汉族难民涌入朝鲜半岛,便带去了造纸术。20世纪60年代,朝鲜半岛某古墓出土带有西汉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字样的纸张,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中国造纸术外传。而造纸术传到西方则是经由阿拉伯人之手。公元751年,唐朝与阿拉伯人在西域发生战争,一批工匠战败被阿拉伯人俘获,其中就有造纸匠。在那场战斗中被俘的唐代史学家杜佑的侄子杜环,回国后记叙了中国工匠传授阿拉伯人造纸术的情况。
书法随着中华文化在海外系统传播,当推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809年日本嵯峨天皇登基,他酷爱汉文化和书法,其本人成为当时名重一时的3位全日本最著名的书法家“三笔”之一。此外,据说日僧空海留学唐朝,刻苦专研王羲之书法,几可乱真。相传唐朝皇宫殿上的王羲之书法因墙壁损坏以致墨迹不全,请空海补写后几与原迹一样。这个传说记载在日本史书《高野物语》。其后1000多年,中日书法一直交流不断。
1987年,为纪念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雅集,中日书法家50多人聚首兰亭,缅怀先贤,畅叙书艺,推动了中国书法的国际交流。目前,在许多日本、美国的高校都开设了中国书法专业课。日本还形成了从本科、研究生到博士生完整的中国书法教学体系。
在海外学府的讲堂上
现代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和传播,最早当推著名书画家、作家、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蒋彝,他是“可口可乐”英文名的中文翻译者。1938年,蒋彝在西方出版的英文版教学专著《中国书法》,以东方式的幽默,把书法讲得生动活泼。例如,中国人讲“字如其人”,蒋彝就把金农的怪字和怪脾气联系起来,把黄庭坚峭拔俊朗的字与黄自己的个性作比,把欧体的端庄俊朗与欧阳询本人一起讲等。在蒋彝的笔下,中国书法既是作者个性的体现。蒋彝以他对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使者”。
2007年《中国书法艺术》出版,该书是由中国外文出版社和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共同策划、编辑,分别以中、英文出版的“中国文化与文明”丛书之一。《中国书法艺术》由中国著名学者、书法家欧阳中石主编,特邀美国著名汉学家、书画鉴定家方闻、白谦慎以及国内知名专家共同撰写,可以说是当代国际书法的权威之作。
在海外,传播中国书法最负盛名的当属一代才女张充和。从20世纪中期赴美国以后,她在耶鲁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和昆曲。“张充和戏说她的美国学生把学中国书法当画画,但在‘画’中加深了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国书画鉴定家、同为耶鲁大学教授的傅申说,当年是他介绍学政治学专业的白谦慎去拜访张充和,最后白谦慎随张充和学了书法,成为名重一时的汉学家。
中国书法在海外的影响力很大程度得益于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书画大规模地入藏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佛利尔美术馆等世界著名美术馆、博物馆。同时,中国书画在国际著名拍卖公司的比重也日益增加。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中国古代书画也形成了井喷的行情,出现了像王季迁、黄君实等旅外大收藏家、鉴定家和上亿元的拍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书画的普及和传播。
中国书法的海外影响力也少不了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的推广和热爱。旅美大夫李国栋教授热爱书法,数十年坚持在行医之余苦练书法,他和青年艺术家的女儿李依凌一起,经常邀请联合国秘书长和各国驻联合国大使夫妇参加中国文化艺术活动,并持续邀请外交官们学习汉字书法,为传播中华文化播下种子。
当代书法艺术的跨界
尽管象形造字法只是中国古代“六书”造字法的一种,但汉字有别于世界各国现代文字的最大特点就是,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象形字的特点。鉴于此,欧阳中石提出“世界语不可能,世界‘文’未必不可能”的学术猜想。象形字的基本特点是直接从物象概括出来,这种概括既是实用的,往往也满足了艺术创作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汉字承载了中华文化特定的意象,这也是当代艺术中别具魅力的“汉字艺术”产生的基本动因。
当代汉字书法艺术的“跨界”,最著名当属两部打开的《天书》和一座屹立的汉字雕塑。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的徐冰,20世纪80-90年代创作的系列作品《天书》,是以仿宋字体为基本文字风格的自造字活字印刷完成的装置作品。为什么用仿宋字?徐冰认为仿宋字最富有公共性、最不显露书写者的个性,而且刻起来简洁明了。宋代至少有两点对世界有巨大影响,一是给世界文官制度的创新做了古典文官制的示范,二是宋徽宗的廋金体书法成为明代以后最普遍使用的印刷字体。一直影响到这徐冰的《天书》。该作品以艺术作品强烈的中国元素震撼国内外。
另一部是著名画家韩美林的《天书》。与徐冰抽取汉字书法的中国元素,解构汉字传统不同的是,韩美林积多年之功,广泛收集各种至今已难以释读的古汉语文字,把它们书写出来,用书法来唤醒那一颗颗沉睡的汉字灵魂。韩美林的《天书》得到了有力的共鸣和支持。据2008年1月27日新华网报道,时任中宣部部长的刘云山同志对《天书》的出版致信祝贺道:“见到韩美林的《天书》,更是大开眼界,撼人心魄。独特的艺术灵感和艺术手法,赋予了这些古文字以灵性,使它们变得活灵活现、生动传神,似乎不再是深奥难懂的古文字,而变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精美艺术品,展示了艺术家个人的功力,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恒久魅力。其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只能由专家评说、后人评说。”“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根基,深深熔铸于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之中。中华五千年文明能够绵连不断,中华民族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几经外患而不灭,靠的就是中华文化的力量。《天书》的魅力,自然会为国家、民族的魅力增光添彩。”
20世纪90年代,留德归国的雕塑家刘永刚把汉字创作成屹立的钢铁雕塑。在德国的苦学,无疑使刘永刚开阔了眼界,掌握了现代雕塑艺术技法,也更坚定了他的文化立场,唤醒了他内心深处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审美理想:中国书法的线性与墨象。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美学家韩玉涛认为,中华审美的最高境界就在汉唐大气的狂草之中。刘永刚就成为把这种美凝固在雕塑中的第一人,有人曾用著名诗人北岛的诗句来赞美刘永刚的艺术: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无疑,中国的汉字书法正在与中华民族一起迎接着伟大的复兴。
(文/钱晓鸣)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